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烂秧的防治方法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pi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常有烂秧现象发生,给正常的水稻育秧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总结了水稻旱育秧烂秧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烂秧;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41-01
  
  在大面积水稻旱育秧生产上,不规范地人为措施和不利的气候条件往往造成育秧过程中发生烂秧现象,给正常的水稻育秧工作带来一定影响。现通过多年实践,将水稻旱育秧的烂秧原因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烂秧原因
  
  1.1土壤因子
  (1)旱育秧秧苗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蛴螬、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还有灰飞虱、二化螟等地上害虫为害,尤其是灰飞虱为害更重,不仅造成秧苗发黄,还传播病毒,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中后期生长。
  (2)我县东南一带,当天气连续出现高温时,会导致土壤返盐、返碱,使土壤碱性浓度过大,从而导致烧苗,出现黄苗,甚至死苗现象。
  1.2气候因子
  在气候因子中,集中表现为温度的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而且升降幅度在15℃以上,从而对秧苗产生热害和冷害。
  1.3人为因子
  (1)农户在苗床使用除草剂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产业药害,一般有3种情况:①喷雾不均匀,导致局部积水而产生药害;②营养土覆盖不均匀,导致局部露籽而产生药害;③在使用除草剂后药械未清洗,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造成药害。
  (2)选地不当引起出苗困难而烂种烂芽。
  (3)施肥过多产生肥害,如幼苗不生根,植株矮化、簇生等。
  (4)灌水不当,如晴天浇冷水,使苗床土温大幅度下降,引起秧苗出现缺水而死亡。
  (5)苗床管理不当,高温来临未及时揭膜,寒潮来临未及时盖膜。前者造成高温烧苗,轻的也会产生热害,后者产生冷害。
  (6)壮秧剂使用不当,引起出苗困难。
  (7)浸种、消毒、催芽技术掌握不好,产生烂种烂芽。
  (8)生产操作中,由于播种量过大,导致种植密度过大,苗与苗相互拥挤,争水、争肥,导致黄苗、死苗。
  (9)有的农户未对苗床培肥,因苗床缺少营养元素出现瘦苗、黄苗现象。
  
  2防治方法
  
  2.1科学选地
  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以选择坐北朝南、排灌方便、微酸性的砂壤土、轻壤土或中壤土的菜园田或旱田种植为宜。
  2.2科学施肥,增强幼苗的抵抗力
  在苗床的培肥上,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性质,严格把握所施肥的种类、数量、比例、浓度,达到有机肥和氮、磷、钾及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的配合使用。按照中等以上肥沃度的床土,施50%掺混肥(BB肥)375kg/hm2、80%硫酸锌12~15kg/hm2为宜。
  2.3种子处理
  种子经过2~3个太阳曝晒后进行浸种。
  2.4落谷
  一是科学施药,提高防效。要选择对土传性病菌如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有特效或高效的杀菌剂,如雷多米尔锰锌或类似的其他药剂,或常用的敌克松等,并注意轮换用药。施药时要把药液施在秧根密集层的土壤中。同时,在施药方法上应改喷雾为浇洒,改干施为水溶性施药。二是苗床足水。落谷前1d下午把苗床浇透水,使床土水分达饱和状态,以手抓床土时手丫有水印为原则,水不浇透不能播种。三是精细播种。苗床耥平后按畦匀量定种,分2~3次均匀撒播,然后木板轻压种子入土,喷少量水后,再均匀盖1cm厚的营养土,杜绝露籽。四是化学除草。在盖上营养土的床面上喷洒丁
其他文献
分析了五河县山塘水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安全运行的对策,以期为山塘水库的管理提供参考。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度发展,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着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同时也关乎着社会的稳定运行。然而,由于受到施工环境、施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锈病试验结果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每10d喷1次,共喷3次。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防效。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理想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