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也是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内容。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对数都是独生子女,本文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相对缺乏的现状,试图在小学教学阶段探讨通过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学生从小学阶段树立起感恩意識,为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意识奠定基础。促进个人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培养;感恩意识;方法和手段
  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上看,中国人的感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价值,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当发扬和肯定的优秀成分。但是,从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中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他人的施恩行为没有感恩意识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网络、电视,引起了社会的理性深思。在小学教学阶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可塑性比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灌输和教育,本文主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学及小学班级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感恩意识的培养
  古人所说的“恩始于家庭,报先于父母,推父母之恩及于兄弟,衍为家族”的意思就只指父母之恩的主导性和基础性,所以,有人说“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的内容,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小抄写员》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这些文章通过对父母道德力量的描写,将父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表现得十分清晰,使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母爱或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树立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识,为今后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在课文教学中感恩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意识,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恩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意识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意识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意识培养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怀,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件、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验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四)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三、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
  除上述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外,本人认为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通过一系列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一)讲故事法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教师讲学生讲,晨会讲班队会讲,举行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感恩,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却很多。名族英雄袁宗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
  (二)办小报法
  把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感恩故事、格言、新闻制作成手抄报、电视报、剪贴报等小报,举办感恩主题的办报展览,评出最佳办报能手。通过办报的过程,使学生即受到感恩意识又提高动手能力。
  (三)调查汇报法
  调查的内容有:父母每天为我做了哪些事,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以分钟计算);我为父母做了那些事?我的一月生活费、一年学费是多少,父母为此付出多少劳动(以天数计算);我对父母的态度怎样,我哪方面需要改进;父母对我期望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自己的父母或同学的父母,学会理解父母。可根据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一个到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然后利用班队会把调查计算的结果向大家或父母汇报,可邀请家长到会参加,增加互动效果。
  (四)写信法
  通过调查活动,影视节目,学习教育,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给你的老师或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或谈谈你的其他想法。
  (五)征文法
  教师引导孩子阅读《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阅读父母亲教育子女方面成功的事例,带领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背起父亲上学》等影视,让好的文学作品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观后可组织讨论并写出读书心得。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孩子的感恩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把儿童的品德教育做得更扎实、更生动、更优秀,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在体验中进步。把“感恩”教育推向一个高潮,有效推进德育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宋仲福,裴大洋.现代儒学在中国[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追求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思想。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
期刊
摘 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而作为小学生来讲,正是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佳的时期,所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倾听;兴趣;善于;表扬;评价  倾听能力,是指听
摘 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本文概括了“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主要有:突出实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注重质量,打造大国工匠精神;优化结构,做好高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关注未来,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一、“中国制造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而提问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始点。由于老师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理想效果。本文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期望对于高中生的数学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
摘 要:写作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英语技能之一,当前高中学生普遍觉得写作较难,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本文针对当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提出几点改进策略,以期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优化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写作能力;策略  一、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  英语语言学习需要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而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及技能的综合体现,反映了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在注重素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新课改时期,如何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如何整合,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它比传统的语文教育媒体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更容易从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