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NO供体型甘草次酸硝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癌活性,寻找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方法:甘草次酸30-羧基通过各种连接基团与硝酸酯结合得化合物2a~2d,2a~2d的3位羟基经氯乙酰氯酯化后再与胺反应,产物成盐酸盐5a~5h)用MTT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舍物,其结构均经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药理活性初筛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结论:化合物5c的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对去氢吴茱萸碱(DHED)及盐酸小檗碱(BH)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作用机制。通过D-半乳糖(120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给药60d
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近来被证实可能在胰岛素抵抗过程中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关。将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塞米松与胰岛素及两者合用对于PC12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释放
应用Primer Premier5.0和RNA structure4.6两种软件设计和筛选有效抗mecR1的10-23型脱氧核酶(DRz),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将其导入细菌体内,实时PCR的方法定量检测其对mecR1转录的影
目的:寻找水溶性好的熊果酸衍生物。方法:通过高分子缩合的方法,将酰化的聚乙二醇接枝到熊果酸的羟基上,得到目标产物。结果和结论:合成了7个聚乙二醇支载的熊果酸衍生物,结构经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