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营造和谐、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教学氛围,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人性化,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转变教师的职能,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自主、探究性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构建和谐、融洽、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物理研究思维,强化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为主线,使现代化物理课堂更高效。新课程要求以转变教师职能为基础,以全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为核心,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起,进而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方式革新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意识、理解力及生活运用能力,切实强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乏味,兴趣渐失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设置的一门课程,理论抽象、逻辑性强、思维性强,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理解不透彻。另外,新课程虽然对物理学科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实践过程中受种种因素制约,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或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使物理教学乏味枯燥,学生的兴趣渐渐消失了。有关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显示,初中生中60%左右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兴趣,其中真正喜欢的不足25%,其余40%的学生不感兴趣,有的甚至畏惧物理,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2.教学语言不够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物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应用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渗透生活化教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思维模式,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但实践中发现,教师没有领会新课程精神,教学语言过于精简,理论化、学术化,这些现象严重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尤其初学物理的学生更难以接受。这显然是不适合的,需要做出积极调整,适应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需要。
二、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
物理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新形势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造了发展和改进的机会。分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方式,其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了条件。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为展现其成像特点,需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进行合理化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实验视频,再结合动手操作实验方法,对课堂进行优化教学。首先,观察视频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共同交流,指明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关键操作步骤等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其次,强化实验过程教学,实验中教师应提醒或设置任务,让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技术参数等,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组织汇报,将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公布出来,再进行小组间讨论、分析,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需要独立思考的环节,然后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实现物理知识向生活运用的渗透、转化,在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同时,激发物理学习动力。
2.课堂讨论合作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改革重点是转变教师的职能,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物理课堂更具趣味性、知识性。在目前教学条件下,物理教学有了更多选择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物体模型教学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如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中关于光现象及光反射定理的教学时,老师可设计如下讨论活动:让学生用精简的语句精确说明光的反射现象,然后选出表达最形象、最准确的学生。学生一个个踊跃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生1:法线通过入射点;生2:入角增大反角增……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指出可以精简的语言节点,对那些语言精练的学生报以掌声,同学们互相讨论、思考、辩论,到底谁的说辞最精、最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过多主导,积极评价学生的发言,最终使基本物理概念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班级里的讨论交流,在训练学生精简物理语言描述的同时,使学生深刻理解光现象及光反射的本质。另外,现在的青少年由于生活在信息技术较发达的时期,学习已经不再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他们还用大量时间上网、搜索、网络互动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切不可严厉限制,反而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些特点,将其转化为物理学习动力。这种以生为本、自由开放、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
3.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职能的重要方式,对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运用紧密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如串并联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室本身的资源,让学生通过不时开关教室的灯,简单体验串并联的基本概念。然后进一步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电路是串、并联电路?很显然,学生对这种教学情境很感兴趣,表现得十分活跃,积极思考,很快理解串并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种情境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与探究主动,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总之,为适应新课程要求,现在的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思维,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转变教师的职能,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自主、探究性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构建和谐、融洽、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物理研究思维,强化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为主线,使现代化物理课堂更高效。新课程要求以转变教师职能为基础,以全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为核心,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起,进而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方式革新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意识、理解力及生活运用能力,切实强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乏味,兴趣渐失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设置的一门课程,理论抽象、逻辑性强、思维性强,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理解不透彻。另外,新课程虽然对物理学科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实践过程中受种种因素制约,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或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使物理教学乏味枯燥,学生的兴趣渐渐消失了。有关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显示,初中生中60%左右的学生对物理学科有兴趣,其中真正喜欢的不足25%,其余40%的学生不感兴趣,有的甚至畏惧物理,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2.教学语言不够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物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更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应用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渗透生活化教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思维模式,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但实践中发现,教师没有领会新课程精神,教学语言过于精简,理论化、学术化,这些现象严重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尤其初学物理的学生更难以接受。这显然是不适合的,需要做出积极调整,适应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需要。
二、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
物理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新形势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造了发展和改进的机会。分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方式,其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了条件。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为展现其成像特点,需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进行合理化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实验视频,再结合动手操作实验方法,对课堂进行优化教学。首先,观察视频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共同交流,指明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关键操作步骤等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其次,强化实验过程教学,实验中教师应提醒或设置任务,让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技术参数等,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组织汇报,将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公布出来,再进行小组间讨论、分析,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需要独立思考的环节,然后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实现物理知识向生活运用的渗透、转化,在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同时,激发物理学习动力。
2.课堂讨论合作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改革重点是转变教师的职能,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物理课堂更具趣味性、知识性。在目前教学条件下,物理教学有了更多选择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物体模型教学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如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中关于光现象及光反射定理的教学时,老师可设计如下讨论活动:让学生用精简的语句精确说明光的反射现象,然后选出表达最形象、最准确的学生。学生一个个踊跃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生1:法线通过入射点;生2:入角增大反角增……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指出可以精简的语言节点,对那些语言精练的学生报以掌声,同学们互相讨论、思考、辩论,到底谁的说辞最精、最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过多主导,积极评价学生的发言,最终使基本物理概念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班级里的讨论交流,在训练学生精简物理语言描述的同时,使学生深刻理解光现象及光反射的本质。另外,现在的青少年由于生活在信息技术较发达的时期,学习已经不再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他们还用大量时间上网、搜索、网络互动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切不可严厉限制,反而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些特点,将其转化为物理学习动力。这种以生为本、自由开放、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
3.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职能的重要方式,对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运用紧密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如串并联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室本身的资源,让学生通过不时开关教室的灯,简单体验串并联的基本概念。然后进一步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电路是串、并联电路?很显然,学生对这种教学情境很感兴趣,表现得十分活跃,积极思考,很快理解串并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种情境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与探究主动,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总之,为适应新课程要求,现在的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思维,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提升自身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