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 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元组合,指向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从单元整体出发,紧扣语文要素的落实,突显人文主题立德树人的主旨,从而构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
  一、因材施教,满足多元取向
  1. 学段需求为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不同学段以及不同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应该立足于文本,还应该把握相应学段的需求。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国宝大熊猫”属于介绍类习作,在本次习作前,统编教材对于偏客观性的描述事物类习作已安排了五次训练,但是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整合信息后进行表达。这一训练是“第一次”,自然成为本次习作的难点。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段学习基础,本着一课一得、突破难点的原则,将“初步整合信息,围绕问题写一个片段”定为本次习作的重难点。目标的明确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为“怎么教”提供了思路,有利于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环节的推进。
  2. 学情实际为要。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教在学生的疑难点、生长点上,力求一课一得,一得一进步。如在教学“习作:国宝大熊猫”时,初步整合信息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上,笔者设计了“三部曲”。第一步,观看微课识妙招。通过微课,介绍“初步整合信息”的小妙招,即“围绕问题选一选”“按照顺序排一排”“用自己的话连一连”,并进一步浓缩为“选”“排”“连”三个关键字,学生易于理解、乐于识记。第二步,点评指导巩方法。初显身手的片段,呈现的是学生最原始的习作样貌,学生可能存在选材不对、介绍时条理不清,甚至生搬硬套资料等问题。先让学生经历模糊介绍后,在充分的交流、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再依据微课介绍的“小妙招”,梳理、点拨、巩固“选”“排”“连”整合信息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方法的认识。第三步,修改片段用方法。以初步整合信息的“选”“排”“连”三个“小妙招”为习作评价标准,让学生在经历了有依据、有指向的自评与互评后,再针对不足的点进行修改,在修改中进一步明确小妙招的运用。课后的作业布置仍指向方法的运用:依据习得的“选”“排”“连”方法,再自行补充2个问题,完成此篇习作。如此循环往复,引领学生在初步整合信息的方法中走上几个来回,使方法的习得更有实效性。
  二、依文得法,积淀言语经验
  1. 抓核心词,读文中音。
  核心词是一段文字乃至一篇文本的聚焦点,抓住核心词,可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在语境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感受作者谋篇布局之妙,用词之精。如笔者在执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文时,紧扣“以夜继日”这一核心词,引导学生看图展开想象说故事,创设了三轮情境对话:(1)车胤呀,九点了,你已经看了很多卷了,可以去休息了。(2)时间过得飞快,现在都凌晨一点了,连蟋蟀都不叫了,星星也睡着了,你也去睡吧!(3)天都蒙蒙亮了,你已经读了一整个晚上了,一定很困了,你就睡吧,睡吧!由“以夜继日”而创设的“一引三探”情境对话,既引导学生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理解车胤的品质,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2. 品关键句,读弦外音。
  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品评关键句,与文本产生心灵上的碰撞。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时,笔者緊扣“我生来就是这样啊”这一中心信息句,创设情境。学生在一轮轮对话中,在复沓的换位思考与想象中,情感不断被唤醒,和文本产生了共鸣,对大象从不安到感悟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能很好地理解了。
  3. 读重点段,明言内情。
  不管学生悟到了多少情,对情感悟到什么样的程度,最终都可借由朗读表现出来。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渐入佳境,能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中,继而表现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如在教学“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这句话时,笔者通过句式的补充,先引导学生或感受老麻雀的感受,或体会作者的心理,或表达自己作为旁观者的心绪,然后再让学生把这种情感移植到对本句的朗读上。
  三、顺势利导,拓宽语文学道
  1. 依文而导,夯基础学法。
  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将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清贫》时,笔者紧扣单元主题,借由微课,带领学生回顾、梳理“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方法的运用,让本节新课学习有方法可依。以导学提示中的问题为核心,统领全文学习。在回环往复的“扣动作、读语言、品神态”的引导中,学生从侧面、正面,全方位地感受方志敏的革命信念与革命品质,既巩固了学法,又促进了对人文主题的了解。
  2. 依趣而导,拓多元思维。
  教师要对文本有深入的、多元的解读,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文本中领略不一样的风光。如在“千课万人”的课堂上,何捷老师在教学《鹿角和鹿腿》时,引导学生层层抽丝剥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思考渐入佳境,真正走入了作品中,不仅读懂了文本的意思,还读懂了寓言的特点。
  3. 依意而导,悟文化内涵。
  借助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青少年打好“中国底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爱莲说》一课时,以“文化”为主题,介绍了菊之隐逸、牡丹之富贵、莲之君子,同时还链接了周敦颐的故事,在旁征博引中引导学生梳理出“烘云托月,莲花品性独敬爱;借物喻人,君子美德永传承”的主旨,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文字之美,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又如,在教学《囊萤夜读》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笔者先梳理出经典蒙学著作中包含“囊萤”的名句,并提出“人们记住的只是囊萤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囊萤”的文化内涵。接着再推荐学生阅读《凿壁借光》《江泌追月》,在“1+X”类比阅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这样,既巩固了古文学习方法,又让学生再一次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古人优秀品质的教育。
  总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用好教材,在关注教材人文主题的同时,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微言
  语文课堂是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学习革命文化、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绝佳平台,语文学习是濡染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想、涵养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教师有意渗透、适时点拨,学生主动交流、积极思考,语文学习融合文字之美与思政之暖,在潜移默化中“以文润心”,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顾连梅
其他文献
所谓学材,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与本地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再创造,使之成为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学习素材。从教材转变为学材,必须有相应的路径和对策,本文就学材的选择和创设谈四点思考。  一、从知识情境中入手,寻找认知体系构建的生长点  教材的编排显示了知识的螺旋上升体系。一般意义上,教师会按照教材中内容的呈现顺序逐步实施教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和接触新知,教师可以通
在长期的工作和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概念教学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承载体。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应用环节均有体现。学生在概念学习环节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地体会到概念抽象的过程,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思想和所用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融入概念教学
当代心理学家强调要加强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形结合通过把直观的“形”和理性的“数”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并形成知识体系,提升数学學科素养。  一、用“形”的形象来理解数的抽象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辅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的抽象算理,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问题。  分数单位数量的叠加。  同样在“异分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闽西北的一个山区小城。近年来,尽管教师招聘受阻,但陆陆续续还是进来了不少的新教师。走进新教师的课堂你会发现,他们对多媒体的使用非常熟练,这是教学之幸事,但是问题也出在此,其中最凸显的问题莫过于对教学课件的使用。面对他们对每张课件的费力解释和课堂上极不连贯的教学语言,作为一名热爱语文教学的老教师,笔者除了摇头无语,更多的是表示无奈。  内行人都知道,现成的课件体现的是他人的教学思想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既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又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清晰地呈现,从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本文从新课程改革这一视角出发,对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养有待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学习任务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能。通过使用学习任务单,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就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学习任务单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任务单大多数是按照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的,其内容不但完整、系统,而且难易程度明显,学生往往一看到学习任务单,就能够确定自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