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不同,教学不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ilei1985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文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作者撰文是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因此,总要选择恰当的文章式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和文体密切相关。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 “淡化文体”的倾向。2013年3月,我们在浦江县实验小学 “不同文体教学研讨会”上,对247位听课教师作了一项有关“不同文体教学”方面的调查。调查发现: 60%左右的教师“喜欢”上“童话”“神话”“儿童诗”等文体,将近32%和8%的教师对“古诗”“说明文”文体“不感兴趣”;在“对于不同的文体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时, 86%的教师只是“偶尔考虑”。我们以为,国内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走出“低效”的胡同,这其中与众多教师不分文体、模糊文体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一、 文体不同,教学目标不同
  如何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关乎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和走向,关乎到阅读教学最终去向哪里。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根本不考虑文体特点,不论课文属于何种文体,都一股脑儿地套用通常教记叙文的方法,长年累月,教学目标千篇一律,学生学得厌,教师教得烦。
  一位名师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时,让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通过表格的形式填写出来,然后围绕这六要素展开教学。其实,童话与童年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与成人不同,在儿童眼里,宇宙万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如果告诉儿童这不是真的,用“科学”解释,他们不一定听得懂,也没有兴趣听。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充分理解儿童的这份“童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对童话这种植根于生活,而比现实生活更活跃、更富色彩的想象,去接受美好情感体验的熏陶和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判断。假若通过类似六要素分析或者与现实过分对接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就会破坏童话的美妙意境。显然,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文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实,不同的文体决定了它在话语体式和结构形式上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不同文体的作品时“编码”方式是不同的,诗歌重意象,散文扣主旨,童话离不开想象,小说塑人物,寓言为理叙事,戏剧要设置冲突……不同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有所不同。课程标准对四个学段的文体都进行了归类,第一个学段: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诗歌。《课程标准》在各个年段目标中对于不同体裁的作品设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够“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则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不同的文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所给予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凭借文体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来实施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的走向才能够更加丰富,更加多元。
  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不同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学情外,更要顾及文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它需要教师对文体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根据文体特点来进行教学,逐渐帮助学生习得一种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李海林说,阅读教学教什么?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教的这篇课文的文类,即文体分类。阅读思维是文体思维。读者拿到一个文本,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是什么文体和它所要表达的社会功效。如果它是小说,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欣赏”“消遣”;如果它是新闻,则需要“了解新鲜事”。因此,不同的文体决定了读者不同的阅读思维和不同的阅读姿态。教师对阅读教学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进入这种阅读“姿态”,没有展开这种阅读思维,就不能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和文体密切相关。没有文体,阅读、写作就无章可循,阅读、写作教学也不得要领。例如,说明文语言精确凝练,结构严密,条理清晰,作者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让读者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这类作品时,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品读感悟说明的准确性,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等。而小说的教学,则要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掌握人物思想和性格特点,了解小说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推动人物性格形成的等。而阅读神话,就要把人类的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同时,神话更以无可替代的形式孕育着想象力这一重要的思维品质,神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因而整体的听讲复述故事、朗读想象神奇等应该是神话教学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三、文体不同,教学策略不同
  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因而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也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抓住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既顺应了文本本身的特点,又贴合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发展的程度。
  我们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着重对童话、诗歌、寓言、神话、说明文、文言文等文体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下常用文体的教学策略供参考(见下表)。
  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其他文献
采用ab initio方法对B2F2分子异构体的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 并与Al2F2分子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B2F2具有D∞h对称性, 3Σg电子态的直线型结构FBBF是B2F2分子的最稳定异构体
干热风是一种在极端天气下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比较敏感,也已成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干热风高发时,正是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的时期,小麦遇干热
宇部兴产(Ube Industries)公司正在全球加强精细化学品业务的发展.为了增强其核心业务部门内酰胺链的竞争力,公司计划在泰国建一套1,6-己二醇(HDL)装置.这种产品目前在亚洲(主要
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农耕活动创造了中华民族万代基业,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耕活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农耕文化也随着科技的迭代被人们谈忘。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规划,从教育研学到文旅融合,多方位提出了农耕文化的传承路径,为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紧紧跟随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河南省黄泛区农场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工、农、中、建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一员,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在管理、经营、业务、产品、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绩效管理作为一套增强企业战略执行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建设银行对此非常重视,并且在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绩效考核办法大部分落实到了对分支行的考核,分支行对员工的考核还落实的不够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N
弗里德里希·席勒是一位诗人、戏剧家和美学理论家,在德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的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席勒的戏剧杰作《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不仅是德国剧院的保留节目之一,也是中国读者所喜欢的作品。作为著名的美学理论家,席勒的悲剧艺术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梳理席勒的悲剧艺术观思想并将其引入席勒的悲剧分析中,揭示其悲剧思想对于戏剧分析和戏剧批评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