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就业——基于行业与地区异质性的探索性分析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地区层面与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本文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规模扩大会显著降低本地未来一年的劳动力就业水平,尤其是易被机器替代的行业的就业水平。劳动力市场结构会进一步影响机器人应用所导致的"技术性失业"现象,在低学历员工占比较高、劳动力保护较弱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一现象表现更为明显。虽然机器人应用导致了就业挤出效应,但对于不同的地区和行业,机器人应用也具有显著的就业溢出效应:一方面,机器人应用导致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发生转移,提高了本地下游行业、本地劳动力替代性较高的其他行业及外地同行业的劳动就业水平;另一方面,机器人应用在中长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同行业的就业水平,也提高了本地同行业的劳动力报酬水平。本文研究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提供了更精细的证据,指出了在制定机器人产业政策时需考虑到其抑制就业的影响,但可着眼于不同行业地区的具体特征,协调机器人应用和就业的关系。
其他文献
针对电动工具异形输出轴结构的成形特点,提出变工作带正挤异形杆部和闭式镦粗头部台阶的两工步成形工艺方案,基于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挤压、镦粗工艺过程的有限元模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目的:观察香菊胶囊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成人慢性鼻窦炎合并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
期刊
@@
FDI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力,但在国际资本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稳定FDI,尤其高质量FDI,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快速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是否抑制了FDI进入以及二者之间的敏感程度,亟需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上予以考察和测算。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对应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本文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与FDI进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显著抑制了FDI的进入。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显著降低已有FDI企业的FDI进入深度,但对FDI初次进入的影响较小,政府应集中
所谓国有财产(Biens Nationaux),指的是大革命时期由国家出售的所有动产和不动产。国有财产按其来源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来自教会财产和部分王室财产,另一类来自被没收的,包括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四新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各方面风险管控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那么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两业融合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生产外包模型,内生化企业创新和技术吸收能力,创新性引入投入服务质量,在均衡情形下分析投入服务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等,创新性测度了生产投入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使用工具变量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分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生产优化决策下,企业把投入服务质量视为研发投入的替代性投
本文构建了体现产权类型区别的两国非对称多部门三层嵌套CES生产函数模型,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校准方法综合考察各类产权企业的效率异质性、进入成本异质性、各行业的效率异质性,以及企业、产权、行业层面的需求价格弹性等因素。通过研究上游和基础产业由国有经济垄断、下游产业对于非国有经济放开竞争的垂直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研判国有经济垄断程度和性质。本文发现,在中国经济中,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上游产业处于控制地位;国有经济部门比非国有经济部门具有更高的垄断性;国有经济的垄断更多体现为自然垄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深度渗透,课堂教学的特点相较于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遵循课本内容一板一眼讲课的方式已逐渐淡化,显露出诸多缺点,一来耽误学习进度,二来毫
期刊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新兴经济大国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与路径,即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获取发达经济体中低端中间产品外包,通过国内生产体系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引致国内中间产品的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引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与研发合作。上述机制共同推动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持续攀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对间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