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T H)、线粒体复合物Ⅰ — Ⅳ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靶点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多巴组及电针组,每组11只,采用M PT P 30 mg·kg-1·d-1连续5 d腹腔注射诱导亚急性PD小鼠模型,对小鼠头部双侧舞蹈震颤区行电针治疗15 min/次,1次/d,连续14 d.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T H的表达;测定小鼠线粒体复合物Ⅰ — Ⅳ的活性;JC-1染色法检测小鼠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纹状体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震颤、竖毛、翘尾等明显行为学异常,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治疗7、14 d后,模型组爬杆时间仍显著长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美多巴组爬杆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TH阳性表达、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美多巴组中脑黑质T H阳性表达、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电针组、美多巴组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损伤的线粒体减少.结论:电针治疗对M PT P诱导的PD小鼠模型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有保护及促进恢复的作用,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平衡细胞稳态,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的行为学、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海马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