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和“欧洲化”危险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地区间禀赋差异明显,各个地区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中国脱胎于计划经济,至今在很多方面仍然带有政府干预的色彩,尤其是它的生产要素配置还远未市场化。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获得的,而全球化进程则使得全球的资本与中国价廉质优的劳动力相结合。
  中国经济的成功一面体现了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再配置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促进作用,而规模经济机制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作用。反过来说,当前中国的城乡和区域发展仍然受到土地、户籍等制度的制约,很多结构性矛盾与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仍然未能充分流动有关。
  所以,理解中国经济,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是一个“转型与发展中的大国”。
  经济失衡背后的“不寻常”因素
  当前的制约也是未来的希望。
  中国一直依赖于增加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不仅经济增长乏力,而且投资的低效率和低回报还给财政和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反过来说,如果未来中国能够顺利地推进土地、户籍等制度的改革,那么,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的再配置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效率改进空间,从而给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在城乡、区域间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城乡“新二元结构”日渐消解的过程中,社会和谐能够得以增进,而这又对进一步的经济增长有益。
  经过30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快速的发展之后,中国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现象。如果用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无论怎样看都是一个奇异点。在可以进行比较的国家中,中国储蓄率最高,消费占GDP比率最低,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最低,外贸依存度最高,外汇储备最多……
  而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很多“世界之最”。在可比的国家当中,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差距最大,城乡收入差距最高,城市间规模差距则最小。这么多的“世界之最”同时发生,不是偶然的。
  中国经济的失衡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寻常”的因素。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结构性扭曲现象与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有关。受户籍、土地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阻,并远远落后于由资本积累所推动的工业化进程。在城市化受阻的情况下,中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的速度相对缓慢,压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提高的进程,也相应压低了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保留工资。
  经济持续增长的答案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劳动弱势的状况下,工资被维持在劳动力的保留工资的水平上,保留工资的压低则抑制了劳动收入的上升。相比之下,长期的低利率鼓励了投资,加快了资本积累速度。于是,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之比持续下降,并进一步抑制了家庭消费的增长。而与此同时,投资不断高速增长的结果是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于是,当家庭消费受到抑制时,持续增长的投资和出口便成了消化产能的出路。
  当中国经济维持了30年高速增长之后,人口红利即将结束,老龄化可能带来储蓄率下降,这使中国经济完全可能进入增长速度下滑的时期。展望未来,如果中国能够再持续高速增长20年,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从人均收入的意义上来说,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这对于世界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而言,也是极大的利好。
  当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的积累速度均放缓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动力从何处来?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经济体)很多都位于东亚,中国能够继续这一地理上的神话吗?
  笔者认为,答案仍然在于中国是个“转型与发展中的大国”。
  在“发展”的意义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过半,即使按目前的速度,城市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要达到75%的城市化率,也仍然需要20~25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进程是不可阻挡的,任何政策制定者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将极大地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将同步提高。城市对于发展教育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中,劳动力将借助相互的学习和自我的积累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和经验。这些都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大国”的意义上,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本水平。如果生产要素能够充分自由地跨地区再配置,那么,不同城市将能够有效地形成差异化的分工体系,生产要素的地区间配置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资源跨地区再配置的过程中,一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将形成经济集聚的趋势,并能够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
  消除资源配置上的制度障碍
  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生产要素的城乡间和地区间再配置却面临着许多制度上的障碍。如果每一个地方的政府都采取最大化本地经济规模和税收的策略,那么,其相应采取的政策将不是整合地区间市场,而是分割地区间市场,不是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而是阻碍生产要素流动。
  当生产要素流动受阻时,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便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下一个结果就是,对于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地方而言,将采取分割商品市场的政策来保护本地产业。当每一个地方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时,虽然可能是有利于本地增长的,但从整个国家来说,却既不利于发挥资源跨地区再配置产生的效率改进,也不利于企业突破地区间的市场边界,扩大生产规模,享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本应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中国要发挥“发展中的大国”的巨大潜力,制度上的“转型”尤其重要。
  如果不能顺利地推进市场整合与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中国经济将面临潜在的“欧洲化”的危险。
  一方面,中国的省之间存在的市场分割使得整体经济的规模效应面临严重的障碍。另一方面,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在劳动力未能充分流动的情况下,地理劣势地区有强烈的动机来扩张本地的经济,地方政府有巨大的冲动来加大本地投资,甚至大规模举债,而长期的低利率则为地方政府举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而一旦经济增长总体下滑,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将首先在投资效率最低的地方显现出来,这和欧元区的弱国出现政府债务危机的机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当然,幸运的是,中国是一个统一财政的国家,一旦出现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央政府不会像欧元国家那样为是否援助希腊而迟迟拿不定主意,但是,如果中央政府运用财政资源,甚至用通胀的方式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那么,最终由此造成的福利损失还是由普通百姓来承担的。
  对于较发达的地区而言,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那么,通过上述逻辑,最后以欠发达地区的投资低效率、债务危机和中央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这些形式造成的福利损失,最终还是要发达地区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的。
  重要的是,中国各个省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毕竟只是一国内部地区之间的关系,要谨防出现 “欧洲化”的局面,在对待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这一问题时,各个地区都在采取类似“国家间”的思维模式,如果这样,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公共利益”将会严重受损。
  笔者多次强调,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应该走一条“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道路。当前中国的经济集聚程度正在提高,而生产要素(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劳动力)的集聚却远远滞后,其结果就是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如果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能够更充分地在城乡间和地区间流动,那么,城乡间和地区间在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平衡反而更容易实现。在生产要素更为充分流动的前提下,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就能够形成基于各自比较优势的分工,从而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当前的中国必须在最为基本的原理之上凝聚共识,在强调“公共利益”的目标之下推进改革,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此文为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独家供稿,是作者即将出版的《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的总结。)
其他文献
低成本,是投资取胜的关键;高费率,是长期收益的敌人。美国基金业先驱、全球第二大基金公司先锋集团创始人博格早就指出,“只要从成本入手,以相对成本作为评判业绩的指导标准,就可以让你的年收益率多出30%。”他又说:“基金经理和经纪人拿走的越多,投资者剩下的就越少。”  自2007年以来,在渐趋僵化的费率机制下,中国数千万户基金投资者承担了巨大的成本,成为基金公司、银行获取高额利润的来源。但是,基金有效账
人到老年,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晚年生活的质量。所以,我一向对理财非常重视。我虽然还有五年才退休,但是,理财不等人啊!我这几年为自己的“暮年生活”设计理财方案,并且不断实践。  我现在已经退居“二线”,每月的工资有3600多元,加上老伴的工资,我俩每月工资收入有6000元左右。每月家庭各项支出在3000元左右,我俩实际上每月仅有3000元的“余头”。如何利用每月节余的3000元来谋划我们的晚年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关友飞,经常要面对种种疑问。  有国外人士质疑:“中国军队频繁走出国门是否意味着改变了以往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是否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有人说:“中国军力发展壮大了,但是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做得还不够。”  国内也有人担忧:“解放军经常执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任务,会不会影响部队战斗力,削弱保卫国家的能力?”  4月16日亮相的《中國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对上述疑问作
中国西部山区,黄土高原上的数个陌生地名- - -岷县、梅川镇、永光村和永星村,因灾难突降而被中国人知悉。  7月22日清晨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 5度,东经104. 2度)发生里氏6. 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继起,最大震级5. 6级。  这场地震造成甘肃定西、陇南、天水、白银、临夏、甘南等6市(州)的22个县(区)受灾。截至7月25日零时,死亡93人,受伤59
9月最后一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确立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这使得自1985年以来对科研体制方向的争论有了终结的可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指出,推进结构调整要靠创新,“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对于《意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到底什么是升级?是一个产业取代另一个产业,还是一个产业内部用一种生产方式取代另一种生产方式。  9月11日,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第一天,两个關于制造业的讨论现场座无虚席。在另一个会场里,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说,不能拱手把“世界工厂”让人。连这天晚上央视财经频道的达沃斯特别节目,都与制造业转移有關。  这一天距离美国大选还有两个月,距离奥巴马抛出他的选举杀手锏——“制造业回归美国”已过去两年。
老王曾经是名卡车司机,当他坐在枯燥的驾驶室内,看着路两旁飞驰而去的风景,他期望将其定格,后来,他买了相机,还找来中外名家的摄影名作学习。他很关注摄影作品收藏,计划收藏100幅他钟爱的摄影名家作品,并希望有一天能将自己的收藏办一次展览。  在寻找心仪的作品过程中,他发现,除了艺术品交易会,画廊也是不错的甄选之地。近些年,随着影像拍卖市场的成熟,专营影像作品的摄影画廊也多了起来,如北京的云天画廊、上海
想看这些毛茸茸的大家伙是如何度过一天的吗?看看熊猫频道吧!这个频道通过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架设的28路高清摄像头,向用户提供大熊猫日常起居、繁育、娱乐等情况的全天候、近距离视频直播和点播。  分享父母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已为人父母的网民会把社交网站的头像换成孩子的照片,发言和分享也基本都跟孩子有关,这样的父母被称作“分享父母”,这种分享行为就叫做“父母分享”。  毕业文盲  该词来源于7月
新能源、物联网、智慧建筑、绿色经济,这些备受瞩目的高新概念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决策者的注意,并且频繁地出现在了各种政府文件中。  这些带着光环的术语能真正发挥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作用吗?还是新名词掩盖下的面子工程?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兴建环保、绿色的智慧城市是当下的热门,可谈起这个时髦的话题,首都博物馆总工程师祝敬国却忧心忡忡
对于类似姚传芳这样残障人士的家庭,上海市残联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张展兰给出的建议是,“要相信政府,要尽量去民政部门申请低保、补助,不要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举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按照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  张展兰告诉《望东方周刊》,上海市针对残障人士还是有一套相对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而针对吴长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