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早期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3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就诊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者作为新冠肺炎确诊组(12例),2019-nCoV核酸阴性者作为新冠肺炎疑似组(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新冠肺炎确诊组的年龄明显大于新冠肺炎疑似组〔(56.5±15.4)岁比(42.1±17.9)岁,P0.05);新冠肺炎确诊组均出现发热症状,其中咳嗽7例(占58.3%)、咳痰5例(占41.7%)、咽痛3例(占25.0%)、乏力2例(占16.7%)、肌痛1例(占8.3%).与新冠肺炎疑似组比较,新冠肺炎确诊组的白细胞计数〔WBC(×109/L):5.220(4.485,5.950)比8.415(5.448,12.620)〕、血小板计数〔PLT(×109/L):163.080±30.414比228.240±66.811〕、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3.040(2.650,3.818)比5.310(3.433,10.488)〕、嗜酸粒细胞计数〔×109/L:0.025(0.003,0.478)比0.050(0.018,0.163)〕、嗜酸粒细胞比例〔(0.575±0.624)%比(1.236±1.408)%〕、嗜碱粒细胞计数〔×109/L:0.010(0.010,0.018)比0.020(0.010,0.040)〕、血小板压积〔0.153(0.135,0.170)%比0.211(0.172,0.258)%〕明显降低(均P10ng/L患者所占比例〔66.7%(8/12)比28.0%(14/50)〕明显升高(均P<0.05).12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肺部CT均表现为肺部炎症,其中累及双侧10例(占83.3%),单侧2例(占16.7%);病灶位于胸膜下区6例(占50%),肺下叶4例(占33.3%),肺中叶2例(占16.7%),肺上叶2例(占16.7%),肺外带2例(占16.7%);肺部病变呈磨玻璃影11例(占91.7%),均为片状或斑片状.结论 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血常规、hs-CRP及胸部CT可作为新冠肺炎的辅助检测指标.
其他文献
本指导文件更新于 2020 年 2 月 10 日,修订内容摘要如下:rn1.增加“认证”一词,以说明任何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或飞沫的实验均应在经认证的二级生物安全柜(BSC)中进行.
期刊
病例记录表设计(CRF)分为“核心”表格和“日常”表格,为实验室和临床的日常数据.入院第一天和 ICU 入院时开始填写每日 CRF,直至出院或死亡.
期刊
当生物样本库处理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样本时,能及时了解潜在的生物危害,以确保操作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十分重要.生物安全等级(BSL)是一系列用于通知实验室人员有关实验室环境
广东省深圳市自2020年1月11日开始收治首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已累计收治重症(重型/危重型)41例,占比10.5%,其中危重型19例,占比4.56%.通过对诊疗过
中医认为“肺朝百脉,主治节”,肺血管即是“百脉”的终末和起始处.肺朝百脉不利导致的肺血管异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改变,包括肺血管炎症、肺血管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流行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2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
目的 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特点的区别,为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安全转运发热患者、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的转运措施.方法 面对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云南省急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