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o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充斥着人类的生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提出改革创新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一、现存问题分析
  1、教育模式传统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逐渐到来,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互联网+教育”目标也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持续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及根本需求。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利用互联网快速、便利、高效等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学校仍未完成改革,思政教育的方式继续采用传统的模式,例如“黑板粉笔”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占据主动位置,只能被动学习,教师仍然是教学主体。此外,由于思政教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教性,容易导致学生厌学,产生抵触心理,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2、开放的互联网使得思政教育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显著特征包括开放性,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地域之间的界限,传播速度非常快。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等,这些个人思想都会通过网络平台流传。尽管网络技术逐渐发达,但是相应的监管工作尚未完善,法律法规也相对欠缺,全面的网络监管难以实现,因此,大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可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参差不齐,久而久之,容易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影响,价值观也将受到一定的干扰,有的甚至产生了思维误区,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对高校思政教育权威性有所弱化
  在“互联网+”的带领下,部分高校逐步建立起了思政教育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根据自身情况及需要,随时进行思政教育学习,通过互联网直接搜索、获取需要的相关信息,解决大部分疑惑及问题。逐渐地,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政教育学习,通过网络查找信息,不需要依赖教师的教学。再加上网络上资源非常丰富,获取途径较多,足以弥补教师的知识盲区。如此一来,学生相比起求助教师,更愿意选择通过网络的方式寻找答案。在过去传统的高校教学中,思政教育学科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基本上只能通过教师获取知识,而互联网的出现,对教师的权威性有所影响,高校的教学权威性一旦被逐渐弱化,就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对学生的成长也具有不利影响。高校及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思政教育的教学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学生如果只依赖网络知识,往往容易得不偿失。
  二、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1、改革思政教育模式
  思政教育作为各大高校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模式入手,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改进、创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学生作为重要主体和对象,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充分、多方位改革。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过去传统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予以摒弃。实际上,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硬性传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在知识传输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思政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之后应当进行内化,自主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吸收、发挥所学的知识。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需求。
  其次,随着“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分明,思政教育想要创新发展,必须加强互联网运用,适应时代的发展。例如,高校可以考虑将思政教育部分教学内容设计为微课、翻转课堂等模式,让新的教学模式引进,学生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有所变化,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之余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外化,综合提高学习效果。
  再者,在考核模式及考核指标方面,也应进行改革创新,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中,考核模式基本上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按权重算出最终分数,但这种考核模式过于单一、死板,且难以真正体现教学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考核主体应当不再局限于教师,可以让学生、专家委员会等参与进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在考核模式上可以灵活多变,多维度进行考核,增加社会实践类的锻炼和考核,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2、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降低互联网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网络发展迅猛,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受互聯网影响非常深。在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里,高校学生如果对信息鉴别能力较低,容易产生思维误区,并且形成不良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不应当存在,而是需要通过教学、引导等方式进行控制。总的来说,高校应当尽可能提供教学资源,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进行思想指导,控制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高校应当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优势,为思政教育搭建起专业的教学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方式整理教学资源并上传,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平台寻找资料和信息。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仅能够减少不良信息、无效信息的干扰,还能加快搜索的速度,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生效率。此外,学生还可以与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充分、及时的交流,便于沟通、加深情感。
  另一方面,教学平台的搭建虽然可以降低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触机会,但是互联网已经充斥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仍然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但面对大量网络信息的时候,应当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能够区分信息的本质区别,自觉拒绝不良信息,避免干扰和负面影响。
  3、强化高校领导地位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教学的信心。实际上,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也并非绝对的一门学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大,尤其在网络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信息种类极其丰富,而学生获取的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些甚至存在较大的缺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了高校的教学领导地位。因此,高校应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建立起自身的资源平台,维持自身的教学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孙飞, 赵攀.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s2):111-112.
  [2]张荣.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发展创新模式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5).
  作者简介:张俞,女,侗族,籍贯:陕西,生于:1986-12-16,职称: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飞速发展,转喻不仅被认为是一种语言形态,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对多年来国内外认知转喻的研究做出了总结与分类,并介绍了理想认知模型中的认知转喻,旨在让今后学者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转喻。  关键词:理想认知模型;认知转喻  一、认知转喻的定义  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有必要对转喻作一个明确的定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本文的后续发展。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对转喻的认知定义,为了形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方案。当前,该方案已经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设计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复杂的工程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安排过多、教学偏重理论、实验课时较少,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课
期刊
摘要:近几年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数据样本,而深度学习则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  一、大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  (一)产生原因  简单的说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让机器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通过一些算法去实现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功能。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机器学习,大数据为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面向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学习方式,设计型学习为创客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模式,并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本文在梳理创客教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以设计型学习模式内涵为指引,围绕构建面向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推动创客教育深入融合;发挥创客教育环境和项目优势,推进创客教育应用,为创客教育提供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创客教育以及设计型学习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课;设计型;学习模
期刊
法国哲学家薛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教育信仰作为信仰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扎根在教师内心深处的对于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过有灵魂的生活,做有灵魂的教育的职业追求。  笔者在做教师培训时,总是设计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谈谈做教师有
期刊
摘要:文学概论课程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大学中,其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存在某些隔阂和断裂,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实践性;应用性  文学概论课程是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对人文精神研究与评价的课程。但多年以来,在本科阶段,该课程更偏重对文学理论概念的梳理、文学批评方法的固化、对现实问题的隔绝,使学生们感到该门课程难
期刊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时代使命,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成绩管理效率,结合所学课程数据库原理,本文介绍了基于SQL Server2008的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系统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成绩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SQL Server2008;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具有一定数量数据的机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做管理。几乎所有学校也都已经在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机制
期刊
摘要:北宋郭熙著《林泉高致》中有“身即山川而取之”一句,引发诸多讨论。“本文拟从“即”字的释义出发,试提供关于“身即山川而取之”此重要画学理论的另一种解释方向:身体即山川,在把山川比作身体的基础上去获取山水的生动意趣。  关键词:《林泉高致》释义;山水;拟人  一、缘起  “身即山川而取之”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其《山水训》一篇有云“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之意度见矣”学术界通常把“身即山川而取之
期刊
摘要:如何掌握在互联网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权,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中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分析,从队伍建设、传播观念、舆论导向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对策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新的文化生产方式的催生,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也影响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