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术不同时机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效果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玻璃体切除术对复杂性眼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复杂性眼外伤129例(129眼)。A组60例行一期清创缝合后均先、后行玻璃体切除术,伤后<7 d进行手术;B组69例伤后7~14 d进行手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视力。

结果

A、B组的功能痊愈率分别为70.0%和87.0%,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跟踪随访3~12个月。术前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P<0.05),并且B组视力状况均明显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时机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直接影响到复杂眼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外伤后7~14 d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效果较好。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腹胀20余天,进食后症状加重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食欲稍减退,近半年体重减轻约2.5 kg。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7例的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等检查,比较后囊完整组与后囊破裂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并比较后囊完整时全氟丙烷(C3F8)填充组与硅油填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超声乳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选择过敏性紫癜伴有慢性扁桃体炎患儿56例,其中行扁桃体切除术26例(手术组),未行扁桃体切除术30例(非手术组),对两组腹痛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尿潜血转阴时间、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补体C3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并对手术组患儿手术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手术组患儿皮疹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
目的评价西藏高原地区眼内异物伤后万古霉素早期玻璃体内注射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眼内异物伤105例(105眼),依时间先后分为两组。研究组:55例(55眼),进行急诊清创缝合术,眼内异物电磁铁吸出术,玻璃体内注药术(术中注射万古霉素1 mg),部分病例转院行异物摘出术。术后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对照组:50例(50眼),系以前住院的患者,那时未行玻璃体内注药术,其余治疗措施与研究组相同,作为对
患者女,36岁,初产妇,孕32周.因上腹胀痛不适1d于2012年2月25日中午入院 体检:T 37.9℃,R 23次/min,P 112次/min,BP 141/86 mm Hg(1 mm Hg =0.133 kPa),SPO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