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行右立”的规则得改改了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akk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动扶梯上“左行右立”早已被大家接受,形成了默契,也基本上被视为一种通行文明。但是这种近乎约定俗成的通行规则近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去年北京当地的某个网络论坛上就出现过争议;近日南京地铁更是通过官方微博明确“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南京地铁不再提倡“左行右立”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左行右立”会导致自动扶梯“一边沉”。根据南京地铁方面的统计,“约95%的自动扶梯右侧磨损严重”,久而久之显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个理由在某网络论坛上引起争议时也出现过。争议的结果是,这种安全隐患应属于能够事先预料的范畴。
  但恰恰是能预料得到的隐患,争议反而愈发针锋相对。反对改变“左行右立”通行习惯的人认为,“左行右立”是在地铁管理方反复倡导下才形成的,由此导致的扶梯右侧磨损安全隐患应由管理方通过加强安全检查,或定期改变通行方向等手段来消除,而不是让大家改变好不容易才养成的通行习惯。
  而贊同改变现行通行习惯的一方则认为,人的习惯当然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人不可能有那么多先见之明,许多问题只有出现了才会意识到。考虑到地铁扶梯目前的状况,改变物来将就人的习惯成本肯定很高。比较来说,让人改变习惯反而更便捷、更经济。
  改变人的习惯以将就扶梯,还是改变扶梯的设计乃至增加安全检查以尊重人的通行习惯,究竟哪一个更经济、效果更好?坦率地说,笔者无力做出判断。甚至从直觉上,让物去改变来迎合人反而听上去更顺耳一些。可从个人乘坐地铁扶梯的感受来说,笔者觉得“左行右立”的习惯也真的未必是一个好习惯。首先,这样的习惯让扶梯的运载量受到了限制。有时,人们为了遵守“左行右立”的通行规则,常常在扶梯口排队上梯时挤作一团,从而使得本来两边站立便可快速通过反而变成了拥堵。其次,凡是乘坐过地铁扶梯的人肯定都知道,扶梯运行时的台阶高度显然不是为了方便人在上面行走而设计的。
  这些情况恐怕明确表明,扶梯的主要目的是让人站立乘坐,而不是为了方便人在上面快走。好的通行规则和习惯不仅在于约定俗成,更在于长期的磨合从而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方诉求。它是一个相互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一方强制另一方。由此,地铁扶梯“左行右立”的习惯也不是不可以改变。
  人们现在之所以形成“左行右立”的习惯,的确是因地铁管理方反复倡导而形成。其实也无须过多苛责管理方,毕竟当初倡导“左行右立”也是为了使人们养成安全、便利的通行习惯。
其他文献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计算能力、泛化能力和非线性映射等特点,被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但缺乏用于确定其网络拓扑结构、激活函数和训练方法的规则。该文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前馈神
构建东莞和谐社会是当今必然的趋势,是全东莞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支撑的,其中,先进、科学、健康
燃烧了17个日夜的平昌冬奥会圣火在2月25日徐徐熄灭,来自世界92个国家和地区的冰雪健儿在韩国平昌阐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冬奥会上不仅有运动员的飒爽英姿,亮闪闪的奖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还有不少高科技的身影。  5G通信技术首次亮相奥运会,同步视角、360度全景虚拟现实直播及全方位视觉等5G服务,带给观众顶级视听体验;保暖服装、智能背心、防护头盔等装备的升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工作涉及到相当多的系统内核细节,对开发人员的要求很高。由于缺乏必要的可重用性,一个新设备的驱动程序的开发速度也很缓慢。为了简化其开发流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