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2例EBV-HLH患儿临床特征、血清学、病毒载量、病理改变、基因筛查及预后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62例患儿中,男36例,女26例,发病年龄2个月~14岁,26例(41.9%)在婴幼儿期发病,38例(61.3%)发病是由于EBV感染再激活所致;(2)所有患儿均有持续或间断发热,至少有外周血两系减低。伴有肝肿大52例,脾肿大45例,淋巴结病43例。58例患儿血清白蛋白降低,52例血清铁蛋白增高,大部分患儿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和脂质代谢紊乱。 48例诊断时骨髓中出现吞噬血细胞现象;31例EBV-HLH患儿中14例血清中EBV-DNA检测阳性,病毒载量拷贝数在5.12×102 ~ 7.69×107/ml之间(平均103.9/ml);(3)在3例EBV-HLH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3个杂合错义突变,这3个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C102F, S108N和T450M),1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和T450M),从遗传学上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亚型2(FHL2);(4)随访57例病例中35例(61.4%)死亡,其中21例经过HLH-94或04治疗方案。15例是在住院后2个月内死亡。死亡病例相比存活病例白蛋白降低和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大于1个月、未进行免疫化疗、白蛋白≤25 g/L和深部出血与EBV-HLH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

结论

EBV-HLH患儿病情严重,预后凶险,病死率高;多数病例由于EBV感染再激活所致;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化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病程大于1个月、未进行化疗、白蛋白降低和深部出血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肠道病毒71型(EV71)脑干脑炎死亡病例尸检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死者年龄≤3岁,病程短,进展快,1例有典型皮疹,1例皮疹不明显,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最终出现肺水肿和肺出血死亡。尸检显示:病变主要在大脑和脑干,可见明显水肿、炎症、坏死等;肺脏主要为水肿和出血;心肌无炎细胞浸润及心肌炎的改变,肝、脾、肾、胰腺及胃肠道病理改变不
期刊
目的了解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提取2004至2008年临床诊断为AIH的12例病史及随访资料,参照AIH国际诊断评分标准对每个病例重新予以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符合AIH诊断标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符合确诊标准,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者7例(63.6%),其中2例进展为亚急性重症肝炎,隐匿起病3例(27.3%),肝硬化并发症起病1例(9.1%)。1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