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对口单招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充分运用新技术,引入新理念,探索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两型·七步”课堂模式,通过微课程助学,实施“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打造对口单招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职;对口单招;“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32-04
一、“两型·七步”导学一体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基础
师生关系论是对课程与教学研究影响较大的教育学基本理论之一。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学生中心论则认为,一切教育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措施,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组织课程教学。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都是片面的,在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型师生关系应体现爱生尊师、民主平等、沟通理解、交往合作。新型师生关系论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两点理论依据:(1)课程与教学研究必须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是现代先进的课程与教学;(2)师生优化合作、协同活动,是课程与教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分解成小单元,然后按照逻辑程序排列,步步递进,强调行为目标和教学中的强化与矫正;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采用各种媒介进行个别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知识对学生个人的意义,强调课程、教学的适切性;强调学生情感和个体经验;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显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上述心理学理论也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面向学生,开发微课程,实施微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2)运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运用新技术,创设开放、互动学习环境,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协作,促进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3)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调整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的互动理论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互动理论正是在大量社会互动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动理论强调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关注教学活动中师生人际互动过程,关注教师与学生如何构建、解释并控制其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问题。互动理论认为,可根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
(四)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哲学流派主张学生中心的课程取向,认为课程与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主张心理学化的课程组织,认为课程的组织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主张以“做”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解决问题。
存在主义哲学流派认为学习不能旁观,而应该自己介入到实际存在中,自己选择,自己决断,自己负责;主张教育过程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课程观方面,极力反对固定的课程;教育方法上,极力反对整齐划一、非个性化的教学,强调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
二、“两型·七步”导学一体
教学模式的模型诠释
(一)模式内涵
“两型”指“自主导学型”和“展示研讨型”课堂。“自主导学型”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并提供的微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自我检测,初步掌握所学内容,并整理存在问题或疑难。“展示研讨型”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调控之下,通过交流、展示、练习等,解疑、内化、巩固提升。
“七步”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7个主要环节。其中,“自主导学型”课堂包括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3个主要环节,“展示研讨型”课堂包括疑难突破、进阶展示、合作提升、预学指导等4个主要环节。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和展示研讨两类学习方式,经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疑难突破、进阶展示、合作提升、预学指导等7个主要环节,借助微课程助学,掌握课程内容、习得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阶训练、交流展示与同伴互助进一步内化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课堂主线,同时教师的指导帮助相伴其间,导与学融为一体。
(二)模式结构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与实施流程。
由图1可清晰看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为两大板块:“自主导学”和“展示研讨”。当学生在“自主导学”板块的“在线测学”环节过关(Yes)后,即可进入“展示研讨”板块进行后续学习;若不过关(No),学生可以退回上一环节,继续观看微视频,借助微课资源进行二次学习。通过在线检测与反馈,并“回炉”重修,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达成率,尽可能减少疑难问题积累、避免学困生形成。
关键词:中职;对口单招;“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32-04
一、“两型·七步”导学一体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基础
师生关系论是对课程与教学研究影响较大的教育学基本理论之一。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学生中心论则认为,一切教育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措施,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组织课程教学。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都是片面的,在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型师生关系应体现爱生尊师、民主平等、沟通理解、交往合作。新型师生关系论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两点理论依据:(1)课程与教学研究必须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是现代先进的课程与教学;(2)师生优化合作、协同活动,是课程与教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分解成小单元,然后按照逻辑程序排列,步步递进,强调行为目标和教学中的强化与矫正;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采用各种媒介进行个别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知识对学生个人的意义,强调课程、教学的适切性;强调学生情感和个体经验;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显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上述心理学理论也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面向学生,开发微课程,实施微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2)运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运用新技术,创设开放、互动学习环境,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协作,促进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3)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调整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的互动理论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互动理论正是在大量社会互动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动理论强调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关注教学活动中师生人际互动过程,关注教师与学生如何构建、解释并控制其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问题。互动理论认为,可根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
(四)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哲学流派主张学生中心的课程取向,认为课程与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主张心理学化的课程组织,认为课程的组织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主张以“做”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解决问题。
存在主义哲学流派认为学习不能旁观,而应该自己介入到实际存在中,自己选择,自己决断,自己负责;主张教育过程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课程观方面,极力反对固定的课程;教育方法上,极力反对整齐划一、非个性化的教学,强调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
二、“两型·七步”导学一体
教学模式的模型诠释
(一)模式内涵
“两型”指“自主导学型”和“展示研讨型”课堂。“自主导学型”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并提供的微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自我检测,初步掌握所学内容,并整理存在问题或疑难。“展示研讨型”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调控之下,通过交流、展示、练习等,解疑、内化、巩固提升。
“七步”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7个主要环节。其中,“自主导学型”课堂包括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3个主要环节,“展示研讨型”课堂包括疑难突破、进阶展示、合作提升、预学指导等4个主要环节。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和展示研讨两类学习方式,经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在线测学、疑难突破、进阶展示、合作提升、预学指导等7个主要环节,借助微课程助学,掌握课程内容、习得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阶训练、交流展示与同伴互助进一步内化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课堂主线,同时教师的指导帮助相伴其间,导与学融为一体。
(二)模式结构
“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与实施流程。
由图1可清晰看出,“两型·七步”导学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为两大板块:“自主导学”和“展示研讨”。当学生在“自主导学”板块的“在线测学”环节过关(Yes)后,即可进入“展示研讨”板块进行后续学习;若不过关(No),学生可以退回上一环节,继续观看微视频,借助微课资源进行二次学习。通过在线检测与反馈,并“回炉”重修,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达成率,尽可能减少疑难问题积累、避免学困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