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作品分析法研究潜能生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基本课程,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容易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至关重要。我以初中德育工作为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的责任感。
  一、运用作品分析法归纳潜能生的几种类型
  潜能生是人们口中说的“学困生”,不仅拉低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因为品德出现问题,有些潜能生还影响了班上的其他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待这些潜能生时,不是打骂就是排挤,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甚至出现了反面的效果。有些潜能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产生反抗情绪,不听任何人的管教;有些潜能生想要有所改变,但因为外界的嘲笑,失去了信心。这些情况都是学生逃避责任的表现。
  潜能生犹如一座等待挖掘的宝藏,只要教师方法得当,找到能够激发他们潜能的钥匙,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在对潜能生进行德育,期望他们有所改变的过程中,除了批评、处罚外,还必须用爱心、耐心、真心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人格,突破潜能生心理防线,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改变,愿意承担起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
  二、运用作品分析法归纳不同类型潜能生责任感缺失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是造成学生成为潜能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从很多潜能生的日记、作文、反思中看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些家长是“独裁式”的教育,于是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反对家长,故意不听父母的话,激怒他们,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还有的家庭过于宠爱孩子,不忍心责骂、管教学生,这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自私、自利、蛮横无理的孩子;还有的家庭很特殊,有些学生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感,保护自己的尊严,变得性格暴躁、爱打架、不听从管教,成了别人口中的“学困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和教师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教育学生,促使潜能生获得成长。
  (二)认知水平原因
  初中生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某些事情认识肤浅、偏激,导致责任心不强。我刚刚成为班主任时听说班上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学困生”——刘某。他经常不做值日,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从刘某的日记中得知,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打扫卫生这些小事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找到了原因后,我针对刘某逃脱责任的错误做法对其进行了德育,使刘某成了一名勇于承担责任的学生。
  (三)意志品质原因
  我从潜能生的反思中发现,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想要好好学习,但是缺乏意志力,一上课就走神,落下很多功课;有些爱打架的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受到他人的挑衅后,不由自主地就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即使有时候控制住打架的欲望,但是不能持之以恒,令其很苦恼。其实,随着学生年龄增大,他们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是缺乏意志力,不能持之以恒地改掉身上多年养成的坏习惯。
  (四)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社会、面向大众,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出于对升学率的考虑,学校会偏爱“好学生”,讨厌“潜能生”,造成全社会对潜能生的歧视。潜能生问题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难题,也是必须面对、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潜能生责任心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潜能生也不例外。首先,对潜能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是弄清楚潜能生的问题,针对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策略,集中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的力量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挖掘潜能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潜能生做出的积极改变。对于潜能生身上的缺点和问题,不能降低要求,要让学生自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内心想要改变;再次,潜能生身上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潜能生可以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如:每天集中注意力听10分钟的课,总结课上的心得体会;养一只小宠物,每天写一则观察日记,培养自己的爱心,磨炼自己的意志;经常反思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
  (二)家庭方面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和家长可以联合组织一些活动,如亲子课堂、情绪管理、青春期讲座、认识孩子、健康家庭等,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寻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对于极个别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家访,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尊严。如果是当面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之间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减少隔阂。家长要改变旧有的态度,站在平等民主的立场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承擔起自身的责任感,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三)学校方面
  潜能生身上存在着问题,同时还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外显的问题掩饰了内在的光芒。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承担潜能生的德育工作,激发潜能生的潜力,挖掘潜能生的优点,并以有效、合理的方式对他们实施德育,促使其内心发生改变,愿意承担起作为学生的责任。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潜能生“偏爱”有加:在课堂上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只要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在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潜能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不是让他们受到冷落与排挤。
  潜能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善于发现、因材施教,充满爱心、耐心、恒心地解决这一教育难题。潜能生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他们缺乏承担做一名学生的责任心,用各种问题躲避责任。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作品分析潜能生的内心,针对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及时解决问题,帮助潜能生发生转变,获得成长。
  (责编 杨 菲)
其他文献
2017年榆中县教育局推行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十大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展示了新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朱永新说:“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缔造完美教室是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其参与性前提下
期刊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之中,“以图导学”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更加精准地掌握地理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在地理的学习中,“图”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图像可以更加直接、简洁地表达出一定的知识、内容,是文字无法取代的。  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初中的地理教材与地理图册中有着大量的地图以及景观图、遥感图、统
期刊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第450页对《礼记一则》的课文简析中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这样分析的——用吃来打比方: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佳肴的美味。很显然,按此说法,这一句是进行了比喻论证。可同样是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第486页则有这样一段话——都运用了类比论证:本篇不食佳肴不知其旨——不学至道不知其善,《为学》蜀鄙之僧立志克难至南海——吾之子侄励志敦行学定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这门国际性交际语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小学这一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设置英语课程,足以说明这一点。现如今,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被提出,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是一种思维工具,以图式的形式展示中心词与下一级思维点的关系,以思维网络的形式将相关内容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应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英语中的单词、语法结构
期刊
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进步,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在这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重视学科素养的形成。我先介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再说明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要注意高中思想政治
期刊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要先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发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为人师者,立德树人,需要关心和理解学生,用爱去浇灌心灵之花,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实的声音,让爱在教育中绽放。下面,我将从“不忘初心,身正为范”“发现孩子的小小星球”“从心出发,以柔克刚”三方面进行阐述与论证。  一、不忘初心 ,身正为范  从小我便觉得教师是一份很神圣的职
期刊
近年来,各个高中都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为英语授课带来了新方式。我分析了翻转课堂在现实应用中的优势和可用性,发现了其价值。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中,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学习,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轉课堂是近几年教育界颇为关注的新教学方法。翻转课堂之所以为“翻转”,在于教师要重新调整好课
期刊
高中语文是学生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其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语言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生活化理念作为一种信息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现阶段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如何有效将生活化理念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