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方法衡论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w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是指古代经学典籍注笺与经义阐释过程中的推理论证理论方法、规则及其实践的集合.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方法往往与“类”“推”相关,主要包括易学“类同”“类聚”等基础上的“推类”,春秋学中“明类例”基础上的“推其例”,诗经学“取类”基础上的“类推”,等等.上述经学逻辑方法有其自身的“规范性”要求,不可随意而推.与西方传统逻辑,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以“是”为核心的逻辑方法不同,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更加重视“类”的考察与运用,由此而形成的“类”思维在经学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了工具作用,彰显出“求善”与“求治”的价值旨归.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西学再次传入中国,充当先锋的依然是西方学人,他们通过发行报纸杂志、创办出版机构、兴办学校等来传播西学,这其中也有逻辑学.这次的传播也开始影响到一大批国人主
1948-1954年,是缅甸中立外交政策的形成、确立阶段.缅甸独立后虽然宣称奉行中立不结盟外交政策,却明显与英美西方阵营的关系更为紧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中立外交.1950年初,从
从服务型政府到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流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公众话语.其建设与发展不仅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涉及政府结构的优化;不仅要
唐顺之《左氏始末》改《左传》编年体为纪事本末体,突出了纪事原则,但标目也存在以人分类的现象,甚至是名实不符的情况.《左氏始末》以《左传》作为基本史料来源,还充分参考
健康中国战略面前,推动“思政育人”、引导拔尖临床医学生尽早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医学院校的发展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以党建带团建,将“思政育人”理念融入“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学习中,在培养其科研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其科研精神的构建,从“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平台及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开展了以“成全式科研育人”为主要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理学“心性存养”话语有悠久的来源,其发展演变历程复杂,其代表人物观点差异性较大.两宋理学“心性存养”话语因其涵涉“心”“性”“存养”“心性存养”,而具备丰富涵蕴.两
中国国家治理中长期存在着为追求有效性而超越制度规范的治理行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治理行为被限制在维持社会稳定的范围内,逐渐演化出依赖规范性政府行政,又部分突破制度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泉州本《淳化阁帖》共有十卷,年代约在南宋,学界一般认为是由两种版本拼配而成,即帘纹较宽笔画略肥的第三、六、九卷,和其他七卷合并成为一套.经校勘,该
学界多认为,顾颉刚将传统古史中的帝王故事还原为神话传说后,没有或较少去追溯这些神话传说的来源;他对古史“层累”造成的分析,也多是着眼于东周秦汉间“时势”推演的历时性
县域社会城乡融合发展是县域社会中经济、生态环境、社会交往、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五个方面的城乡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的进程,其中城乡政治融合发展是关键要素.因为它担负的功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