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实力,这是我最近考虑最多的问题。一个原因是这一两年来中国政府常讲软实力。另外这一年来媒体上说中国政府要花多少多少千万,为了把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发出来,要建立新媒体,包括在国外的媒体上做宣传。再一个原因是我自己的公司也有一些参与,我们在和文化部做项目。外界对中国的反应,对中国很重要。我自己经常想这个事。
如果要为“软实力”明确定义,我觉得就是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人的心理影响。它能够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非物质的形式去给人影响。比如说世界上很多人愿意移民美国,这就是软实力影响。为什么?第一住在美国很舒服,第二你到了那里感觉自在。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包括欧洲人很多也这样觉得。讲软实力,我觉得应该看到世界上软实力第一的还是美国。首先在经济方面他们有实力。没有这个,软实力也不会有。在影视传媒娱乐领域,他们是有软实力的。美国拥有软实力的原因是他们的媒体特别发达。他们有好莱坞电影,新闻链,出版和网络都很繁荣。
中国软实力不够发达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只谈中国的事情、中国的人。我们和好莱坞比一下,很典型的好莱坞故事是:一个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人,通过挑战,最后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这个人越是非主流越有个性越好,他的挑战越大越好。每个人看了这个故事都想:这个人,没有钱,事业也不是很成功,和我一样,但是这个人通过挑战成功了,观众看了很舒服,老百姓自己很高兴——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讲这类故事。中国自己很少有这样的电影,所以在世界上吸引力不大。我们看中国最出名的电影,比如张艺谋的电影,作为外国人,除了看功夫好看打得好看,很难把自己放入故事角色。多数中国电影只是讲中国自己的事,而不是讲人类的事。
也许要看到中国文化本身有一种东西,是它自身有的。中国是多层复杂的,有时候我总是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不那么容易让外人理解。比如红楼梦,它是最好的作品之一,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的,但是外国人基本上看不懂也不会欣赏。红楼梦讲的都是中国社会的,那些问题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我觉得这是一个难点。我1995年到北京,一直做跟文化有关系的项目:杂志、网站。我发现西方年轻人来北京,他们先找摇滚乐,中国摇滚乐有几个好的,但是不多,摇滚不是中国的东西,它不太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些西方人如果找不到摇滚,去找什么呢?中国有自己古老的东西:京剧、昆曲。这些年轻人他们对中国古老的不感兴趣。其实这不只是中国问题,英国年轻人也不喜欢莎士比亚。中国的老东西都是政府来做。CCTV9,他们介绍说我们的京剧是这样,其实他们还是用很老的办法去做,没有人创新,没有人去想怎么去介绍给外国人。这个本身特别难。京剧你没有从小听,长大了听觉得特别难懂声音很怪,我自己是这几年才开始感兴趣。我觉得要是头几年能看到好的曲艺演出就更好了。如果有人用一些现代的方式介绍,我可能更早感兴趣。对外国人,中国文化本身就难进入,加上它的包装不太清楚是针对谁——你光是说这是京剧、近代的,放在电视上基本上就是给你放,没有去解释它好的地方,这是不够的。
还有一种东西很有意思,意大利咖啡,意大利最牛,应该说意大利的咖啡吧最漂亮。Espresso,Capuccino,Late都是他们发明的,但是星巴克是美国人发明的。意大利人看不上这种咖啡馆,它却风行世界。这很值得中国人学习。中国人有茶,为什么茶馆没有风行世界?现在是个机会,茶的好处开始流行。美国人现在特别喜欢茶,普洱茶,乌龙茶。如果再过5年有一个星巴克做茶,可能还是美国人发明的。为什么?你看北京的茶馆,都是按照老一套做的,传统风格的,房子一定是老式的。就像书法,一定是挂在墙上。没有人去想怎么让茶馆使所有人,哪怕不是中国人,都觉得好和喜欢。如果5年后茶馆在全世界普及,很可能还是美国开的。星巴克能把别人的东西做成世界品牌,中国有没有做出世界品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世界有名的星巴克一样的品牌?
中国菜也是有很大的软实力,它和中国茶是一样的。中国菜在国外很差,难吃。可能他们觉得外国人不接受真正的中国菜。我自己有经验:每次回约堡都带父母去吃中国餐馆。他们很喜欢中国菜但是自己不知道怎么点菜。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中国餐馆,我点了皮蛋。那个服务员说别点,他们不会喜欢。我说我要。然后他说不不不你们不会喜欢——很奇怪,那个中国人坚持认为我们不能接受。中国菜应该是个很大的软实力,它还没有达到它内在的可能。
在中国,汉族占90%,人人有“大中国”的感觉,归属感很强。这有助于发展一个国家,但是对于软实力来说,它比较单元。单元,成了惯例,这种感觉在中国特别明显。举个例子:前两周我去河北,下雪,车出事故,我在河北迷路了。在收过路费的服务站我走错了,进了大卡车的通道。我处理了这事儿然后和收路费那些人一起吃饭。有半个小时,大家一直在聊天,一直都在用筷子。然后一个女的问我:“你能说汉语么?” 这不是第一次,我经常遇到这么奇怪的问题。我当时想她脑子里在想什么?我们不是一直在说中国话么?她问的是什么?我常遇到这样的事,你明明在用筷子吃饭,服务员过来问你要不要刀叉?如果他/她不意识到你是外国人,大家就一直吃饭聊天,一想到哦你是外国人,眼前看见的东西就都不见了,脑子里就变成:他是外国人一定不会说中国话。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跟一个中国人用汉语问事情,那个人回答他对不起我不会说英语。这个是很中国的现象,我在别的国家从没有这个情况。当然,在北京、上海等比较多元化的地方,人们已经习惯了,看老外已经看腻了,没这反应。
如果要为“软实力”明确定义,我觉得就是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人的心理影响。它能够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非物质的形式去给人影响。比如说世界上很多人愿意移民美国,这就是软实力影响。为什么?第一住在美国很舒服,第二你到了那里感觉自在。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包括欧洲人很多也这样觉得。讲软实力,我觉得应该看到世界上软实力第一的还是美国。首先在经济方面他们有实力。没有这个,软实力也不会有。在影视传媒娱乐领域,他们是有软实力的。美国拥有软实力的原因是他们的媒体特别发达。他们有好莱坞电影,新闻链,出版和网络都很繁荣。
中国软实力不够发达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只谈中国的事情、中国的人。我们和好莱坞比一下,很典型的好莱坞故事是:一个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人,通过挑战,最后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这个人越是非主流越有个性越好,他的挑战越大越好。每个人看了这个故事都想:这个人,没有钱,事业也不是很成功,和我一样,但是这个人通过挑战成功了,观众看了很舒服,老百姓自己很高兴——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讲这类故事。中国自己很少有这样的电影,所以在世界上吸引力不大。我们看中国最出名的电影,比如张艺谋的电影,作为外国人,除了看功夫好看打得好看,很难把自己放入故事角色。多数中国电影只是讲中国自己的事,而不是讲人类的事。
也许要看到中国文化本身有一种东西,是它自身有的。中国是多层复杂的,有时候我总是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不那么容易让外人理解。比如红楼梦,它是最好的作品之一,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的,但是外国人基本上看不懂也不会欣赏。红楼梦讲的都是中国社会的,那些问题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我觉得这是一个难点。我1995年到北京,一直做跟文化有关系的项目:杂志、网站。我发现西方年轻人来北京,他们先找摇滚乐,中国摇滚乐有几个好的,但是不多,摇滚不是中国的东西,它不太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些西方人如果找不到摇滚,去找什么呢?中国有自己古老的东西:京剧、昆曲。这些年轻人他们对中国古老的不感兴趣。其实这不只是中国问题,英国年轻人也不喜欢莎士比亚。中国的老东西都是政府来做。CCTV9,他们介绍说我们的京剧是这样,其实他们还是用很老的办法去做,没有人创新,没有人去想怎么去介绍给外国人。这个本身特别难。京剧你没有从小听,长大了听觉得特别难懂声音很怪,我自己是这几年才开始感兴趣。我觉得要是头几年能看到好的曲艺演出就更好了。如果有人用一些现代的方式介绍,我可能更早感兴趣。对外国人,中国文化本身就难进入,加上它的包装不太清楚是针对谁——你光是说这是京剧、近代的,放在电视上基本上就是给你放,没有去解释它好的地方,这是不够的。
还有一种东西很有意思,意大利咖啡,意大利最牛,应该说意大利的咖啡吧最漂亮。Espresso,Capuccino,Late都是他们发明的,但是星巴克是美国人发明的。意大利人看不上这种咖啡馆,它却风行世界。这很值得中国人学习。中国人有茶,为什么茶馆没有风行世界?现在是个机会,茶的好处开始流行。美国人现在特别喜欢茶,普洱茶,乌龙茶。如果再过5年有一个星巴克做茶,可能还是美国人发明的。为什么?你看北京的茶馆,都是按照老一套做的,传统风格的,房子一定是老式的。就像书法,一定是挂在墙上。没有人去想怎么让茶馆使所有人,哪怕不是中国人,都觉得好和喜欢。如果5年后茶馆在全世界普及,很可能还是美国开的。星巴克能把别人的东西做成世界品牌,中国有没有做出世界品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世界有名的星巴克一样的品牌?
中国菜也是有很大的软实力,它和中国茶是一样的。中国菜在国外很差,难吃。可能他们觉得外国人不接受真正的中国菜。我自己有经验:每次回约堡都带父母去吃中国餐馆。他们很喜欢中国菜但是自己不知道怎么点菜。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中国餐馆,我点了皮蛋。那个服务员说别点,他们不会喜欢。我说我要。然后他说不不不你们不会喜欢——很奇怪,那个中国人坚持认为我们不能接受。中国菜应该是个很大的软实力,它还没有达到它内在的可能。
在中国,汉族占90%,人人有“大中国”的感觉,归属感很强。这有助于发展一个国家,但是对于软实力来说,它比较单元。单元,成了惯例,这种感觉在中国特别明显。举个例子:前两周我去河北,下雪,车出事故,我在河北迷路了。在收过路费的服务站我走错了,进了大卡车的通道。我处理了这事儿然后和收路费那些人一起吃饭。有半个小时,大家一直在聊天,一直都在用筷子。然后一个女的问我:“你能说汉语么?” 这不是第一次,我经常遇到这么奇怪的问题。我当时想她脑子里在想什么?我们不是一直在说中国话么?她问的是什么?我常遇到这样的事,你明明在用筷子吃饭,服务员过来问你要不要刀叉?如果他/她不意识到你是外国人,大家就一直吃饭聊天,一想到哦你是外国人,眼前看见的东西就都不见了,脑子里就变成:他是外国人一定不会说中国话。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跟一个中国人用汉语问事情,那个人回答他对不起我不会说英语。这个是很中国的现象,我在别的国家从没有这个情况。当然,在北京、上海等比较多元化的地方,人们已经习惯了,看老外已经看腻了,没这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