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担保人内部追偿权否定论证成——兼评“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13条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民法典》的原则性规定,担保人之间若无约定则无追偿权,然而混合担保人内部追偿权的存否争论仍在解释论和立法论两个层面上继续.肯定说从连带债务、不当得利与代位权的法释义角度以及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法律价值角度,试图论证混合担保人内部追偿权的存在,但均难成立.研究表明,无论是基于解释论还是公平效率的法律价值,都应持混合担保内部追偿权否定说."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13条再次强调了"约定可追,无约定不可追",基本确立了"若无特殊约定,混合担保人相互间应无追偿权"的规则,即采混合担保人内部追偿权的否定说,彰显了意思自治的私法精神.
其他文献
文旅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借助江苏省2015-2019的数据进行测量以确定江苏省各地文旅融合的现实样态;在此基础之上,对文旅融合发展指数影响效应进行建模.研究发现,江苏省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总体呈现显著性递增趋势且内部差异较为明显,个体收入、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等显著影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此,需要通过构建精准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多元文旅建设主体、明确文旅产业消费主体、夯实文旅融合的基础建设等路径体系,以实现有效助力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我国进入全面建设新文科的时代.文章从数字人文的本质与学科属性出发,对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数字人文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其本身所具有的学科属性使得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思考数字人文发展是应有之义.文章回顾了新文科建设缘起,阐述了数字人文所具有的新文科特征,并对数字人文如何助力新文科建设,数字人文如何借力新文科建设进一步发展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全面赋能的人文学科正在促成新的、全面的融合,以数字技术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教学法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将成
与"人文主义"这个19世纪确立的宏大概念不同,现代的人文学科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学科特征在于:一是兼重诗歌文学与实用精神,发展出应用性的语言学科;二是重视历史,推动新史学观的形成;三是关注世俗,出离形而上的哲学传统;四是复兴古典,带动科学特别是数学的应用化发展.这种世俗的、通识性的、应用性的学科特质尤为显著地投射在艺术知识领域,造就了艺术批评的修辞化、艺术经验的理论化,发展出了艺术史学科,令艺术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改造和更新,艺术反过来成为人文主义精神的最佳叙事载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以一种一般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村振兴.我国乡村旅游在产业业态、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依然存在乡村文化记忆中断、文化根脉植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效保障机制不全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理念下,应进一步厚植优秀文化记忆,构筑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发挥文化驱动作用,实现乡村文旅创新发展;依托网络技术优势,推动乡村文旅特色发展;构建创新保障机制,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