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DKT组合薄壳单元及对侧翻一步碰撞算法的改进

来源 :汽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客车侧翻有限元分析过程中部分单元翘曲的问题,首先对四节点薄壳单元进行翘曲修正改进。基于改进后的四节点薄壳单元和全量应变理论,将DKT四节点薄板单元和传统四节点等参膜单元组合,构造一种新型四节点DKT组合薄壳单元。接着,用该单元替代客车侧翻一步碰撞初始算法的四节点Mindlin壳单元,并对初始算法进行改进。最后,应用改进算法对某12 m公路客车典型车身段模型进行侧翻模拟,并与初始算法、LS-DYNA和实车侧翻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四节点DKT组合薄壳单元在实际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手术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评分,两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鉴于现有生态驾驶控制的研究多基于完全智能网联环境,不适用于传统人类驾驶汽车和网联汽车混行的交通场景,本文中以包含人类驾驶汽车和网联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队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驾驶员操作误差的分层生态驾驶控制方法。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上层控制器以实现车队机动性、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多目标优化,采用自适应等效燃油消耗最小化策略设计下层控制器以优化车辆发动机与电池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驾驶员操作误差导致的车队中混合动力汽车速度轨迹的偏移量,车辆平均油耗降低2.82%。
目的:探究在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诊断中三血管切面所展现出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40例经超声筛查被诊断为胎儿大血管畸形孕妇,观察三血管切面对血管管径大小异常、血管位置异常、血管数量异常检出率。结果:40例孕妇,36例确诊,检出率为90.00%;血管管径大小异常有10例,占比为25.00%;血管位置异常有19例,占比为47.5%;血管数量异常有11例,占比为27.5%。同时,三血管切面对血管管径大小异常检出率为90.00%(9/10),三血管切面对血管位置
以功率分流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为对象,建立了系统综合效率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以效率优化为目标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建立了关键部件的效率模型与耦合机构效率模型,并基于复合传动无级调速通用结构,分析电功率分流系数对效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构建了系统综合效率计算模型。而后以效率优化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并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基于规则的方法,所提出的策略能在实现优秀的燃油经济性的同时维持电池SOC处于更小的波动范围内。最后搭建了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证明了所建立的效率模型的正确性以及
现有的驾驶人模型,在揭示驾驶人的驾驶机理上,或单独从驾驶人认知角度出发,或单独从控制角度出发,缺乏一个将驾驶人的认知过程和控制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系统模型。鉴于此,本文中在神经工效学认知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融合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PC)以及手臂肌肉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工效学的车辆横向控制模型。模型采用了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基于dSPACE/驾驶模拟器硬件在环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神经工效学的车辆横向控制模型的轨迹跟踪精度优于MPC算法。同时,在控制转向盘转角、横摆角和横向加速
考虑到人车冲突多发于行人过街过程,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人动作预测与环境条件的过街意图识别网络MIFRN,它通过结构各异的子网络分别对行人的未来动作信息、行人周围的局部交通场景、车速和人车距离信息进行编码,并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预测行人是否有过街意图。最后在公共数据集PIE和JAAD上验证了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准确并鲁棒地识别行人的过街意图。
《影像解剖学》课程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多门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从各种不同影像成影的独特视角解释人体结构的学科;《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也关乎医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传统教学方法以面授为主、实践为辅,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激情,且缺乏交流配合;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思政”可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主要从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教师能力提高、教学团队
目的:探讨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6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显影分级以及左室收缩功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显影分级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肌钙蛋白、肌酸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控制臂轻量化水平,提出了一种壳/填充结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采用两组设计变量建立材料插值模型:对第1组设计变量进行两步滤波,利用归一化密度梯度范数将壳区域与填充区域分离;第2组设计变量用于分配填充区域多种材料。为避免填充材料过度聚集,通过映射函数的隐式方法将局部体积约束扩展为多材料填充问题。控制臂优化算例结果表明,材料插值模型能有效识别壳特征和实现局部体积约束,控制臂主体质量较原钢制控制臂减轻13.2%,转向和制动工况下应力水平分别降低55.0%和39.7%,获得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本文中针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受旁车并线影响产生的制动干预时机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旁道车辆并线行为进行优化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以获得制动干预的最佳时机。首先,建立了以历史行驶数据和周围环境为输入、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驾驶行为识别模型,实现对旁道车辆驾驶行为类别的有效识别。当识别出并线行为后,根据并线车辆运动状态对自适应巡航系统进行加速度控制,建立系统的预测控制模型,确定跟随性、舒适性和油耗这3项性能指标与约束条件,并引入理想点法对期望加速度进行求解,有效避免了人为选择权重因素的干扰。然后,将最优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