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有“岳中之孔子”和“五岳独尊”美誉的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拔地通天的稳重形体、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久远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一座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名山。
中华国山 美丽泰安
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辖两区(泰山、岱岳)、两市(新泰、肥城)、两县(东平、宁阳),离孔子出生地曲阜市80公里,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充满生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雄峙而立于齐鲁大地,历史文化丰厚,被誉为“华夏神山”、“东方历史文化宝库”。“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相传远古时期即有72位君王来泰山巡狩祭祀,自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开始又有12位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和登山朝拜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文化名人孔子、曹植、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也都曾神游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华文诗篇,“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盛行不衰。
近年来,泰安市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坚持以泰山文化挖掘、展示、传承为主脉,将泰山独特的自然、地质、生态优势与文化有机融合,以打造泰山旅游带动城市发展,做到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连续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了泰山地质博物馆和彩石园、石峡园、醉心园三个特色地质遗迹园区,搬迁建设了冯玉祥纪念馆,完成了天外村广场、环山路景观带、龙潭公园、岱庙石刻园、黄溪河水库景观提升、桃花峪水系一期工程,恢复开发了岱顶宋摩崖等景观群。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不断加大形象宣传力度,叫响了“登泰山,保平安”的主题口号,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到泰山祈平安”已成为泰山旅游的重要招牌。泰山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届排名“中华100大人文与生态名山口碑金榜”首位。2008年,泰山景区进山进景点游客突破300万人、购票进山游客突破210万人。
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告诉记者:泰安市、市政府将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泰山牌、文化牌、生态牌、和谐牌,不断加大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进行高标准的城市综合整治,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形象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记者在泰安采访切身感受到,泰城确实呈现出了山城衬映,山下有城、城中观山的独特景观。如今的泰山、泰安正以壮丽的景观、厚重的文化、快速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科学发展 和谐泰安
泰安市是山东省三大科教文化中心之一,境内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拥有四个省级开发区,其中有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的旅游经济开发区。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泰安市立足科研和人才优势,实行综合执法、客商证等制度,依法保护外商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投资泰安,稳如泰山”已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共识。
近年来,泰安市、市政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513.3亿元,增长13.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6.4亿元,增长19.0%,其中各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6.7%,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一是巩固加强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竞争能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前提下,做大有机蔬菜、奶牛养殖、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6大产业,壮大畜禽养殖加工、蔬菜加工贮销、乳品加工、果品木材加工、桑蚕加工等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做强做大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植一批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省以上名牌和著名、驰名商标。培植壮大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鼓励企业走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发展路子,努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目前,泰安拥有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碳纤维、纸面石膏板、甲酸、三聚氰胺生产线。尤其是紧紧抓住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无污染、能持续提供税源、富民强财政、增加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提升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按照“融合济南、辐射全省,对接京沪、面向全国,拓展海外、放眼世界”的要求,紧紧围绕“吸引人、留住人” 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在推动泰山、泰城为中心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徂徕山、莲花山、东平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大泰山旅游格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建设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能够整合旅游各要素的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农业观光和特色高端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泰山方特欢乐世界、环山路旅游观光线、泰山实景演出、艾洼生态民俗村等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肥城桃花节、宁阳蟋蟀节等文化节庆品牌项目,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高度重视抓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培强、做大一批旅游骨干企业,着力抓好高档星级酒店、特色餐饮美食街、旅游购物休闲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2008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848.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6.9亿元,分别增长23.0%和30.6%。
与此同时,泰安市委、市政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情尽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推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每年市委市政府都确定一批为民要办的实事,强化责任,加大力度,抓好落实,取信于民、惠及于民。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46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3.9%。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全市义务教育段共有45.9万名学生享受到免费政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城鎮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失业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6.3%、99.5%。完成农村无害化生态卫生厕所6万座,新建户用沼气池1.6万个。
泰安市市长李洪峰告诉记者:下一步,泰安市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统筹发展三大产业,坚持人才强市、文化兴市、全民创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优化环境、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坚定不移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危机挑战,抢抓大好发展机遇,努力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