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院近3年手术证实的3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积累经验,对今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降低误诊率有重要价值。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39例皆为我院近2年诊断异位妊娠患者,年龄23~44岁,患者不同程度的腹痛(94.8%)及不规则阴道流血,有少量出血,亦有大量出血,所有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其中输卵管妊娠36例,腹腔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宫角妊娠1例。
仪器和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彩色多普超声诊断仪nemio30,探头频率3.5MHz,适当充盈膀胱在下腹部作纵横斜切扫查,观察子宫及双附件区,发现异常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
结 果
病灶部位及手术所见(见表1)。
39例患者33例输卵管妊娠出现了附件区包块(84.6%),其声像图表现为:①胎囊型:此型15例,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宫腔内有或无“假妊囊”回声,于两侧附件区或子宫后方探及类胎囊回声,囊壁厚0.2~0.4cm,外缘毛糙,直径1.0~4.5cm;中心无回声0.4~3.6cm,其中10例可分辨出胎芽,4例可见胎心搏动,周边血流丰富,为低阻血流。②包块型:非特异性包块18例,其中15例为混合性包块,3例为实性包块,声像图无明显特征性,实性部分形态不规则。包块大小差别较大,约为2.0~8.5cm,平均4.5cm,包块内常可见丰富血流为低阻血流,实性包块型为陈旧异位妊娠。
声像图表现与临床分型(见表2)。

讨 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据文献报道,异位妊娠发病率为0.5%~1.0%,近年来有所上升,但死亡率却不断下降[1],早期诊断,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前提,本组诊断准确率为92.3 %,超声声像图的不典型、不规则阴道流血掩盖停经史;超声医师临床知识的欠缺;操作不规范和不熟练均为漏、误诊的原因。
本组病例声像图发现胎囊回声18例,但探及胎芽及胎心者仅4例(10.26%),如发现非特异性包块,对临床分型意义不大.非特异性包块表现为囊实性低或中等回声,声像图无规律性,且同时出现在未破型,流产型,或破裂型患者中,与异位妊娠变性,流产或破裂引起出血,粘连,机化等不同病理过程有关,包括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2.0~8.5cm。
非特异性及胎囊型包块小于1.0cm时,若不仔细,完全有漏诊的可能。本组3例输卵管妊娠,有明确闭经史,临床可疑异位妊娠,但超声未发现异常,清宫术后β-HCG仍迅速上升而手术,术中发现输卵管仅轻微增粗。因此,病史典型,超声未发现异常,仍不能轻易排除异位妊娠。
本组1例妇女2年前行绝育术,病人突发腹痛,经我院急诊行全腹超声检查后发现,盆腔结构紊乱,以高回声为主,腹腔明显液性暗区,于脐下探及-3.4cm×2.5cm×3.0cm不均质团块回声。超声诊断:可疑异位腹腔妊娠伴大量积液,后经手术证实。
由此可见,某些病史易导致误珍。应切实结合图像及其他检查分析不典型病例。当发现盆腔结构紊乱,液性暗区不典型时,应将探头有顺序的自盆腔下方向上方逐一扫查,有时可以发现不均质包块,不要只局限于子宫两侧,以防流产型及腹腔异位妊娠漏诊。
腹痛症占本组病例94.8%,即大多数异位妊娠伴有腹痛,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1例23岁女性,无明显腹痛,但以阴道大量出血2小时急诊就诊,宫颈增大,前后径4.0cm,其内可见不规则团块3.8cm×2.7cm×2.5cm,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手术后病理证实。
这说明育龄妇女以阴道大量流血就诊,无论腹痛是否明显,超声见宫颈管增大,内有明显内容物,至少应考虑宫颈妊娠的可能性,尤其有停经病史者。
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迅速、无痛苦、诊断率高,所以应作为异位妊娠的首选诊断方法,如有闭经史伴不规则阴道流血,声像图见盆腔混合性包块,盆腔积液,应高度怀疑宫外妊的可能性,但患者可能无停经史,这是由于异位妊娠绒毛组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而出血。
在诊断异位妊娠时应注意与黄体囊肿破裂鉴别,黄体囊肿多无闭经史,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10~18天,也可使月经周期延迟,可与异位妊娠鉴别。

參考文献
1 张燕凌,董桂芝,言莱 .宫外妊的超声显像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4):245~246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39例皆为我院近2年诊断异位妊娠患者,年龄23~44岁,患者不同程度的腹痛(94.8%)及不规则阴道流血,有少量出血,亦有大量出血,所有患者均接受开腹手术,其中输卵管妊娠36例,腹腔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宫角妊娠1例。
仪器和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彩色多普超声诊断仪nemio30,探头频率3.5MHz,适当充盈膀胱在下腹部作纵横斜切扫查,观察子宫及双附件区,发现异常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
结 果
病灶部位及手术所见(见表1)。
39例患者33例输卵管妊娠出现了附件区包块(84.6%),其声像图表现为:①胎囊型:此型15例,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宫腔内有或无“假妊囊”回声,于两侧附件区或子宫后方探及类胎囊回声,囊壁厚0.2~0.4cm,外缘毛糙,直径1.0~4.5cm;中心无回声0.4~3.6cm,其中10例可分辨出胎芽,4例可见胎心搏动,周边血流丰富,为低阻血流。②包块型:非特异性包块18例,其中15例为混合性包块,3例为实性包块,声像图无明显特征性,实性部分形态不规则。包块大小差别较大,约为2.0~8.5cm,平均4.5cm,包块内常可见丰富血流为低阻血流,实性包块型为陈旧异位妊娠。
声像图表现与临床分型(见表2)。

讨 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据文献报道,异位妊娠发病率为0.5%~1.0%,近年来有所上升,但死亡率却不断下降[1],早期诊断,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前提,本组诊断准确率为92.3 %,超声声像图的不典型、不规则阴道流血掩盖停经史;超声医师临床知识的欠缺;操作不规范和不熟练均为漏、误诊的原因。
本组病例声像图发现胎囊回声18例,但探及胎芽及胎心者仅4例(10.26%),如发现非特异性包块,对临床分型意义不大.非特异性包块表现为囊实性低或中等回声,声像图无规律性,且同时出现在未破型,流产型,或破裂型患者中,与异位妊娠变性,流产或破裂引起出血,粘连,机化等不同病理过程有关,包括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别:2.0~8.5cm。
非特异性及胎囊型包块小于1.0cm时,若不仔细,完全有漏诊的可能。本组3例输卵管妊娠,有明确闭经史,临床可疑异位妊娠,但超声未发现异常,清宫术后β-HCG仍迅速上升而手术,术中发现输卵管仅轻微增粗。因此,病史典型,超声未发现异常,仍不能轻易排除异位妊娠。
本组1例妇女2年前行绝育术,病人突发腹痛,经我院急诊行全腹超声检查后发现,盆腔结构紊乱,以高回声为主,腹腔明显液性暗区,于脐下探及-3.4cm×2.5cm×3.0cm不均质团块回声。超声诊断:可疑异位腹腔妊娠伴大量积液,后经手术证实。
由此可见,某些病史易导致误珍。应切实结合图像及其他检查分析不典型病例。当发现盆腔结构紊乱,液性暗区不典型时,应将探头有顺序的自盆腔下方向上方逐一扫查,有时可以发现不均质包块,不要只局限于子宫两侧,以防流产型及腹腔异位妊娠漏诊。
腹痛症占本组病例94.8%,即大多数异位妊娠伴有腹痛,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1例23岁女性,无明显腹痛,但以阴道大量出血2小时急诊就诊,宫颈增大,前后径4.0cm,其内可见不规则团块3.8cm×2.7cm×2.5cm,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手术后病理证实。
这说明育龄妇女以阴道大量流血就诊,无论腹痛是否明显,超声见宫颈管增大,内有明显内容物,至少应考虑宫颈妊娠的可能性,尤其有停经病史者。
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迅速、无痛苦、诊断率高,所以应作为异位妊娠的首选诊断方法,如有闭经史伴不规则阴道流血,声像图见盆腔混合性包块,盆腔积液,应高度怀疑宫外妊的可能性,但患者可能无停经史,这是由于异位妊娠绒毛组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而出血。
在诊断异位妊娠时应注意与黄体囊肿破裂鉴别,黄体囊肿多无闭经史,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10~18天,也可使月经周期延迟,可与异位妊娠鉴别。

參考文献
1 张燕凌,董桂芝,言莱 .宫外妊的超声显像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4):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