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比喻在诗歌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志向远大,可以说他具有“鸿鹄之志”;形容爱情的美好,有诗云“愿作鸳鸯不羡仙”;赞美新娘的美貌,可以引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的运用使语言灵动富有美感,具有化平凡为神奇的魔力。
  关键词:愁;抽象;情感;平淡
  比喻是修辞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称为“比”,运用较为普遍,用“硕鼠”比喻贪官,用“凝脂”比喻美人之肤。宋代理学大儒朱熹,认为“以此物喻彼物也”。原中国修辞学会理事谭永祥说“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似点,便用彼事物去描述所要表现的此事物。”运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东西,可以把平淡的东西变为生动的东西,可以把生疏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可以把情感表达得更加充沛。
  一、 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愁”是无形、抽象的东西,虽可感知却很难描述。古代诗人们常运用比喻的修辞,吟咏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把抽象的愁绪写得有形具体,写得生动可感,让读者识得愁滋味。
  有用水来比喻愁,李煜在大牢里黯然感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尽了愁之绵长;李欣在孤寺雨夜独自神伤“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把视觉上海水的多少与感觉上愁的深浅相勾连;秦观在浅浅春寒中叹息“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既写出了时光飞逝,也暗喻自己的青春一去不返。有以山喻愁者,如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连绵不绝的高峻突兀的群山,还抵不上“愁”的一半,愁就有了数量。有以船中的载物喻愁者,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就有了重量。杜少陵的“忧端齐终南”的意思就是我的忧愁与终南山齐高,愁就有了高度。诗仙李白却用以白发喻愁,古往今来,唯他一人喊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突出“愁”之长度。
  在古代诗歌中生离死别,思念家乡也是诗人经常抒发的情感。南宋刘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体现怀念之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分别之苦,与柳永的“念去去,执手相看泪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使平淡的形象生动化
  比喻手法可以使形象富有美感,显得别有意趣。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在诗人眼里,富有诗意。“开如轮,合如束”,伞打开如同车轮,合拢如同束帛。“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太阳当头照,撑开的伞犹如一片片荷叶;下雨时撑着伞,簌簌雨声犹如打在芭蕉叶上。唐朝诗人王烈把雪比作蝶,“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雪花的飘落就像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轻盈可爱。春风可以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也可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还可以是“十里春风,尽荞麦青青”。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把弯弯新月与月光下的晶晶露珠描绘得惟妙惟肖。
  苏轼的《百步洪》更是把比喻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连用六个比喻来形容轻舟在湍急的水流中飞速地下冲的情形。在“兔走鹰隼落”里,咱们看到了鹰隼从高空飞速下来抓逃跑的兔子;在“骏马下注千丈坡”里,我们又看到了骏马从千丈高坡冲下来;读到“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眼前仿佛闪过一连串的画面:断裂的琴弦在眼前飞出去,箭从手里飞出去,闪电从空隙中闪出,露珠迅速地从荷叶上滚落。六个妙喻连用,既写出了水波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也写出了船在波涛上颠簸奋进的情景,有声有势,渲染入神。
  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艺术。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弹琵琶的情景和声音,被赞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声音是瞬间即逝,捉摸不定的,诗人用“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写出雨声由急骤粗重到温柔轻细,再到错落清脆;感情由悲愤到凄苦,最后倾泻而出。读着“间关莺语花底滑”,你会感觉到春天来了,莺的叫声,一种鸟的非常细密的叫声,好像花底下一些青苔的滋蔓。“幽咽泉流冰下难”,好像是泉水在暗流底下慢慢地流动,连声音都没有。李贺在《李凭箜篌引》里用昆山玉碎的声音描写箜篌乐声的清脆,用鸟鸣比喻乐声的嘹亮,用泣露写乐声的低抑,用笑寫乐声的欢乐。
  三、 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充沛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在中国古代诗句中,用比喻来抒情的句子更是情感充沛,令人回味。一群诗人,饱含深情的过来了,秦观吟咏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居易应和着“芙蓉如面柳如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温庭筠想象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李清照自叹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人还常常把抒情和写景有机融合,如曹唐的“断碛簇烟山似火,野营轩地鼓如雷。”沙漠中的远山笼罩着烟雾,好像点燃了烽火。野营时军车围成一圈,圈内圈外鼓声雷动,这两个比喻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豪迈之情。再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友情的真诚与深厚。又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怒放的梨花来比喻满树的雪花,一扫冬天的肃杀之气,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美景,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尽管身处恶劣环境,仍不失乐观浪漫。“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表现了无穷的悲愁、不尽的思念,落花表现了国败家衰、春光消逝。
  同一个事物的比喻,感情色彩还会发生改变。最初接触到“一片冰心在玉壶”,以为“冰壶”一定是褒义的比喻,指人的清廉正直。后来读到“冰壶见底未为清”的诗句,才明白冰壶还可以是贬义的比喻。诗中贬低冰壶是为了抬高少年,跟少年的冰清玉洁相比,冰壶就显得不清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屈原用辟芷与秋兰来比喻品德的高洁,是褒义的,这与他常用香草美人自喻是一致的。而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览察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里,兰芷、椒兰、江离却成了贬义的比喻,这是告诉世人一定要坚守本质,不忘初心。
  甚至还有整首诗都用比喻,如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边,不向东风怨未开。”仰羡中有讽刺,喟叹中存希望,真实的写出了落第文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吴宗渊.《古典诗歌中的比喻》,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2]周振甫.《诗词例话全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3]周正.《《琵琶行》“1234”教学设计》,《成功:教育》,2012年.
其他文献
摘要: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中,时常可听到一些或这或那的抱怨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要如何塑造学生灵魂,促使学生健全人格?本文以此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德育工作;潜移默化;楷模;授业;解惑  不难发现,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中,总经常会听到一些认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的抱怨声。当下的中学生怎么如此难教?班主任工作之难以上青天。因而,大有部分老师对班主任工作
摘要:不等式在高等数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法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讨论,以期对本部分内容的证明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中值定理  历来,不等式的證明问题在初等数学及高等数学知识点中都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如:分析法、归纳法、中值公式法、单调性法等等。下面我们介绍高等数学的知识从函数的单调性、微分中值
摘要:高校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管理,近些年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显露出一些不足,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缺乏互动、束缚师生创造性思维。为实现高校长远发展,必须优化与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中笔者以柔性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分析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管理;运用要点  一、 引言  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高校
摘要:加强小学教师的心理素养,使之具有关爱学生,心地善良,积极情感,聪慧的理智,人际关系好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这不仅关系到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实现伟大中国梦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关键词:加强小学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思考  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
摘要: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留守小学生更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发展。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教育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探索促使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方法。让爱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方法策略  “习主席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正逐步展开,新变化给高一历史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试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分析问题的由来,提出了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与学;过渡;问题;应对  如何实现新课程体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身体和心理日趋成熟,思维更加敏捷、理性、深入,亦可以说是知识迅速提升的黄金阶段。可是这一时期部分
摘要:作文一要具体,二要生动,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老师经常给这样的评语: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的作文具体生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语言;具体;生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
管理与沟通学是企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大量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管理与沟通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以管理为基础,掌握相关的沟通技能和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经验看法。    一、阐明理论,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内涵    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隐含在管理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