解码乔布斯粗暴的另一面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布斯的粗暴行为完全是个例外,毫发无损,且越骂越勇,为什么?更关键的是,如果“粗暴”是一种领导力,乔布斯何以化粗暴为神奇?
  
  如果评一个全球粗暴CEO榜,乔布斯绝对是名列榜首者。就像一位研究苹果的专业人士所说,乔布斯通常有双重面孔:一张是迷人、热诚的传教士脸孔,另一张则是冷硬、冲动、口无遮拦的臭臉。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一般CEO的“粗暴”会酿成品牌大祸,而乔布斯的粗暴行为却完全是个例外,毫发无损,且越骂越勇,为什么?
  更关键的是,如果“粗暴”是一种领导力,乔布斯何以化粗暴为神奇?
  乔布斯颇为知名的是对内粗暴。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时,员工的感受比较复杂,甚至时有点“解脱”感。当时,乔布斯还年轻,常常痛骂下属,有时会做得很过分。前苹果公司首席科学家拉里•泰斯勒就说:“每个人都曾受到过乔布斯的威胁,因此,“恐怖分子”即将离开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解脱的感觉”。
  重返苹果后的乔布斯“粗暴”依然。有一次,在苹果服务支持部门的一次部门会议上,乔布斯走进来,走到主席台前说道:“服务业务在我们公司糟糕透顶,服务部的业务人员根本没脑子。”会议室的经理们吓呆了,乔布斯甚至把服务支持部门的头给吓走了。
  但是,乔布斯通过一系列的恐吓和粗暴行为,成功地在苹果建立了紧迫感的文化。
  乔布斯的“粗暴”其实也有他自己的清晰逻辑。比如,乔布斯在面试人的时候,会故意采取粗暴的方式,甚至大加抨击,让面试者心烦意乱。看看乔布斯自己如何解释:“在面试过程中,我会多次故意让面试者感到心烦意乱,批评他们之前的工作。我想看看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有什么表现。他们是否会屈服,他们是否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持有坚定的信念、信仰和自豪感。”
  乔布斯“粗暴”风格背后,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有观察人士分析,乔布斯确实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的人类潜能运动中的家族困境训练,比如原始尖叫疗法等。乔布斯是一个好学生,乔布斯年轻时有过在领袖手下的经验,从佛学领导者科宾•西诺到共同村的领导者罗伯特•弗里德兰。所以对他来说,学习统治和影响别人的经典手段并不难。
  在苹果专家利安德•卡尼看来,乔布斯是一个很会判断他人性格的人,他冷静而谨慎地对人进行评定。有时,一些恐吓只是纯粹的表演而已。通常乔布斯当众眼里斥责下属是为了对其他员工起到震慑作用。
  现在,你会明白:乔布斯的粗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粗暴。
  乔布斯更加强悍的是对外粗暴。不管是口诛,还是笔伐,乔布斯粗暴对待的外部对象有很多:IBM、微软、戴尔、索尼、谷歌等等。
  公众之所以对乔布斯的“粗暴”有这么大的宽容度,是因为乔布斯的“狠”不是“小狠”——强权、刻薄、蛮横、震慑——尽管这都是乔布斯的领导风格之一,而是“大狠”——一种改变世界的决心、使命和强大的驱动力。
  事实上,一般公司真入不了乔布斯骂眼,他只对战略级对手怒骂,也是给公司内部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比如IBM、微软、Google、Adobe。
  乔布斯就是一个角斗士。“角斗士”是被学者李褒曼所大力推崇的一种领导风格,这种领导者拥有强大的信仰和价值观,为之奋斗不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光有雄心和豪情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事实上,大多数创业型企业家都有这种“角斗士”气质,而乔布斯则是山之巅峰。(编辑/张本科)
  
  作者简介:
  金错刀,原名丁鹏飞,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曾做过策划、网络、报纸、杂志等。一直致力于实战管理学研究,并以对跨国公司的深度报道著称,著有《公司凶猛——财富500强的中国韬略》、《三星进化》、《公司黑带》等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