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天津眼科国际论坛暨中日眼科学术交流会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眼科国际论坛”自2008年举办以来,曾分别以“白内障与眼眶肿瘤”、“视网膜玻璃体病”为主题,紧密结合临床,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了国内外专家的各类观点和临床新技术,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10天津眼科国际论坛暨中日眼科学术交流会将于2010年7月2至4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举行。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组织的变化情况,探讨手术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使用海德堡公司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OCT观察40例(44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及1个月的眼前节组织变化情况.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
结膜松弛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眼表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结膜松弛症患病人群将日趋增多。严重的结膜松弛症需要手术治疗,为了规范手术治疗方案,杜绝医源性的眼表损伤,张兴儒教授将其10余年对此病的手术治疗研究成果(包括: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规范操作、手术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理等关键技术),结合文献资料,制成光盘。
近5年来,我国防盲治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以此推算,我国视力残疾的人数达2003.5万人.导致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我国根治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白内障手术率仍然相当低.如果不努力抓好防盲治盲工作,我国有可能不能实现"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
近年来自内障屈光手术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白内障疾病的临床诊疗中,让患者恢复年轻人般的视力是白内障手术医师的更高追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以其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师的关注。2009年进入临床的非球面AcrySofReSTOR+3.00D人工晶状体,能够为白内障术后患者提供更好的远、中、近全程视力。
目的 探讨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全身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前节、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结果.结果 10例(12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4例(6只眼);年龄55~66岁,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测量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根据超声测距原理,对相同高度的平衡盐溶液和硅油进行对比研究,计算出其间的测距比例常数(0.674),从而建立硅油填充眼矫正眼轴的测算公式,即公式=ab+0.674×bc(a、b、c分别为角膜顶点、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黄斑表面).然后,采用Vivid 7型超声诊断仪对150例(150只眼)硅油填充眼取出硅油前后的眼轴和玻璃体腔前后
预计至201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数将超过六千万人,致盲人数为近千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原发性青光眼的防治工作作为防盲的重点任务之一。为倡导广大眼科医师关注青光眼的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与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2010爱尔康“健康眼压”杯有奖征文活动。
角膜交联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圆锥角膜、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扩张及难治性角膜溃疡、角膜炎等角膜疾病的新疗法.通过370 nm波长的紫外线A照射浸染了感光剂核黄素的角膜胶原纤维,诱导角膜胶原纤维发生交联增强角膜硬度,增加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和抵抗角膜扩张的能力.通过阐述这一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安全性问题,初步说明角膜交联疗法可阻止角膜扩张的进一步发展,稳定圆锥角膜的屈光形态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防盲等业务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医院、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姐妹中心、福建眢准一的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为了中心更好地发展,特聘以下精英:
为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中华眼科杂志在报道国内外重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关心广大眼科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加强杂志的实用性,拟于2010年继续开办“试题解析”栏目。该栏目邀请国内权威的眼科专家对眼科题库中的各类试题进行准确、深入解析。欢迎广大读者关注这一栏目,积极阅读,并提出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