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媒介融合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当重视媒介融合带来的新变化,通过不同媒体的功能性要素的整合要应对信息海量化和传播方式演变的挑战。在面对新闻传播主体、业务流程以及报道模式的根本性变化时,加强有效的应对,做出更多的新闻报道的精品。
关键词:媒介融合;背景;新闻采编;新特点分析
1前言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步入了以网络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为基础条件的信息社会,各类新型网络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博客、微信、朋友圈等的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而且也为传统媒体与各类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以网络为主要阵地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原有的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信息垄断位置,并逐渐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发展形势。在此情况之下,新闻采编如果按照原有的运作模式与工作流程运转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此,新闻采编应当增加新闻挖掘的深度,以较高的产品质量来提升其价值性。此外,新闻采编还应主动转向内容制造的发展轨迹,并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构建服务网络。概言之,传统的新闻采编应当灵活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急剧的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深刻理解新闻采编在新的背景下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2媒介融合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2.1媒介融合的定义
媒介融合是指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各种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等新兴的新媒体、自媒体打破原有的概念与领域的藩篱,以功能性的实现为基本支持实现在实现形式、传播形式、运行方式、受众群体、内容制作等的各方面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在根本上模糊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之间的界限,并在满足用户和受众的过程中不断地达成了新功能的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跃进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发展比较迅猛,有时则会因为某些原因受到暂时的迟滞和挫折。但是,从整体上观察,它把各类媒体不断地高度整合起来,实现了各种功能性要素的最优配置与啮合,因而也无可置疑地成为了可以预期的发展方向。
2.2媒介融合的特征表现举枚
媒介融合是不可回避的大势所趋,它的主要特征显见于以下几方面:首先,媒介融合是在各类新媒体不断兴起和出现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它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整体面貌。通过对传统媒体的危及生存型的重大压力和冲击,迫使传统媒体逐步地自身不合时宜的不合理内核元素,从而与新媒体等的广泛的联合与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用户为导向”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更具互动性的新闻存在。第二,媒体融合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需要更多地依托于当地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包容之中。由此可见,媒介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呼应了明显的时代要求。在此之中,各类信息技术的登峰造极是其无法缺位的技术条件和保障。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当今的社会具有比之过往任何历史时期更为开放、包容、多元以及快餐化、碎片化的文化特征,现代主义乃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跃然纸上。第三,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在话语权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着表现为图文与声响的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廣播、有线电视、无线网络、新闻报刊等各种传播媒体的水乳交融与更加一体化趋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接收终端产品,比如手机,来走进新闻现场和参与广泛的内容制作过程。
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的各种的环境变化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波涛汹涌、势不可挡,信息的数字化转化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经过统计,知识与信息正在以每隔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实现倍增。因此,我们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此外,倚靠信息技术的自我演变,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开始呈现愈加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局面。由是观之,新闻采编工作既要面对采编内容的海量化选择的难题,又要应付各类不同形式新媒体出现带来的严峻挑战。首先,信息的产生已不再是某一种或者几种新闻媒介所能独占、垄断的。在这一方面而言,“去中心化”或称“多中心化”的情况十分明显。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终端处理设备的普及,使得信息的采集制作的进入门槛不断降低,原来的普通受众也可以仅凭一只手机或者类似的电子装备参与到新闻采编的环节之中,并以亲历者的身份极大地增强了现场感。但是,这些信息制作者的票友性质决定了信息产品的质量是良莠不齐的。这反过来对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构成了业务发展上的挑战。其次,新媒体的自我演变使得信息的呈现形式更趋丰富多样。广大的信息消费者更易接受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在这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和欢迎。面对如此情况,新闻采编人员如果仍旧故步自封的话,可能会使得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困难。
4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
4.1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主体发生的变化
如上所提,新闻传播已不再是新闻记者等专业人士能够涉足的禁区了。各类新媒体把媒体的民主化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在的信息采集可以称之为“全民性”的行动并不为过。以博客为例,博主的话题创造带动了博友的关注、点赞以及广泛的转发,然后转发又能引起新一轮的讨论与话题的再制造。由此可见,以博客的元话题为圆心,信息在双向、多主体的参与下不断地扩大传播的半径,从而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说,不同新媒体的出现热络了新闻的采编活动并且使得它更具全民参与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专业人士在信息采集在空间参与程度上的死角。
4.2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模式出现了的革新性变化
面对各类媒体的逐鹿中原之势,新闻采编人员唯有以新闻报道的深度和高质量取胜。这就使得全景式的报道、现场感的叙事方式、报道视角的不断切换等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在信息大爆炸和信息碎片广泛存在的时代,人们并不缺乏信息的获取途径,而是缺少一双在迷离的信息海洋中去芜存菁的慧眼。
5结语
总之,新的信息环境对于新闻工作者在專业能力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抱有媒介融合的观念,提高新闻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为广大的受众做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顾崴.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科技传播,2012(23):12-13.
[2]孙东霞.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J].新闻传播,2013(12):285-286.
关键词:媒介融合;背景;新闻采编;新特点分析
1前言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步入了以网络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为基础条件的信息社会,各类新型网络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博客、微信、朋友圈等的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而且也为传统媒体与各类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以网络为主要阵地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原有的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信息垄断位置,并逐渐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发展形势。在此情况之下,新闻采编如果按照原有的运作模式与工作流程运转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此,新闻采编应当增加新闻挖掘的深度,以较高的产品质量来提升其价值性。此外,新闻采编还应主动转向内容制造的发展轨迹,并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构建服务网络。概言之,传统的新闻采编应当灵活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急剧的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深刻理解新闻采编在新的背景下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2媒介融合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2.1媒介融合的定义
媒介融合是指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各种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等新兴的新媒体、自媒体打破原有的概念与领域的藩篱,以功能性的实现为基本支持实现在实现形式、传播形式、运行方式、受众群体、内容制作等的各方面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在根本上模糊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之间的界限,并在满足用户和受众的过程中不断地达成了新功能的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跃进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发展比较迅猛,有时则会因为某些原因受到暂时的迟滞和挫折。但是,从整体上观察,它把各类媒体不断地高度整合起来,实现了各种功能性要素的最优配置与啮合,因而也无可置疑地成为了可以预期的发展方向。
2.2媒介融合的特征表现举枚
媒介融合是不可回避的大势所趋,它的主要特征显见于以下几方面:首先,媒介融合是在各类新媒体不断兴起和出现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它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整体面貌。通过对传统媒体的危及生存型的重大压力和冲击,迫使传统媒体逐步地自身不合时宜的不合理内核元素,从而与新媒体等的广泛的联合与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用户为导向”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更具互动性的新闻存在。第二,媒体融合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需要更多地依托于当地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包容之中。由此可见,媒介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呼应了明显的时代要求。在此之中,各类信息技术的登峰造极是其无法缺位的技术条件和保障。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当今的社会具有比之过往任何历史时期更为开放、包容、多元以及快餐化、碎片化的文化特征,现代主义乃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跃然纸上。第三,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在话语权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着表现为图文与声响的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廣播、有线电视、无线网络、新闻报刊等各种传播媒体的水乳交融与更加一体化趋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接收终端产品,比如手机,来走进新闻现场和参与广泛的内容制作过程。
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的各种的环境变化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波涛汹涌、势不可挡,信息的数字化转化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经过统计,知识与信息正在以每隔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实现倍增。因此,我们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此外,倚靠信息技术的自我演变,信息的传播形式也开始呈现愈加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局面。由是观之,新闻采编工作既要面对采编内容的海量化选择的难题,又要应付各类不同形式新媒体出现带来的严峻挑战。首先,信息的产生已不再是某一种或者几种新闻媒介所能独占、垄断的。在这一方面而言,“去中心化”或称“多中心化”的情况十分明显。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终端处理设备的普及,使得信息的采集制作的进入门槛不断降低,原来的普通受众也可以仅凭一只手机或者类似的电子装备参与到新闻采编的环节之中,并以亲历者的身份极大地增强了现场感。但是,这些信息制作者的票友性质决定了信息产品的质量是良莠不齐的。这反过来对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构成了业务发展上的挑战。其次,新媒体的自我演变使得信息的呈现形式更趋丰富多样。广大的信息消费者更易接受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在这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和欢迎。面对如此情况,新闻采编人员如果仍旧故步自封的话,可能会使得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困难。
4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
4.1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主体发生的变化
如上所提,新闻传播已不再是新闻记者等专业人士能够涉足的禁区了。各类新媒体把媒体的民主化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在的信息采集可以称之为“全民性”的行动并不为过。以博客为例,博主的话题创造带动了博友的关注、点赞以及广泛的转发,然后转发又能引起新一轮的讨论与话题的再制造。由此可见,以博客的元话题为圆心,信息在双向、多主体的参与下不断地扩大传播的半径,从而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说,不同新媒体的出现热络了新闻的采编活动并且使得它更具全民参与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专业人士在信息采集在空间参与程度上的死角。
4.2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模式出现了的革新性变化
面对各类媒体的逐鹿中原之势,新闻采编人员唯有以新闻报道的深度和高质量取胜。这就使得全景式的报道、现场感的叙事方式、报道视角的不断切换等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在信息大爆炸和信息碎片广泛存在的时代,人们并不缺乏信息的获取途径,而是缺少一双在迷离的信息海洋中去芜存菁的慧眼。
5结语
总之,新的信息环境对于新闻工作者在專业能力上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抱有媒介融合的观念,提高新闻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为广大的受众做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顾崴.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科技传播,2012(23):12-13.
[2]孙东霞.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分析[J].新闻传播,2013(1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