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火花点亮智慧星空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跳动的火花,而不是僅硬的陈述和复制;思维是灵动的羽翼,而不是刻板的罗列和沉寂。好的课堂有着灵动的灵魂。学生的思维是释放的、自由的,同时又是合着教师的节拍起舞的。教师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艺术家,每一个教学素材的选择,每一个课堂节点的预设,每一句课堂语言的应用,都如行云流水般流淌于灵动课堂之上。学生在思索中感受思维的跳动,生发出对知识的探索,知识的星空就这样被智慧点亮。这样的课堂是学生期待和深爱的智慧星空。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与传播渠道,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发表言论与观点的重要平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快捷方便,表达欲望也逐渐加强,一旦有重大热点、话题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探讨,各种不同的声音在网络上开始互相碰撞。与此同时,“网络舆情”一词应运而生,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作为思想活跃、适应力强、学习热情高的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舆情的冲击。网络舆情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此,学校要借助网络环境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能否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道德选择有直接影响。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确保教师拥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育人能力。为此,要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由宁秋娅编写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着眼当代青年教师群体特征,从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探讨青年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策略。
情境是开展辨析式学习的现实环境和逻辑起点。因此,要基于生活实际,创设贴切情境,引导学生探寻辨析式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这一过程要始终坚持精选情境素材,拓宽辨析思维视角;优化情境设问,延伸辨析思维深度;调控情境教学,提升辨析思维能力。
期刊
认真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通过“四史”学习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有助于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而发自内心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习历史追根溯源的意义
指向思维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关注学科核心概念与思维品质养成,以问题为驱动,强调项目来源生活化、实施方式分体化、知识运用系统化,最终成果可视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学习四大环节,并一以贯之以明确的思维培养指向为主线,构成“四环一线”式学习设计并进行案例设计,使探索更具实操性和推广价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议题式教学尝试主要面临两个考验:一是议题式教学与初中学生学情及初中教材的适配性如何;二是议题式教学与初中学生一直沿用的情境教学或模块化教学是否冲突。本文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例,探讨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的可能性。
随着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职业教育成为教育行列中的重要主体,面临着层见叠出的机遇与接踵而至的挑战。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因关系到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与综合素养水平而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观性、潜在性与差异性等诸多特点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以学生的未来良好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前景,能够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契合时代需求,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优秀人才培育中的指导作用,使职业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提升人才培育的全面性,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无法脱离网络平台这一舆论阵地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网络渠道是学生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畅通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接口。但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思维体系尚不完备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或者错误观念的侵袭,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危害青年群体的
听课、评课是学科教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听课、多听好课,从“他山之石”中汲取养分,可以快速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思政学科有其特殊性,本文从研读教学设计、研究案例选材、研榷问题设置和研习学生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听课过程中深度反思,从而听有所获、听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