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和检测方式决定了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一般情况下,这种定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把握是有益的,但其开放性又决定了需要在思维定势的不断突破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论述了思维定势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及培养策略,并提出了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数学 思维定势 创新 实践
  心理学认为,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过去的感知影响当前的感知。因此,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所以,数学中的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思维主体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数学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思考。思维定势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当习惯性思维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途径吻合时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产生;另一方面,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解决创新问题时,它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使人们禁锢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境或出现错误,因此表现出消极的影响,造成一种负迁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定势呈现趋利避害的倾向,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敏捷性,又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1先学知识对后学知识的影响。
  人们的认知心理往往会出现先入为主的倾向性。如学习小数乘法时由于受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上下对齐的影响,把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里的小数点也上下对齐以致得出错误的积。尤其是当相乘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时,更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另外,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没有根据商不变性质,使除数变为整数之前就与被除数相除,商中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对齐,造成计算错误。
  2易混的数学知识之间易出现思维定势。
  如受数学知识共性的影响,而忽视知识的特殊性,把特殊性误为共性而造成错误。比如,在学习“名数与复名数互化”时,受相邻两个名数之间的进位率为“10”的影响,而产生“定势”,把两邻两个名数之间的“特定进率”也误为“10”进行计算,从而造成错误。
  例:3小时2分=(32)分,误为小时与分之间的进率为“10”;1米8厘米=(18)厘米,把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误为“10”……
  3在新旧知识之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产生辨析错误而出现思维定势,从而造成错误。
  有的数学知识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有共同因素,但亦存在相异因素。学生只找出相同因素,分辨不出相异因素。如学习比和比例时,学生容易把“求比值”与“化简化”混淆;把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或“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求长方形的宽混淆。
  例: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米,长是8米,求它的宽是多少米?误为24÷8=3(米)。显然,这是把“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求它的宽”,与“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求它的宽”,误认为两者只有共同因素,忽略相异因素而造成解题错误。
  4“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数学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造成错误。
  例如,教科书中安排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是以“四舍五入”试商法为主要试商方法。而在实际运算时,常常遇到用其他试商方法可使计算更为简捷。
  5逆向思考的问题,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
  (1)用“前馈控制”的途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后继学习的内容与新学的内容之间,往往会借用“迁移”的途径,化新知为旧知,这样容易忽视不同因素而导致相互混淆。比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在相加时的过程与整数加减法求和的过程是相同的,而忽视小数点要上下对齐这一要领;计算小数乘法时,两个因数相乘的过程,与整数两个因数相乘时的过程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积中小数点的确定: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并搞清楚这样算的理由。求同存异,正确处理差异,可克服思维定势。
  (2)易混知识,组织对比、混合练习。有经验的教师深知单纯练习一种类型的习题、一种类型的解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他们的对策是让学生做易混题,并组织合作交流,区分同异,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编如下题组,让学生练习。
  (a)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米,长是9米,宽是多少米?
  (b)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长是7米,宽是多少米?
  这种“对比、辨析,区别异同,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顺、逆思维题并举,强化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即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如平常我们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便是逆向思维的运用。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知事物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想和效应。若教师懂得逆向思维在数学知识里出现的类型,必然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顺利解决问题。
  (4)一题多练,可以改变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有经验的教师,会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改变原题的部分条件,使原题变形,进行多练。这也是克服思维定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克服思维定势,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某小学图书室原有图书480册,现在图书册数是原来的5倍,还多240册。现在有图书多少册?”要求:(1)先作解答;(2)题中的数据不变,改变题目结构,组成新题目,仍能得出这道题的确切答案。学生首先作解答:480×5 240=2640(册)。然后把原题改编为:“某小学图书室原有图书480册,现在图书册数是原来的6倍少240册,现在有图书多少册?解答:480×6-240=2880-240=2640(册)。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个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多向性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能力。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傅涤余.思维定势与数学教学[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叶静.识破思维障眼法[J].思维与智慧
  [3]潘俭.例说思维定势的功能及培养[J].数学通讯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图解是初中科学教学中不可取代的积极手段。本文从学生实际困难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同时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图解能力的现状,然后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分析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并在教学实践层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了初中科学六环图示教学,针对性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关键词]六环图示教学 初中科学  一、问题提出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解决
【摘要】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空间的扩展、模式的更新以及管理的现代化,导致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典型和特殊的智能活动,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也正在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策略 运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
长期以来,城市社区管理都面临如体制落后、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宝鸡市借创建文明城市之机,积极寻求探索社区管理创新方式,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城市建设积极开展的建设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新发展阶段.小型泵站工程在农村已然有了建设性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在现今的发
【摘 要】我们的数学以生为本,让学生在简约的课堂中享受一种自由、轻松而深刻的教育。我们的课堂要从刻意雕琢奢华瘦身,简约导入,导在真实起点上,简选内容,选在真实需要上,精简练习,练在真实感悟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成就学生的精彩。  【关键词】简约导入 简选内容 精简练习  莎士比亚曾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我们的数学以生为本,让学生在简约的课堂中享受一种自由、轻松而深刻的教育。我理解的
研究背景器官移植是世界上目前治疗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它在挽救患者生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命价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器官移植技术甚至被誉为20
【摘要】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生互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教师和学生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生生互动的因素,以期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生生互动;因素  “生生互动”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间摆脱“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生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