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而不杂推陈出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周买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杂文,刘征构思精巧、化用典故、语言幽默风趣,深刻尖锐地揭示了上个世纪曾经出现过的严重经济问题。文章杂而不杂,短小精悍、角度新颖,主题深刻,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而且拥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刘征;《庄周买水》; 杂文;艺术特色;现实意义
  《庄周买水》[1]曾获得《人民日报》举办的“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同时被选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第二册。这是一篇“千字文”,短小精悍,思想尖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经济问题。刘征举重若轻地采用故事新编体杂文,寓庄于谐,推陈出新,使此文达到了“杂而不杂”的境界,实属上乘之作。
  一、“杂而不杂”的典范
  关于杂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夏衍称杂文为“战斗性的文艺作品”,瞿秋白称鲁迅的杂文为“社会论文”,而《辞海》则称杂文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达作者观点的文艺性论文” [2],但共同之处是都指出杂文具备“社会性”和“文艺性”两个方面的特征,不仅有“论”,还有“文”。的确,杂文作为社会感应敏感的神经,它能够针砭时弊,促进激浊扬清,匡扶正义,同时又具体形象,读之有味,是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体。
  杂文的特点在于“杂而不杂”,“杂”是指杂文这种文体论题范围繁杂、形式风格丰富多彩、使用材料杂多;“不杂”是指一篇杂文的主题思想只有一个,主题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而进行布局谋篇、谴词用句。《庄周买水》的“杂文味”体现在选材范围的宽广上,作者从历史故事里面取材。“庄周梦蝶”本于《庄子·齐物论》[3],“涸辙之鲋” 本于《庄子·外物》[3]45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3]279和“秋水时至” [3]259本于《庄子·秋水》,在千余字的文章里竟然引用四个历史典故,不可不谓之“杂”。但刘征却不只是“杂糅”,而是在四个故事中贯穿联系,都以庄周买水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得到鱼之趣后想要养鱼,是买水之内因;“庄周梦蝶”潜心学问的理想被下海经商的潮流所冲破,是经商养鱼买水之外因;“涸辙之鲋”是买水苦苦求之不得、路遇弱者求救无以为施的无奈;“秋水时至”是买水希望破灭后祈求上天降雨的期盼。刘征能够如此巧妙地化用典故,可以看出他眼界的开阔以及文化底蕴的深厚。
  “不杂”指的是作者选题恰当,主题集中。这表现在:第一、选题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曾经出现过“价格双轨制”的现象,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商品由国家统一规定价格(即“平价”),企业自销的小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即“议价”),政策的漏洞使得不义之徒利用手中职权大搞“平转议”或者“议转平”,从中谋求暴利,如此滋养了“官倒”一类人如吸血鬼般嗜血如命。这种权力对交易活动的干预,不仅造成了腐败的蔓延,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甚至有民谣“一等人,掌实权,批条画圈就来钱;二等人,是官倒,倒了批文倒指标” [4]。刘征不仅内心关切着社会的重大经济问题,也能利用好自身作者的身份,从一件日常小事写起,以买水作为突破口,见微知著,发挥“笔伐”的力量,揭露买水背后隐藏的种种“潜规则”。无疑,水是人之生存必需,最为典型、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百姓之需,也更能体现作者用意之深刻。
  其次,即小见大,揭示主题。通过庄周买水的遭遇,目的在于揭发“官倒”投机行为导致民不聊生,反映民心愤怒,社会经济秩序的失调。文章一开始就写道:“潮流不可阻挡。”[1]在社会风潮的冲击下,学者庄周的呕心之作不受市场欢迎,于是弃文从商想通过养鱼致富。他为了买水,艰辛地奔走于东海、河伯、濠梁之间,最终以高于原价几十倍的价钱买到了没有实际意义的“提货单”,却从头至尾没有得到过一滴水。作者针砭时弊,层层深入、开掘主题,讽刺之意溢于言词。庄周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买水尚且历经周折,那普通老百姓呢?怕是难于上青天了吧!此文更加反映了老百姓生存之艰难。文中“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车上载着空水桶,急急忙忙向东海进发。又饥又渴又热又气恼。”[1]實则反映百姓们对社会风气恶劣的愤懑和不满,也显示了社会秩序失调必然导致种种隐患的存在。文章主题集中,作者大胆揭露和鞭挞社会的不良现象,背后折射出刘征作为一位杂文家的使命感。
  二、构思精巧、语言形象幽默
  刘征的《庄周买水》不仅思想内涵深刻,似匕首、投枪,刺中敌人的心脏。同时艺术成就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首先,推陈出新、构思精巧。文章巧妙地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不仅活用《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而且从中生发最为反映时代面貌的新意,如下海经商、倒卖投机。刘征高超之处在于善于旧瓶装新酒,文章依托于典故和历史人物形象,却与古事寓意截然不同。庄周是古代著名学者如今居然弃文从商,文章运用“居然”两字,讽刺的含义不言而喻。以往“涸辙之鲋”一词是讽刺那些好说大话、空话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在《庄周买水》里却是比拟那些生之艰辛、命悬一线处于困境之中亟待解救和帮助的人,凸显百姓的忧虑和对生存依旧抱有的希望。涸辙之鲋向庄周求水救命这个重要情节,侧面揭露了权钱交易现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庄周的思想情感在弱者向他求救却无以为助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庄周看清了社会现实内心五味陈杂,却依然没有放弃为百姓求雨的希望。至此,故事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更加凸显了作者构思之巧妙。“涸辙之鲋”这一情节的添加看似游离,虽是意料之外,但却也是情理之中,情节紧紧围绕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展开。刘征活用典故且能把握住典故的精神实质,既做到了以“古事为据”,又实现了艺术上的若即若离,构想巧妙又能推陈出新,不可不谓匠心独运。
  其次,形象化的语言,刻画生动传神。作者善于运用画像式的手法,讽刺蕴含其中,堪称入木三分。比如东海办事处门上吊着大锁,说明这里早就是个“空壳”——荒芜、不办实事;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水每吨一元无货”,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苍颉体苍劲有力,本来是夸溢之词,这里却变成了反讽。作者巧用白描手法来刻画庄周买水过程中遇到的人,西装笔挺的办事员,洋腔洋调的女秘书,满面笑容的濠梁吴主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抓住他们的特点加以“廓大”,勾勒出这些人物的本质,剖骨析髓。如此漫画式的人物呈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同时,运用“黑色幽默”的语言更深入地表现了主题。文中写到: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嘿嘿,庄老,您要养鱼?您这么大学问,准能发财!有河伯那边的信,您要的货,再困难我们也得帮忙。”[1]吴主任深谙“潜规则”,在他眼中搞学问与赚钱致富划等号,作者在人物谈笑之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另一种不良风气:学术之不存久矣。吴主任说道:“不错,这么一转悠,涨了几十倍。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儿吃点亏。可是买主儿有的是钱,这么贵还是抢着买哩。您老早就万元户了吧?光稿费就够肥的,现今又是养鱼。哈哈!”[1]刘征用形象的语言寓庄于谐,揭示“官倒现象”存在已久,庄周不是第一个碰壁人和受害者,是千千万万受害者其中的一个。显然,这种漫画式的手法,起到了“立象以尽意”的效果,鲜明生动而又尖锐泼辣。作者在文中运用叙述、描写、比喻、讽刺的手法,全是为揭示主题服务,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在这里实现完美的统一。   三、言尽意远,现实意义深刻
  本文的结尾是作者最匠心独运之处,再次用了“涸辙之鲋”这一历史故事,体现了作者较其他批判“官倒”的作家更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文章结尾写道:“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1]甘霖欲降的风起云动和庄周敲着空桶而歌都蕴藏着深意,作者刘征不仅仅只是为了讽刺社会不正之风,而且更加深入地表现了广大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内心之愤懑,同时更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清明”的呼喊之势,文尽而意远。甘霖欲降在此处是一种意义上的象征,是庄周和千万百姓的期盼,同时暗含一个道理:背弃或危害群众的行为最终必将受到严惩。《庄周买水》既有辣味,又有甜味,使人讀了之后仍对社会风气的好转抱有希望。无疑,庄周的希望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的希望,作者预见未来破除一切痼疾的曙光即将到来,其人文关怀倾注其中。一位优秀的作家不仅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种种恶疾,批判假、丑、恶,更要歌颂真、善、美,给予人们以希望。
  有研究者认为《庄周买水》反映的社会现实复杂且陈旧,学生解读文本有障碍,否定其选入课文的合理性。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5]的确,高中生处于感性思维减少,抽象思维增加的阶段,其身心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我们不是经常在各大媒体上听闻学生是非判断错误、价值观的扭曲而导致悲剧吗?教师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要简要地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解读文本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懂本质,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自我人格。其次,高中生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他们自身就关心社会现实,关注国内外时事,他们乐于投入到社会问题的讨论当中。诸如:高中生校内积极举办“两会热点”讨论会、校外举办社区“拒绝毒品”宣传活动等等。高中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是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再次,刘征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判意义不可否认。《庄周买水》一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揭露了“官倒”现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家肩负起了自己以笔讨伐不正之风的使命,反映了百姓生存之艰辛,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文学作品很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改革的到来。《庄周买水》一文文质兼备,不仅是杂文的典范,也是文学的佳作,不应该从课文中删去。
  刘征不愧是现代杂文的鬼才作家,正如他所崇拜的鲁迅先生一样,刘征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厚重的人文关怀砥砺着他前行,更激励我们后来人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征.庄周买水[N].人民日报,1988-8-6(8).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3545.
  [3]方勇.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42.
  [4]罗必科.从《庄周买水》看教材选编应有的时代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2):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向菲(1994-),女,汉族,湖南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与铜仁学院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作者单位:1. 贵州铜仁学院554300; 2.贵州师范大学550025)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和材料,都有在运用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寻找最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造性。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  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互动学习的过程。“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
摘要:从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发现,但凡在一二年级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熟练的或不会的,升上高年级后,这些学生很容易在数学学习中慢慢变成差等生。因为这两部分在小学数学教材计算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激发口算兴趣;良好的审题习惯;良好的注意力;有趣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和标志。本文分析了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29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常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所谓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
摘要:当前,英语阅读教育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人文理解能力的塑造,导致许多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违背了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教师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则会导致英语教学事倍功半。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借助文本阅读和情景创设,巧妙地利用现代英语教学的模式引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索中,笔者曾参加福建省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开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1课时)一课,受到福建教育学院专家及同行的好评,课堂视频挂在福建基础教育网
摘要: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转型时期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这些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产生了诸多问题,涉及到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习惯养成、行为约束等多个方面,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农村一线教师,深切感受到加强对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留守学生;问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
摘要:所谓活力课堂,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无不充满着活力,即课堂气氛是活泼的,在欢快愉悦的课堂中教与学。活力课堂的构建一定离不开学生的真正参与,因为活力来源于人、来源于人的活动。因此,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可能有什么活力的。参加和参与的含义是大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中也并非是学生坐在下边就是参与了,如果没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参与只能算是“假的参
摘要: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物理课堂,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其实,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投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生活中的物理;激发和保持;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模式给初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只有立足双基、深挖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7  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阶段每位数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山区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归因,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调试策略,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山区教师;职业倦怠;归因;调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05  2015年教师节,让中国1270万教师颇感欣慰并看到希望的是李克强总理送来的“大礼包”,他那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