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占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小学三到六年级的习作教学。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文教育;心理规律
  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更好地表述自我的感受。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内容空洞不够真实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当今,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写作能力不仅在我国语文教学甚至在整个教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习作能力的重要性也是如此。
  首先,写作能力是考察语文素养的表现之一,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感情,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其次,习作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达到育人的目的。写作可以很好地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操的培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奠基石作用。如果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学生以后的语文能力也有很好地帮助。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要想提高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首先就要了解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从现状中分析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对某所实验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共3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同时也和这些年级的语文教师有了一次深刻的访谈。从笔者所做的调查来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普遍不高。在调查中,“非常喜欢写作”和“非常不喜欢写作”的学生比例相同,都占了10%,而“写作兴趣一般”的占了近50%。其中,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没有太大兴趣的原因主要是:无从下笔,平常不注意积累素材,所以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什么;平常阅读的书籍较少,写作时不知道该怎么更好地表达;对写作认识不够,认为写作不重要,所以平常不会花时间在写作上面等。
  第二,学生在写作时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调查中看出,写完后会修改的学生只有20%,大部分学生都是有时修改有时不改。
  第三,学生对生活感悟度不够,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
  第四,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在写作时出现错别字和表达不通顺等问题。
  当然,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写作命题方面常会忽视现阶段学生生活的特点,这会让学生感到无话可写。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感受生活的机会也少了很多。如果教师不注意带领学生去挖掘生活,而只是留下一个空洞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对写作丧失了兴趣。又或者,在写作讲评方面,很多教师都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讲评次数少或者不讲评;讲评形式单一,仍以教师讲评为主,缺乏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教师的讲评用语过于单一笼统,缺乏新意,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且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写作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不仅要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安排习作教学进程和内容,更要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发展需要,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注意培养学生自己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发展,帮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其次,师生要多加强互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摆好师生的位置,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使学生有信心继续写下去。最后,还要注意尊重小学生学习习作的心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教师也要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写作题目,不能一成不变,只是局限于課本知识。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深度不断加深,强度也在不断加大。虽然语文教学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和进步,但是习作教学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改进。
  参考文献:
  [1]欧阳立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3(54):61.
  [2]王东明.用小练笔,做大文章——对“小练笔”板块教学现状的观察与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3(2):19-21.
  [3]刘亚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进策略[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5(2):226-227.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成为当前人们不断热议的话题,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是具有情感的独立个体,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和人文情怀显得至关重要。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有成就感,是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摒弃“家长式”“一言堂”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之一。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加强小学生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推荐合适书目,完善学生阅读体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完善,所以读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以及知识结构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书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