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综合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99—2020年秋季31次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的基本特征,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揭示了海效应降雨的形成机理,并与渤海海效应降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秋季渤海海效应降雨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以11月中上旬发生频率最高;10月为纯雨,11月可产生纯雨,也有雨转雨夹雪(雪)或雨雪共存的天气过程;海效应降雨分布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过程降雨量均为小雨,持续时间不超过1 d.(2)海效应降雨发生时的冷空气强度比海效应降雪弱,降雨时山东半岛850 hPa的温度10月在-1℃左右,11
【机 构】
:
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31;山东省气象台,山东济南25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综合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99—2020年秋季31次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的基本特征,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揭示了海效应降雨的形成机理,并与渤海海效应降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秋季渤海海效应降雨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以11月中上旬发生频率最高;10月为纯雨,11月可产生纯雨,也有雨转雨夹雪(雪)或雨雪共存的天气过程;海效应降雨分布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过程降雨量均为小雨,持续时间不超过1 d.(2)海效应降雨发生时的冷空气强度比海效应降雪弱,降雨时山东半岛850 hPa的温度10月在-1℃左右,11月在-6℃左右;11月发生雨转雨夹雪或雪时,850 hPa的温度一般为-9~-8℃,地面气温集中在2~4℃之间.(3)典型较明显的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环流形势表现为500 hPa冷涡、850 hPa西北冷平流和地面冷高压,强冷空气入侵渤海和山东半岛,790 hPa以下北部沿海地区产生浅层对流不稳定,风向风速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而产生海效应降雨;强海效应降雨时段北部沿海地区对流层低层存在偏东北风与西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及明显的风速辐合,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为45~50 dBZ.(4)渤海海效应降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来源、热力、动力及雷达径向速度特征与海效应降雪基本相同,主要差异在于海面温度和冷空气强度.渤海海效应降雨的预报关键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
其他文献
新型网络服务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技术中立作为平衡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的制度工具,其本身不应成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任意适用的抗辩理由,该原则应以侵权法原理为依归.法律规制的立足点是侵权行为,而非技术本身.通知删除规则应当回归其合作治理理念的制度初衷,必要措施之必要性应当体现出对被侵害权利类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技术能力、技术可操作性、行业伦理等多方面的综合酌定,以适应网络服务的多样化、新型化发展.为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理注意义务,技术发展使其承担部分事前审查义务成为可能.同时,引入替代责任规则成为规范互联
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的主要特点与路径预报重大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烟花”移动缓慢,是首个两次登陆浙江的台风,在浙北和杭州湾附近地区长时间滞留.(2)降雨影响范围广、累计降雨量大、大风持续时间长.(3)反映出来的重要难点问题有:当多数模式预报出现一致的偏差时,预报员难以做出订正,有必要开展对模式中台风重要影响系统(高空冷涡、热带对流层上层槽等)的预报检验工作;台风移速缓慢的定量程度难以把握,需要通过总结历史个例和敏感性试验等方法开展东侧台风对西侧台风移动
运用自然断点法、相对变化率等方法探索1999-2017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并剖析耕地开发强度结构作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总体分布呈现“中北高西南低”的特征,主要受制于自然环境中地形坡度与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其中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是耕地开发区域平衡中的潜力开发区域;(2)湖南省2004-2013年主要受惠农政策影响表现为耕地开发强度提升期,在2014-2017年主要受工业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耕地开发强度萎缩期;(3)从时空布局和时序变化特征中可以归纳出耕地开发广度、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