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一矿:为中国首颗原子弹提供铀原料

来源 :贵阳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二战时期,美国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威震世界,中国也有危机感,当时国民政府便着手原子能研究,由于国家积弱及战争影响,研究未果。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和战争威胁。1955年,中国政府毅然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1964年10月15日深夜,中国西北部某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贵阳人,从孩提时候到花甲之年,我始终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深厚的感情。青年时代,我参军离开贵阳,到云南边疆服役。每一次回乡探亲,我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亲眼目睹了贵阳从不变到渐变再到巨变的历程。
前些日子查资料,翻出来一篇1990年写的旧文,标题是《贵阳长高了》。这是我在《贵阳晚报》当记者时发的一篇报道。30年后,重新浏览一遍,颇多感慨。文章不长,抄录如下:“贵阳长高了。”有人这样描写今日筑城的形象。当我们走上街头,举目眺望时,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满目新楼鱗次栉比,大厦林立千姿百态。
2021年伊始,贵阳市区的东山,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一下子晋升为网友们新的打卡热门地。一张张俯瞰城市景象的照片,在朋友圈流传,一个个登顶欣赏落日的视频,成为抖音热搜。东山,这个有故事的地标,穿过历史尘烟,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焦点。
期刊
湖北省武汉市盲童学校是我国办学历史超百年的专业盲校。张德志校长上任5年来,为学校创新发展绘蓝图,为盲生幸福生活奠基础,明确了武汉盲校“12345”的金字塔式发展定位,建构了“个个阳光,人人幸福”的育人模式,开拓出了一条视障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修文古名“龙场”,历史悠久,明代奢香开龙场九驿,1508年,明代大儒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心学体系,并开启贵州教育先河,此地也被誉为“良知之源”、“王学圣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撒卫改县,取名“修文”。
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但人们思想上还是存在禁锢,尤其是对包产到户争议很大,当时中央农业口的一些领导干部态度坚决地反对包产到户,在有些地区领导干部中,同样有路线、方向之争。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贵州省就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宣布荒山荒地谁种谁收。
乌江,贵州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水如奔箭、浪涛惊魂的乌江自古就有“天堑”一说。红军在贵州境内,先后两次强渡乌江,一次北渡,一次南渡,均实现了战略目的。北渡乌江拿下遵义,红军进入贵州后,随着各路敌军的步步紧逼,活动区域逐渐被压缩在长50多公里、宽30公里的狭小地带,只剩下北渡乌江这一条路,一旦成功,就能进入相对富裕的黔北地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林青同志诞生110周年,写此文稿,深切悼念在烈火中永生的林青烈士。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化名刘应生、茅戈),生于1911年,贵州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人。1926年,15岁的林青跟随一批贵州挑夫,辗转川黔古驿道来到重庆,参加了一个话剧团。此时,北伐战争捷报频传,革命力量迅速发展。
贵阳街头大厦林立,千姿百态。每一个地标性建筑改变着贵阳的城市形象,丈量着贵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承载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彰显着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