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歌唱”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而“听”与“唱”则是这多层面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音乐欣赏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鉴赏,更应注重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歌唱体验。
  一、教师的范唱
  音乐教师范唱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做好范唱,既是对教师的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同时对学生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课本里很多音乐作品首次同学生见面,例如中外民歌和艺术歌曲,特别是一些器乐曲。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接触不多,教师不范唱或范唱不好,很难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也就不愿接受。笔者曾多次到一些学校听音乐公开课,发现高中音乐教师很少范唱,或是整堂课下来一句也没有范唱,总是拿录音机一放了事,有的甚至认为放录音就行,范唱岂不是多此一举。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放录音学生只是听得着,而看不见,教师的范唱是那么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那声音、旋律、表情无不感染着学生,就算是多媒体直观欣赏也代替不了。音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在教师生动的歌唱表现中感受、理解音乐作品。
  (一)范唱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笔者从教十年来,在音乐教学中,重视歌曲或器乐主题的范唱。在范唱时,注意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詮释歌曲的内涵,教师的范唱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范唱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教师正确的范唱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对比式的范唱也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音乐要素节奏与节拍时,教师范唱一首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但不是按原唱的节奏、节拍去唱,而是改变成另外一种与表达歌曲内容和情感完全不相符的节奏、节拍演唱。通过这种范唱比教师直接讲解知识音乐要素在表现中的作用更具体、更形象、更直接。
  除了完整的范唱,有时,还把教学中所要求解决的各种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弱起小节的处理、切分音的处理等。通过老师的范唱,学生从中熟悉歌曲,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他们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的歌唱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是他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学生的“歌唱”则是学生艺术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学生歌唱的作用
  鉴赏是一种体验,而歌唱是另一种体验,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应渗透歌唱来进行。通过学生的歌唱来深入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因为再好听、再经典的一首歌,一部器乐曲,听过之后也没什么印象,如果把它唱熟了,印象就深刻了。这种歌唱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体验来掌握知识,比教师过多的讲解效果更好,理解更深刻。
  (二)有选择地唱
  在欣赏课中,我们不是把所有欣赏作品要求学生唱,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厌烦,重点不突出,而是有选择地唱。如汉族民歌中的《茉莉花》,茉莉花是纯洁的象征,因为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茉莉花的洁白无瑕、高雅真挚,代表了人类共同的理想。《茉莉花》既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象征,更是人类美好精神的象征。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熟悉、认识它。
  三、唱的方法
  在欣赏课中很多音乐作品学生没有接触过,学生要跟着学唱,学唱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来唱。老师运用键盘乐器来伴奏,让学生在唱歌中唱准音高位置。二是老师的带唱,这种带唱不是传统的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唱,而是老师用稍大一点的声音来唱,学生则小声地跟唱,让学生掌握歌曲和主题的拍子与节奏,感受歌曲的感情。总之在唱的时候不是让学生喊着唱,过于追求声量,而是注意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歌唱的一些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清晰的咬字吐字。三是分组练唱,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相互提高。
其他文献
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在教学方面提供服务的资料或来源。所以说它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而历史课程资源只是属于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对平时中学历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下面笔者从学校层面谈谈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教学参考书、图片、影视资料等资源    教学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在这些新的教学理念里,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与生活、与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要求教师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探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地理教学,
一、巧设导语——激趣    有句名言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授课伊始,教师如能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因课而异,巧作安排,现举例如下:  1.歌曲导入法  大家知道,音乐本身就有一种无穷的魅力,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恰当的引用歌曲导入,将使孩子们感情激荡,沉醉其中,更有利于学习。例如,教学《台阶》时,不妨先放一首崔京浩演唱的《父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渠道和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逐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思想教育的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激发民族自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欣赏者。赏识学生的细微进步和小小闪光点,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和实现历史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历史教学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交互式学生和教师交流会上,我作为高二历史教师代表与高三历史课代表们进行了沟通,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多些表扬和鼓励
文艺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趣味。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甚至是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宏观指导。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    一、美学观点包含政治观点和艺术标准    所谓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艺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对作品作具体的艺术分析,把艺术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教师与学生集体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而琐碎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需要满怀热情持之以恒。当然,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要讲究方法。    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在
【摘要】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文情怀,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关键词】角色转变 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学生参与 学会学习    笔者认为要确保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活”起来,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五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和提高音乐课组织教学中的德育,为教师的教,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的学,营造和谐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键词】音乐课 教学 德育    凡在中学长期进行教育教学者,在课堂里时常都会看到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坐卧不宁、游手好闲和心神不定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且一问三不知。面对此情此景,教者将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就此谈谈本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生动地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下面,笔者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角度来谈谈对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  【经济生活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