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官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lingy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在北国松花江边有个古城,明清两代朝廷都在这里造过战船,所以叫“老船厂”。这里民风古朴,每年元宵节前后几天,扭大秧歌的、踩高跷的、耍龙灯的一拨接一拨。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灯官巡察”这一风俗。灯官是“灯官巡察”的主角,历来都由乞丐头王干饭担当,他穿着花花绿绿的“官服”,嘴角画黑胡,鼻梁涂白道,在轿子里正襟危坐,一会儿吆喝一会儿唱,身边还坐着男扮女装的“官太太”,搔首弄姿,眉来眼去,动不动还在灯官的老脸上亲一口,令人忍俊不禁。轿前轿后簇拥着“衙役”,高举执事牌,上面写着“灯政司”“回避”“肃静”“天下太平”等大字,鸣锣开道,看热闹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这年正月十六后半夜,王干饭“任职”期满,回到破庙,见小八蛋和几个小叫花子正在咬牙切齿咒骂不绝,问是为啥,小八蛋说:“兴隆杂货铺李掌柜早早夸下海口,说他老婆生儿子的话,赏我们一人一个雪花大馒头。这七八个月我们见庙就进,没少在菩萨面前帮他求子,结果他老婆真生了个胖小子,我们今天去讨大馒头,他却坐蜡了,只给了我们一人一个小元宵。”
  “坐蜡”是老船厂的方言,意思是说话不算,自食其言,是讽刺挖苦话。王干饭在老船厂行乞的年头很多了,谁好谁孬都在他心里,他早就知道李掌柜是铁公鸡一个,听小八蛋这一说也很生气,就说:“叫他等着,我非治治他不可!”
  一年的光景转眼就过去了。新年刚过,王干饭又去讨饭,他来到一家叫福源的糕点铺,掌柜的是个好心人,大过年的,啥话没说就给了王干饭一大包糖馅元宵。王干饭非常感激,说:“掌柜的,你今年多做五百个元宵吧!”掌柜的笑着说:“那怎么卖得出去?元宵不像其他糕点,过完十五谁买?”王干饭拍着胸脯,说:“听我的,保准没错!”
  元宵节到了,这是一年里王干饭最荣耀的时刻。浩浩荡荡的“灯官巡察”队伍走在城中大街小巷里,每到一家商号大门口,他就扯着嗓门唱:“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彩灯,哪家不把彩灯挂,本官罚他不留情。”听到唱声,准会有主人跑出来,真像见到朝廷命官一样,双手作揖,百般恭维,满嘴都是好话,之后笑哈哈地赏出几文钱来。
  这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习俗,图的就是一个快乐吉祥。
  灯官虽然嘴里吆喝着罚啊罚啊的,那只是在制造欢乐气氛,历来就没见“上任”的灯官罚过谁。
  正月十六,是灯官“上任”的最后一天,晚上,“灯官巡察”的队伍走过七街行过八巷,兴隆杂货铺出现在了眼前。高墙大院,朱漆大門,一对大红灯笼在门楼上高高地悬挂着,好不阔气,可是灯笼却没有光亮,里面的蜡烛没点燃,门前一片昏暗。
  王干饭喝道:“是谁家挂着两个不亮的灯笼?也太不把本官放在眼里了,本官定罚不饶!”
  听到喊声,杂货铺李掌柜屁颠颠地跑出来,见两个灯笼都灭了,也十分纳闷,赶紧说好话:“刚才还亮得好好的,谁知转眼就都灭了,还望灯官大老爷宽宏大量,大人不记小人过,我这就点着。”这已给足了灯官面子,要是往常,这事也就过去了,顶多再赏两个小钱罢了。然而今天,灯官王干饭却不依不饶,唱道:“正月十五彩灯亮,你家灯灭为哪桩?本官执法不留情,重重罚你可冤枉?”
  灯官要罚李掌柜,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看热闹的人都情绪高涨,再加上这李掌柜平时缺斤少两,人品不太好,人们就都跟着叫好起哄:“罚,一定罚!”“灯官威武!”
  要是平常日子,李掌柜可不吃这一套,他会指使人把叫花子赶走,但今天是正月十六,张灯结彩图的是吉利,如在众人面前翻了脸,不但会落下话柄,坏了名声,还一年晦气。于是他连连说道:“认罚,认罚,不知灯官怎么个罚法?”
  王干饭说:“你家灯不亮,都怪你家蜡烛不好,罚你两根蜡。”
  李掌柜觉得灯官很给面子,就叫人拿来了两根蜡给王干饭,可灯官却不接,说:“我罚你的不是这一般的蜡,是两根二十斤的大蜡。”
  李掌柜为难地说:“我上哪弄二十斤的大蜡?也没地方买啊!”
  “你买不到可以自己做啊,你不是能‘坐蜡’吗?”
  李掌柜知道王干饭的话里有话,但在这场合也不能计较,就央求灯官能不能换个罚法。王干饭“通情达理”地说:“既然你不肯‘坐蜡’,那就罚你五百个元宵。”
  李掌柜明白了,今天灯官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让自己难堪,现在已经是正月十六了,哪个点心铺还会存五百个元宵?如果拿不出来,就会叫人笑话自己抠门。正在迟疑,王干饭追问道:“你是认罚不认罚?”
  看热闹的人又跟着起哄,人群像开了锅,都想看李掌柜的笑话。李掌柜没有选择余地,只好连连应允:“认罚认罚,我挨个点心铺去买,一定买足五百个元宵!”他心疼钱,但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福源糕点铺离兴隆杂货铺不远,掌柜是个实在人,他觉得王干饭异人有异相,信了他的话,今年多做了五百个元宵。眼看正月十六都过去了,还有四百多个没卖出去,他正在后悔不该相信一个要饭花子的话时,就有人风风火火地来买元宵,一个不剩,全包了。救场如救火,杂货铺李掌柜非常感激福源糕点铺,关键时刻救了他一把。
  夜过子时,圆月高悬,“灯官”王干饭脱下戏服,回到了破庙里,和一帮叫花子煮元宵吃。王干饭拍了拍小八蛋的脑袋,说:“好样的,干得不错。”
  显然,兴隆杂货铺门前的灯笼,就是小八蛋给捅灭的呀!
  (发稿编辑:陶云韫)
其他文献
這个故事来自泰国短片《豆芽》。有一个小女孩,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一次,她和妈妈去菜场,小女孩看到许多人围着一个摊位在买豆芽,就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这么好?” 妈妈说:“因为整个菜场只有这一个摊子卖豆芽呀!” 小女孩突发奇想,问妈妈:“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大多数家长听到孩子这么问,可能会说:“种什么豆芽?好好读书,别胡思乱想。”或说:“家里没地方种豆芽,我们也不会种。”可是,小女孩的妈
小张在一家工厂打工,他的车间主任是一个贪婪刻薄的家伙,不仅经常变着法儿地克扣工人奖金,还总是强迫工友们请他吃饭,因此,大家都很讨厌主任。工厂所有人都住在职工宿舍院里,小张和工友们住在后面的宿舍楼里,主任则住在前面一个独门独院的小平房里。一天晚上,小张加完夜班回宿舍,路过主任的平房时,忽然摸到口袋里还有几个摔炮,那是放假时和儿子玩剩下的。想起主任那副讨厌的嘴脸,小张忽然产生了恶作剧的念头。见四下无人
兰婕是一个当红模特。最近,公司又来了一个新模特,名叫小燕,长相、身材、气质俱佳,一下就把兰婕给比下去了。兰婕决定趁小燕还没在公司站稳脚跟,找个机会,给她点颜色看看。小燕天真烂漫,完全没有察觉到兰婕的敌意。这天走秀结束,老板提着一袋芒果走到化妆间,说:“今天大家辛苦了,这里有点黄金芒,味道不错,大家来尝尝,放松放松。”姐妹们看着这些芒果,颜色金黄,香味扑鼻,纷纷走过去,拿起芒果,用手剥开果皮,埋头“
覃波在一家川菜馆当厨工,订单多的时候,也帮忙跑跑外卖。这天中午,店里接到一份订单,要求送一份套餐去丽水苑小区。覃波二话没说,接过餐包,骑上电动车,风驰电掣般地出发了。到了指定地点,覃波按了门铃却无人应答,他只好给订餐的卢女士打了电话。对方显得有点犹豫:“嗯……你能不能多等一会儿?”覃波皱了皱眉:“我还有别的活儿要干,你最快啥时候到呢?”“我、我也不确定,我不是给自己叫的外卖……”卢女士支支吾吾,顿
小朱技校毕业后,在镇上开了个小店,卖手机、修手机。这天,邻居胡大叔来买手机,说要买拍照最清楚的那种。小朱调侃道:“胡大叔,那种得好几千元呐,你舍得?”胡大叔和小朱原先都是大鱼村的,因为拆迁,才搬来镇上。胡大叔一个孤老汉过日子,平时抠得很,一直在用老人机,怎么突然舍得买好手机了?胡大叔笑嘻嘻地说:“村里老人建了一个微信群,有啥新鲜事、好玩的小视频,都会发在群里。我也想加入,只能换新手机啦!”村里老人
林海波是个二十岁的大男孩,他最近下了决心,要给黄大头一点颜色看看。黄大头是村里的第一大恶人,三十来岁,仗着村里成年男人都外出打工了,自己又有一股子蛮力气,成天欺男霸女,坏事做尽。最近,黄大头瞄上了林海波的女友晓芹,开始对晓芹动手动脚。林海波想,若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可林海波瘦瘦弱弱的,硬拼根本不是黄大头的对手。经过反复思考,他决计在一座小木桥上做手脚。黄大头住在村西头,从村里回家必须得经过这座
小胡最近当上了《洹江文化》的编辑部主任。上任后,小胡决定对杂志进行改版。意想不到,郭恒旭县长召来小胡,说想亲自听他汇报一下近期工作。小胡见了郭县长,认真地汇报了工作情况。郭县长听完,说:“《洹江文化》虽然是内部刊物,但读者很多。这次改版,会进一步提升杂志的水准。”郭县长的话让小胡非常激动,他拿出事先备好的样刊,请郭县长过目。看了装帧精美的样刊,郭县长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说:“我也提一点小小的建议,我
田华是知名律师,口才犀利,专门代理有钱人的官司,赚得盆满钵满。这天,田华再次为一个有钱人赢得了官司,原告李老汉出庭后失魂落魄,当即爬到楼顶跳了下去。晚上,同事李立打来电话,单刀直入地说:“老田,李老汉是受害者,现在官司打输,命也丢了,你心里没有一点自责?”李立其貌不扬,领导不待见,田华更是瞧不起他。可李立总对田华指手画脚,这不是嫉妒吗?田华不无揶揄地说:“只要你想尽办法,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律所和
2017年11月3日凌晨,一位中年女士在南航CZ600航班上突然大出血,飞机机组和地面人员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突发状况凌晨两点多钟,从纽约飞往广州的南航CZ600航班,正安静地飞翔在万米高空,客舱里淡淡的灯光下,大部分旅客都在安详地睡觉。突然,一位空姐听到洗手间里发出一声惊叫,她急忙赶来,敲开门,发现洗手间地板上淌了一大摊血。一名中年女士面色苍白,半闭着双眼,扶着机舱壁瑟瑟发抖,沾满血
早些年,刘庄才几十户人家,全村只有一个碾米的碾子,每年地里的谷子收回来一进仓,碾米就成了大问题。霸道的人天天占着碾子碾不够,老实人总是轮不上。村里有个小伙子叫刘大柱,家里只有他和老娘两个人。刘大柱长得人高马大,为人老实善良,他每次去碾米,都被别人抢了先。眼看家里米缸底快朝天了,刘大柱心里着急,这一急啊,让他急出了一个点子。这天夜里,他悄悄地来到了碾米的仓房……第二天天刚亮,老娘就叫醒刘大柱,让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