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下三角洲浅表沉积层中的生物扰动构造

来源 :海洋与湖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查明长江水下三角洲生物扰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生物扰动构造的可能影响因素,使用箱式采样器获取包括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过渡带以及正常浅海的无扰动沉积岩心,利用高分辨X-ray成像技术对浅表沉积层中的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发育虫孔构造和挖掘构造,虫孔构造直径0.5-2mm,长度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多数虫孔垂直于层理发育,挖掘构造形态呈漏斗状,其内沉积物混合强烈;生物扰动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三角洲前缘生物扰动指数〈1,前三角洲及过渡带扰动指数为2-3级,最高达4级,而紧靠前三
其他文献
采用TRIZOLReagent提取厚壳贻贝血细胞总RNA,分离纯化mRNA,在此基础上以pCMV sport6质粒为载体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厚壳贻贝血细胞cDNA文库,以期获得厚壳贻贝血细胞的
应用改进的镁共沉淀法,首次在国内较为系统的测定了南海北部冬、夏两季表层海水中的磷酸盐,冬季其浓度在6.6—95.0nmol/L范围内,平均值为34.5nmol/L,由于受珠江径流影响,表层磷酸盐的水
利用ISSR标记对牙鲆早与石鲽6单对杂交亲本及其子一代(全同胞家系)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81个标记,其中116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64.09%;标记在F1代呈三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的悬浮物浓度环境,采用试剂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养殖水
民族志研究发现,表达性的互动仪式随着关系的疏远变得越来越弱;然而工具性的互动仪式却随着关系的亲疏展现出了"少-多-少"的模式,在"亲关系"中比较少,在"中关系"中比较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