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琦考过美院、当过兵、做过电工、学过雕花、进过房地产、搞过设计,如果没有遇见手工艺,他也许还在四处漂泊浪荡。然而,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最终,雕刻成为他唯一的职业。他的人生在遇见黄杨木雕的那一刻,转入了另一条轨迹。
蝉的故事
唐琦家的客厅里,最近又多了两把矮小的黑色木椅,这是他不久前才收的老物,搭配一张案几,准备装饰新家用。“上午材料都堆到了客厅里,虽说刚收拾过,还是太乱。”显然,唐琦对我们眼中已经十分整洁的家并不满意。或许正是这份严苛,才成就了唐琦如今精湛的黄杨木雕技艺。
黄杨木坚韧光洁、纹理细腻,年代越久色泽越深,唐琦就是被古朴有趣的黄杨木雕吸引,在30岁出头时拿起了刻刀,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螳螂、壁虎、甲壳虫、蜜蜂、枯叶、竹节、莲蓬……唐琦刀下的造物题材丰富,无不栩栩如生,但他最爱的,还是蝉。“多年前受师傅指点,说雕刻者需要一个独特的符号。”那时正值盛夏,在郊外闲庭信步的唐琦一直思考何物才能辨识自己,但漫天的知了声有些扰人“清 梦”。忽然瞥见树底的蝉蜕,薄而透明,一捏即毁。唐琦大悟,蝉蛹在地底静待两三年,甚至十几年,只为破土羽化后用短暂的3个月生命去尽情歌唱,实为大器晚成、纯洁永生的象征。自此,蝉,便成了唐琦的印记。
后来接触到几位云南朋友,成为唐琦人生的转折点。云南剑川木雕以花窗出名,因为房地产公司没给他正式工身份,唐琦索性辞职抱着游戏的态度随他们一同前往剑川。“那时日子苦啊,与大伙一起睡觉觉铺(重庆方言,多个人挤一张床),就我一个人来自外地,还是城市人,年纪也最大,什么都不懂,人家雕花窗,我就做点简单的活儿。”因为有绘画功底,唐琦就做圆雕笔筒,松梅竹菊、竹林七贤……也广受好评。最重要的,是唐琦系统地了解了木雕的传统工艺,两年后木雕厂垮了,唐琦回到重庆,把木雕所需的正规工具也带了进来。
直到见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柯愈勄独树一帜的渝派黄杨木雕作品,唐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几把胶管缠绕的手术刀,竟然雕刻出如此艺趣盎然的作品。”拜师后,唐琦找了份清闲的工作,推掉所有应酬潜心学习。“师傅说做事要沉住气,磨好意志再赚钱。那几年,我是入不敷出啊!”出师后,唐琦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圈子也越来越广。他就像自己刀下的蝉,终于完成了蛰伏的前半生,羽化出壳;一如良木,只有经过雕刻才能增加附加值。
从生活到艺术
唐琦笑说:“我发现文玩圈现在流行越戴越多,越戴越大。”与满手绕上手链不同,唐琦只取一二。现在的他,低调内敛,与雕刻之事不无关系。
如今的市场追求高端材质,有人希望唐琦雕玉,按材料价值的20%支付工价。“一块玉料几十上百万,赚的可是快钱啊,我还是拒绝了。”雕玉所用的工具与木雕完全不同,一是要重新体验工具,二是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需要时日,最重要的,雕玉不是唐琦的初衷。也有人带着一块木头,向唐琦“指点江山”:“这里我要雕一条龙,那边要雕一条凤……”每次他只好无奈婉拒:“我可以给你介绍合适的人,但我就是渝派黄杨木雕的传人。”唐琦的话语笃定而自信。
像唐琦一样,因为从艺而转换思维理念,寻找到不一样的人生方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台湾垦丁的面人大师黄琼填便是其一。黄琼填原本只是一个跑夜市贩售童装的销售员,在年近30当头,因缘际会下接触到了捏面人这项中国传统技艺,从此“走火入魔”。顾不得“人过30不学艺”的劝诫,她毅然辞去工作,只身从台湾赶赴大陆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数个年头。回到台湾之后,技艺大成的黄琼填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对捏面人的传统工艺手法进行了大胆改革,让面人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从而也树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最终成为台湾知名的面人大师。
当然,求艺并非只能追求技艺高深的工艺美术、传统的民间艺术,身边美好而温暖的手作DIY 一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钻研。武昌理工学院的学生李文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热爱手工DIY的他最喜欢琢磨创新,并且能将自己的点子制作出来,并以此成就自己的“小事业”。
在读大学的时候,李文飞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废弃的筷子,擅长动手的他开动脑筋,将这些废弃筷子做成各种工艺品。靠着一把小刀、一瓶胶水、一把尺子、一个打火机和两个小钩子,这些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在他的巧思和妙手之中,变成了埃菲尔铁塔、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活灵活现的坦克……
凭借这些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李文飞就此走上了与同学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学校手工DIY协会投资8000元为他创办了“博艺手工坊”创业项目,而他也获得了“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虽是学生,但月营业额已超8000元。
蝉的故事
唐琦家的客厅里,最近又多了两把矮小的黑色木椅,这是他不久前才收的老物,搭配一张案几,准备装饰新家用。“上午材料都堆到了客厅里,虽说刚收拾过,还是太乱。”显然,唐琦对我们眼中已经十分整洁的家并不满意。或许正是这份严苛,才成就了唐琦如今精湛的黄杨木雕技艺。
黄杨木坚韧光洁、纹理细腻,年代越久色泽越深,唐琦就是被古朴有趣的黄杨木雕吸引,在30岁出头时拿起了刻刀,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螳螂、壁虎、甲壳虫、蜜蜂、枯叶、竹节、莲蓬……唐琦刀下的造物题材丰富,无不栩栩如生,但他最爱的,还是蝉。“多年前受师傅指点,说雕刻者需要一个独特的符号。”那时正值盛夏,在郊外闲庭信步的唐琦一直思考何物才能辨识自己,但漫天的知了声有些扰人“清 梦”。忽然瞥见树底的蝉蜕,薄而透明,一捏即毁。唐琦大悟,蝉蛹在地底静待两三年,甚至十几年,只为破土羽化后用短暂的3个月生命去尽情歌唱,实为大器晚成、纯洁永生的象征。自此,蝉,便成了唐琦的印记。

后来接触到几位云南朋友,成为唐琦人生的转折点。云南剑川木雕以花窗出名,因为房地产公司没给他正式工身份,唐琦索性辞职抱着游戏的态度随他们一同前往剑川。“那时日子苦啊,与大伙一起睡觉觉铺(重庆方言,多个人挤一张床),就我一个人来自外地,还是城市人,年纪也最大,什么都不懂,人家雕花窗,我就做点简单的活儿。”因为有绘画功底,唐琦就做圆雕笔筒,松梅竹菊、竹林七贤……也广受好评。最重要的,是唐琦系统地了解了木雕的传统工艺,两年后木雕厂垮了,唐琦回到重庆,把木雕所需的正规工具也带了进来。
直到见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柯愈勄独树一帜的渝派黄杨木雕作品,唐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几把胶管缠绕的手术刀,竟然雕刻出如此艺趣盎然的作品。”拜师后,唐琦找了份清闲的工作,推掉所有应酬潜心学习。“师傅说做事要沉住气,磨好意志再赚钱。那几年,我是入不敷出啊!”出师后,唐琦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圈子也越来越广。他就像自己刀下的蝉,终于完成了蛰伏的前半生,羽化出壳;一如良木,只有经过雕刻才能增加附加值。

从生活到艺术
唐琦笑说:“我发现文玩圈现在流行越戴越多,越戴越大。”与满手绕上手链不同,唐琦只取一二。现在的他,低调内敛,与雕刻之事不无关系。
如今的市场追求高端材质,有人希望唐琦雕玉,按材料价值的20%支付工价。“一块玉料几十上百万,赚的可是快钱啊,我还是拒绝了。”雕玉所用的工具与木雕完全不同,一是要重新体验工具,二是要融入自己的风格需要时日,最重要的,雕玉不是唐琦的初衷。也有人带着一块木头,向唐琦“指点江山”:“这里我要雕一条龙,那边要雕一条凤……”每次他只好无奈婉拒:“我可以给你介绍合适的人,但我就是渝派黄杨木雕的传人。”唐琦的话语笃定而自信。
像唐琦一样,因为从艺而转换思维理念,寻找到不一样的人生方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台湾垦丁的面人大师黄琼填便是其一。黄琼填原本只是一个跑夜市贩售童装的销售员,在年近30当头,因缘际会下接触到了捏面人这项中国传统技艺,从此“走火入魔”。顾不得“人过30不学艺”的劝诫,她毅然辞去工作,只身从台湾赶赴大陆拜师学艺,这一学就是数个年头。回到台湾之后,技艺大成的黄琼填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对捏面人的传统工艺手法进行了大胆改革,让面人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从而也树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最终成为台湾知名的面人大师。
当然,求艺并非只能追求技艺高深的工艺美术、传统的民间艺术,身边美好而温暖的手作DIY 一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钻研。武昌理工学院的学生李文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热爱手工DIY的他最喜欢琢磨创新,并且能将自己的点子制作出来,并以此成就自己的“小事业”。
在读大学的时候,李文飞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废弃的筷子,擅长动手的他开动脑筋,将这些废弃筷子做成各种工艺品。靠着一把小刀、一瓶胶水、一把尺子、一个打火机和两个小钩子,这些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在他的巧思和妙手之中,变成了埃菲尔铁塔、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活灵活现的坦克……
凭借这些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李文飞就此走上了与同学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学校手工DIY协会投资8000元为他创办了“博艺手工坊”创业项目,而他也获得了“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虽是学生,但月营业额已超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