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大学生创新梯队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论述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梯队建设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主要方向和内容。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梯队建设,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实践质量,提高未来就业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优秀合格人才。
  关键词:创新梯队;团队意识;就业
  作者简介:王中鲜(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师;毕永利(196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2C8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41-02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毕业人数连年增长,并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如何教育培养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创新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有针对性地在校内、校外实施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每年定期组织大学生申报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类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并且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学院资源,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特点,连年举办校内竞赛,以此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随着国家、省、市竞赛的普及,学生可以走出校园,有机会与兄弟院校进行竞技,避免了闭门造车现象,有效地做到扬长补短。然而,由于创新理论不能较好地得到贯彻和参与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以及指导教师精力有限,致使大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较难完成创新实践项目或者竞赛内容。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是创新实践的两个主体,学校是创新实践的载体。由于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压力,致使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的负担。而且,目前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研究电气工程类专业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新模式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梯队的构建
  在分析现有电气专业大学生创新不足的条件下,笔者提出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大学生创新梯队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共分为三层,其中底层主要面向对象为大一新生和大二学生,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践创新环境,可以初步开展相关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兴趣,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掌握一种单片机的使用方法;中层主要的面向对象为大二和大三学生,随着专业课程不断地深入,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申请校内外创新实践项目的申报,并参与校内外的专业竞赛,以此检验自身素养,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高层主要面向对象为大四学生,经过前期的项目开展和专业竞赛已具备一定实践动手能力,但未能较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因此,此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专业素养。
  通过此模式构建的创新梯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按照6∶3∶1的时间比例投入到高层、中层和底层学生中,不同群体之间构成师徒关系。即教师与高层群体构成师徒关系,指导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然后再由大四学生带领大二、大三学生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和竞赛活动,再由大二、大三学生带领大一、大二学生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此“传、帮、带”创新梯队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师少、学生多、较难全面指导学生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构造了一个微型的创新团队,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创新梯队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随着近年来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笔者发现目前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存在以下问题:“单兵作战”现象,不喜欢团队配合,团队意识不强,不能较好地发挥团队力量;“五分钟热血”现象,坚持力较差,往往遇到难题,不喜欢思考解决办法,更多地想着如何放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只会考试,不会做事,较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主体互换。首先,将学生主体转换为教师主体,由教师自身做起,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项项目或竞赛活动的完成都不能单纯依靠个人完成,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并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的有效分工对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重要性。然后,再由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身临其境,从项目的申请到项目的完成可以经历项目的初期讨论、项目内容和技术方案的确定、成员角色的分工和调度、项目进展时间的安排等过程。通过主体互换和微型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避免“单兵作战”现象,以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会。对于未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学生可以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或者由梯队内较为优秀的学生代表开展定期的专题讲座,从“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角度介绍专业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对于已经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学生需要定期开展讨论会,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项目或竞赛的目的,加深对项目的认识。
  创新源于生活,常与学生分享和探讨生活中发现的与科技活动相关的问题,抛砖引玉,举一反三,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由被动思维转换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并与学生一起论证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创新梯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好比“巧妇”,项目好比“炊”,创新实践平台好比“米”,由此可知,为了顺利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然而,鲜少有人天生就是“巧妇”,需要一个培养、培训的过程,而创新梯队的构建不仅可以让学生避免走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做事”。每一位学生是梯队的组成元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立刻告诉学生答案,应该以引导方式带着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意识地将创新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应用所在。
  三、大学生创新梯队实践成果
  通过不同层次创新梯隊的构建、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竞赛等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参加竞赛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进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此项改革从2011年开始实施,将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竞赛、毕业设计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笔者所带领的大学生创新梯队为例,近几年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对比表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参赛的项目数量和人数明显增加。
  由表1可知,笔者所指导的创新团队从2009年至2013年,学生申报项目和竞赛数量逐年升高,队伍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并且在2013年获得了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图2所示为近三年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实物图,主要为应用性较强的电源和电机驱动方向,其中部分成果已经进行了相关专利的申报。
  四、结论
  此梯队通过几届大学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工程素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其次,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少、学生多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资源,通过高低年级的“传、帮、带”互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再次,通过各种项目和竞赛的开展,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将来的就业能力。总之,通过大学生创新梯队的构建和实践不仅贯彻了创新涵义,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团队意识,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加强,施智雄,刘尘尘.信息工程类专业课外创新梯队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
  [2]储开斌,朱正伟,何宝祥.“创新梯队”模式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3]朱建春,张红,李荣华.对综合创新实践教学的经验性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
  [4]黄继英.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27(4).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在中央电视台放映后,很多朋友热情地对我说:“很喜欢这部片子。以往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只有一点笼统而模糊的认识。这部片子却在人们眼前生动地重现了
在当前越来越关注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法逐渐被众多老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对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来说,老师的责任不止是传授浩瀚优秀的中华文
语文学科在进行德育教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语文学科这一良好载体,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要:分析了目前本科生畢业论文(设计)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如何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实现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郝良焕(1983-),女,海南三亚人,琼州学院,讲师。(海南 三亚 57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琼州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
针对小学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不能主动学习汉字,而且在老师和
古典诗歌意境幽远情感绵长,可以激发读者对古代诗人情感的探索.在古典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得读者能够感悟到诗人的高尚情操,从而激发自己对诗人思想感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14年。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本身具有深远的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为今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天,我校又在试行读写联动课的教学,我自己经过反复琢磨,尝试备了这样一节课,也在试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