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内原发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标准的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另1例行活组织检查术。术后2周,根据患者的年龄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对患者行化疗和(或)放疗。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内原发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标准的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另1例行活组织检查术。术后2周,根据患者的年龄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对患者行化疗和(或)放疗。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生存时间以及死亡原因。
结果2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4例完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26例均为椎管内原发pPNET。2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7.0±5.1)个月(2~86个月)。随访期间,5例存活,16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和(或)发生远处转移。21例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为(27.3±12.9)个月(2~86个月);1年生存率为55.3%(11/21),2年生存率为30.6%(6/21),5年生存率为15.3%(3/21)。术后辅助放、化疗的13例患者,1年生存患者所占比例为9/13,2年为7/13,5年为3/13。术后无辅助放、化疗的6例患者,1年生存患者所占比例为1/6。术后单纯辅助化疗的2例患者,1年生存患者为1例。
结论椎管内原发pPNET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全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术后联合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其他文献
目的肺癌脑转移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部行根治性放化疗后脑转移(BM)的发生率,及影响其生存期预后的因素,并比较DS-GPA与Lung-mol GPA二种预后指数模型对该特定类BM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所有经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NSCLC患者,筛选出治疗后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共98例,收
目的研究1~5个脑转移瘤伴瘤周水肿带明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脑放疗后,直径1~3 cm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局部加量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入组2013年1月—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的20例1~5个脑转移瘤伴瘤周水肿带明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脑放疗后3~6个月内,对大于1 cm且小于3 cm的病灶局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评估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生
目的探讨头颈恶性肿瘤患者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10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影像确诊的原发头颈恶性肿瘤脑转移病例38例。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结果原发头颈恶性肿瘤患者脑转移共38例。中位年龄56岁,男女性别比22/16(1∶0.7)。原发部位包括腮腺(12例)、腭(6例)、上颌骨及上颌窦(5例)、舌(4例)、下颌骨(3例)、颌下腺(4
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肺以及肝。虽然局部晚期鼻咽癌通过颅底进行颅内侵犯并不少见,但鼻咽癌通过血行途径或脑脊液转移至脑却是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研究系统地探讨鼻咽癌脑转移的治疗及预后,相关研究基本是以病例报告的形式进行报道。本文将对以往发表的鼻咽癌脑转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试图对这一罕见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全脑放疗对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8年7月武警部队上海肿瘤放射诊疗中心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收治的肝细胞癌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45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行多因素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是NSCL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敏感性的关键靶点。EGFR-TKI单药或与经典治疗方案的联合均为NSCLC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案。尤其是,具有更强的穿越血脑屏障能力的新一代EGFR-TKI在克服TKI耐药、改善NSCLC脑转移预后中具有巨大的潜能。基于此,本文将就EGFR-TKI对非
目的分析头颈鳞癌患者脑转移的临床特征,探讨头颈鳞癌脑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SEER*Stat软件搜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18岁以上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鳞癌患者,获得头颈鳞癌在诊断时脑转移的发生率以及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数据,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认知障碍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6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病例组),总结其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结果。同期纳入匹配的50名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分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烟雾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的整体认知功能、长时程记忆、
目的探讨O型臂(O-arm)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对于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9例脊髓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A组),8例采用徒手置钉(B组)。29例患者均在置钉后行O-arm系统3D扫描,根据Gertzbein-Robbins的方法评估置钉的准确性。所有患者
颅内良性肿瘤出血性卒中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的缓慢起病,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相似,易被误诊而影响治疗。目前,有关脑肿瘤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颅内恶性肿瘤,关于颅内良性肿瘤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探讨仍主要停留在临床推测阶段,且研究结果不相一致。本文对近年来颅内良性肿瘤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