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趣味 读出深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的推进在一次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带入人们的视野,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被教育者所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过程中拓宽了自身的文学视野,还能陶冶艺术情操,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名著 兴趣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07
  名著阅读中有取之不尽的知识财富,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广泛的阅读名著作品能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在丰富的书面材料中锻炼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日后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积累语言知识。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
  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各种思想影响着初中生对周围事物的思考和判断。名著阅读中呈现的是某一历史时期读者对当时政治经济、人文风貌、生活环境的思考,用文学的表达方式进行呈现。名著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通过文字体会作者的处境和情感。
  名著阅读不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通过各种细节描写呈现天文、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初中语文名著学习中可以充分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材料,为自身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中可以经历不同的人生旅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索。名著作品中用词精妙、寓意深远、情感丰富,学生在分析研究名著中的内容时可以学习到诸多文学表达技巧,升华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鉴赏力。
  二、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
  1.背景拓展,引起兴趣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导入,以便于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拓展名著阅读的创作背景及名人轶事,拉近学生们与名著间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在《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中,讲述鲁迅童年生活中去乡下划船捉鱼,放鹅牧牛,摘罗汉豆,看社戏扮小鬼的故事,学生在认识作者的过程中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想要了解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2.巧妙引领,层层铺设
  初中生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需要根据阅读中的故事情节优化教学设计内容,给学生铺设充满悬念的问题,搭建相关的阅读情境,调动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探究欲望,才能让学生进行持续的阅读学习,全身心投入进去,获得收获。在《格列弗游记》名著阅读中,语文教师给学生设置名著知识点竞赛活动,当学生阅读一段内容后,教师设计趣味问题,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把握细节,寻找关键情节,主动探索故事的发展过程。
  3.学科融合,挖掘资源
  诸多名著阅读内容被拍成极具艺术价值的影视作品,编排成优美动听的音乐,还有直观生动的绘画作品,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挖掘各学科教学资源,给学生展示一段影视资料,呈现美妙的歌曲,以此来让生涩难懂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讓学生们将名著中的情节用课本编演方式呈现出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乐于辩论思考的学生讨论名著中各种情节和人物性格品行,开展名著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名著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再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向深度阅读迈进,用成果展示的方式不断深化学生阅读体验,带学生感受名著阅读的奥妙。
  参考文献:
  周琦《“部编版”语文教材名著阅读教学新探》,《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期。
其他文献
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被写入新《课标》以来,“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正式重返高中师生的视野。“整本书阅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然而,当前高中生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现状及经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语文教育逐渐受到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客观来说,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及人文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能单一,而是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适当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增强教学质量,也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措施  DOI:
摘 要:长篇名著阅读对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很大。但其信息提取、运用、分析和整合的难度比短小的文章要大得多,为此学生对长篇名著的接纳感和认同性不高。所以探究此类作品的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笔者采用“入”“引”“联”三字法策略,激发阅读期待,引领示范确定阅读重点和阅读要求,采用联结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充分挖掘长篇名著的文学价值
摘 要:文化传承应从小学生就開始重视,文化要代代传承,应让祖国的“花朵”从小接受文化的“浇灌”,结出“传统美德”之花。为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应从教材着手,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品味古诗词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古诗词语句精炼,文辞优美,
摘 要: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发展,是依赖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和实现的,所以笔者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构建展开了思考,尝试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 学习能力 设想 实践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抽象化“学习”,没有真切感  语文课堂的“学习”很多时候在围绕文本的重点不断启发学生,学生也在积极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改变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德育课堂 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讲授中注重德育教学。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
摘 要: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深入挖掘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文化的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融合 创新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保存着创造力,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化财富。学习和
摘 要: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高中作为整个教育时期关键的阶段,更应该积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语文学科,作为最基础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并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篇文章主要分
摘 要: 《大学》是我国古代一部较早的教育专著,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书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蕴含在《大学》中的部分教育思想,提出现代教育应该借鉴古代教育理念的观点。通过创造性地挖掘《大学》的部分教育思想,从而更深入地认识现代教育应具备的理念。  关键词: 《大学》 教育思想 启示  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经典文本越来越被认识和接受。
语文老师把孩子引入阅读的乐园,应该不费力吧?其实不然,识字量相差太远,导致小学生同读一本书的进度参差不齐;少数孩子从小跟祖辈们在农村生活,没上过幼儿园,手捧一本书,根本看不进去。怎么办?阶梯得一步一步迈上去!  在校外,学生阅读该怎么引导?  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小学低年级可以开展亲子阅读,可以让学生、家长同读一本或一套书。老师细心指导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要求孩子大声(拼读)朗读给家长听,家长也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