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促能力 扎实探究提素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巧设问题能提升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也能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巧设问题;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巧设问题提升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二:倡导探究式学习。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学生探索世界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必备能力。教材中观察大树、小动物、我们的身体、水、岩石等,都是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尤为重要。从一年级观察大树开始,要手把手地教学生有序观察,如何细致观察,如何进行记录等方法。但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和示范,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效果事倍功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有目的,更规范?老师可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养成规范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也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如在“校园里的动物”一课中,老师带学生了解校园里的动物,孩子们对蚂蚁已有初步认识,也交流了让蚂蚁不会乱跑的方法后,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聚焦在观察的方法上。老师问:有什么工具能更清楚地观察细小东西呢?引导学生用工具观察。接着又问:蚂蚁身体可分成几部分?脚有多少只?在身体的什么位置?……一个个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观察,有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而习得科学的观察方法,不断巩固运用,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并不仅停留在借助工具看,而是进一步设置问题: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蚂蚁的样子画下来吗?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虽然不一定能画得准确,但这是学生最真实的观察成果。教学中精心设计了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并用图画记录描述观察事物的特征。可见,巧妙设置问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二、巧设问题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的形成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能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对其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增加、表象丰富,逐渐向抽象的理性思维方向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在教学中,要重视观察实验,加强方法的指导,积累探究经验,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前提。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集中于科学思维的培养。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问题像一把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能大大促进科学思维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中,课前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查找、采摘等方法,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了植物的名称、特性、生活场地等内容,对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探索性的科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感知基础上,教师相机抛出问题:植物多种多样,为了便于识记和研究,需要进行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的注意力从植物的特性转移到对植物的分类上来。面对全新的挑战,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并且有理有据:根据生活场地的不同分为水生和陆生;根据会不会开花的特性分为有花和无花;按照落叶情况分为落叶和不落叶等。学生的思维因为精心设计的问题而激发,涌现出非常多的想法,这对思维能力的提升立竿见影。所以,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引发学生不断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三、巧设问题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四: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肯定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自主课堂。所以课堂上的问题,并不能只有老师的问题,更需要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这比教师提问更可贵,更能驱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中,学生能运用成语“水滴石穿”“海枯石烂”来判断岩石会改变模样,但是对风化概念和改变岩石条件还比较模糊。在学生提出“风化”时,老师追问:你觉得什么是风化?激发了学生对风化概念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引出探究改变岩石模样的对比试验。一个好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探究能力的提升。再如“水珠从哪里来”一课,当老师呈现东西从冰箱里拿出来后,外面凭空出现小水珠的现象,聚焦提出:小水珠从哪里来?马上激发学生去探究,对自己假设的验证。因此,巧妙设计问题能促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四、结语
   扎实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基本素质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小学科学真正成為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改革与发展,使得小学美术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就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过度地重视绘画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失去自主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出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创新思维;策略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
摘 要: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素养的提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科学健康的班集体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简要分析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探寻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班级管理;生本理念;凝聚力   小学生的
摘 要:培智教育已经逐渐被社会所重视,这些智力上有所缺陷的学生,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拥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需要格外重视。将探讨运用音乐手段,培养培智儿童的心理健康,希望社会以及国家对培智学生多一份关爱,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音乐治疗;培智教育;心理健康   培智儿童,由于其独特的性格以及生理上的缺陷,很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这类儿童往往容易被社
摘 要: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五个时期。其中,儿童期、少年期是可塑性最强的两个时期。如果家长充分利用这两个教育良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说:“孩子小时候懒读书,不写字,我以为等他长大了,自然会读书写字了。上幼儿园时,我没有强迫孩子读书写字。到了小学,懒读书、不写字的现象更严重了。到了初中,连句话也说不通顺,字写不出几个。将来怎么办呢?”错过教育孩子的良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国产大片不断涌现,电视剧、动画等电视节目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现象级作品层出不穷。与国内影视市场的“热”截然相反的是国产影视作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冷”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影视贸易相关数据,发现存在进出口额长期大幅逆差,改变乏力;进口需求特点鲜明,出口难觅优势;进口被跨国企业垄断,出口缺少龙头企业;影视企业“走出去”意愿弱,政策支持不够有力等问题。最后,提出做强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小学高年级是由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要转折点,可以使不同思维的学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有所用、有价值的学习和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等。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个体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成长环境,接触的事物也不同,导致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如果采用传统
摘 要: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作为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与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感染和熏陶存在密切关联,推进二者深度融合,有助于不断强化美术课程教学功能,同时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为了充分体现二者融合的积极意义,思考探究了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几大融合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融合;校园文化   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
摘 要: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以及社会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推动下,体育教学任务内容也在渐渐发生改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体育能力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侧重点。小学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重要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学校教学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并采取合适
【摘要】视觉文化转向语境下,韩日图书出版业视觉化建设从视觉低温走向高温预警:为摆脱出版“式微”困境拥抱“视觉化”,希望借此完成图书发行上的“救赎”,却走向“泛视化”极端。“泛视化”没能完全止住下滑趋势,却在另一层面上带来“文化的堕落”。在此窘境下,为了实现对“文化堕落”的“超越”,韩日政府和社会广泛开展公民视觉素养教育,发起各种读书振兴运动、社会行动者网络等活动,力图跨越“视觉化陷阱”。在东亚互镜
以玻璃、透明面板等介质为代表的显示设备,是近年来交通领域的热门技术,同时智能化浪潮渗透到交通场景中,人与交通工具间的交互方式回归以人为本,新一代显示技术可在载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