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以HTPC为代表的低功耗、小体积的机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Intel32纳米技术酷睿2平台的发布无疑就是低功耗平台发展史上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Min-ITX架构在2010年的狂飙突进无疑更为低功耗平台的普及添了一把火。到了2011年,随着年初AMD APU平台的发布以及几个月以来的布局普及,低功耗整合市场因为它又将掀起新的波澜……
融合的先锋——APU规格解析
关于APU的性能参数指标,本刊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过详细讲解,在此不再赘述。目前已上市的零售HAPU主要针对的是低功耗入门市场(高性能Llano系列将在2011年年中推出),可细分为Zacate和Ontario两个系列,共4款。其中Zacate针对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系列,而Ontario则针对上网本等更低耗的设备。到目前共发布了4款用于普通电脑用户的APUO其中市售主流APU产品的性能规格见表1。
市场展望——APU的综合价值取胜
目前市售APU所针对的低能耗整合市场,原本就是多头并起且竞争激烈。从处理器 主板的搭配来看,Intel有Atom平台(包括搭配NVIDIA ION芯片组的产品),也有i3、G6950 H55的搭配,最近还推出了H61/H67 新发布的低功耗Sandy Bridge处理器的组合。威盛在这个市场也已经耕耘很久,有C7-M、Nano(凌珑)等产品,最新的NanoX2处理器也已经发布。即使是AMD本身,也有E系列速龙II/羿龙II低功耗处理器与名目繁多的整合主板可以选择。APU要想在如此复杂的市场中生存,没有杀手锏是不行的。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功耗、性能和价格,而APU的优势恰恰在于:也许在某一项中不是最强的,但是作为整个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却占有较大的优势。
1.功耗:APU基于40nm制作工艺,但是却拥有惊人的低功耗特性。据测试,APU的整机满载功耗(包括硬盘、内存的功耗)往往在30W-40W,比Atom ION2平台整体功耗还要低一些。而普通桌面级处理器的低耗平台如H6l+新奔腾G620系列处理器则基本要高出APU平台20W以上。因此可以说APU的低功耗确实是低端整合市场之冠。
2.性能:目前的APU规格决定了它的性能并不是出类拔萃,其整数运算等“CPU”性能只能说跟同档次的奔腾或者速龙ⅡX2处理器在伯仲之间,但不要忘了它是APU,其搭配的“GPU”性能确实不错,在游戏性能、高清解码等方面基本横扫目前的低端整合核心,即使是相比最新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内置显示核心也不遑多让。
3.价格:乍一看目前APU主板的价格,会觉得很贵,一个低端整合小板子卖七百元左右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别忘记这块主板上可是集成TAPU的,相当于CPU和独立GPU都不用额外购买,横向比较—下,其实理性来看这个价格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便宜的组合如老的Atom+945GC、E系列速龙Ⅱ处理器+低端整合主板、G6950+低价H55主板,这些配置在性能或功耗方面还是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多为Micro-ATX板型,不够“小巧”。而离子平台的主板,无论是ION还是ION2,其价格也跟APU主板持平甚至是高出。而SNB平台以及i3 H55的组合,在价格上更完全没有优势。
因此,可以看出,APU的优势就是“平衡”,即使是无法全面压倒对手,也可以一招制敌。而且前面也说了,目前支持APU的厂家确实不少,前景广阔。因此笔者认为,APU在低端整合市场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会压缩对手尤其是以前G41/H55平台的市场空间,并可能带来以HTPC为代表的低功耗整合市场的重新洗牌,例如造成一些竞争对手的降价,并推出相应的新产品来抗衡。不过笔者认为APU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扩大产能,这样才能降低均价,使得其产品更具竞争力,并迎接对手有可能采取的降价策略。二是尽早推出更高端、图形性能更强的产品,以满足对性能要求更高的用户的需求。就在本文截稿时,据传下一代Llano CPU将于6月上市,或者它才真正是AMD用以制衡与竞争低功耗整合市场的真正杀手锏,拭目以待。
融合的先锋——APU规格解析
关于APU的性能参数指标,本刊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过详细讲解,在此不再赘述。目前已上市的零售HAPU主要针对的是低功耗入门市场(高性能Llano系列将在2011年年中推出),可细分为Zacate和Ontario两个系列,共4款。其中Zacate针对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系列,而Ontario则针对上网本等更低耗的设备。到目前共发布了4款用于普通电脑用户的APUO其中市售主流APU产品的性能规格见表1。

市场展望——APU的综合价值取胜
目前市售APU所针对的低能耗整合市场,原本就是多头并起且竞争激烈。从处理器 主板的搭配来看,Intel有Atom平台(包括搭配NVIDIA ION芯片组的产品),也有i3、G6950 H55的搭配,最近还推出了H61/H67 新发布的低功耗Sandy Bridge处理器的组合。威盛在这个市场也已经耕耘很久,有C7-M、Nano(凌珑)等产品,最新的NanoX2处理器也已经发布。即使是AMD本身,也有E系列速龙II/羿龙II低功耗处理器与名目繁多的整合主板可以选择。APU要想在如此复杂的市场中生存,没有杀手锏是不行的。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功耗、性能和价格,而APU的优势恰恰在于:也许在某一项中不是最强的,但是作为整个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却占有较大的优势。
1.功耗:APU基于40nm制作工艺,但是却拥有惊人的低功耗特性。据测试,APU的整机满载功耗(包括硬盘、内存的功耗)往往在30W-40W,比Atom ION2平台整体功耗还要低一些。而普通桌面级处理器的低耗平台如H6l+新奔腾G620系列处理器则基本要高出APU平台20W以上。因此可以说APU的低功耗确实是低端整合市场之冠。
2.性能:目前的APU规格决定了它的性能并不是出类拔萃,其整数运算等“CPU”性能只能说跟同档次的奔腾或者速龙ⅡX2处理器在伯仲之间,但不要忘了它是APU,其搭配的“GPU”性能确实不错,在游戏性能、高清解码等方面基本横扫目前的低端整合核心,即使是相比最新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内置显示核心也不遑多让。
3.价格:乍一看目前APU主板的价格,会觉得很贵,一个低端整合小板子卖七百元左右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别忘记这块主板上可是集成TAPU的,相当于CPU和独立GPU都不用额外购买,横向比较—下,其实理性来看这个价格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便宜的组合如老的Atom+945GC、E系列速龙Ⅱ处理器+低端整合主板、G6950+低价H55主板,这些配置在性能或功耗方面还是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多为Micro-ATX板型,不够“小巧”。而离子平台的主板,无论是ION还是ION2,其价格也跟APU主板持平甚至是高出。而SNB平台以及i3 H55的组合,在价格上更完全没有优势。
因此,可以看出,APU的优势就是“平衡”,即使是无法全面压倒对手,也可以一招制敌。而且前面也说了,目前支持APU的厂家确实不少,前景广阔。因此笔者认为,APU在低端整合市场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会压缩对手尤其是以前G41/H55平台的市场空间,并可能带来以HTPC为代表的低功耗整合市场的重新洗牌,例如造成一些竞争对手的降价,并推出相应的新产品来抗衡。不过笔者认为APU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扩大产能,这样才能降低均价,使得其产品更具竞争力,并迎接对手有可能采取的降价策略。二是尽早推出更高端、图形性能更强的产品,以满足对性能要求更高的用户的需求。就在本文截稿时,据传下一代Llano CPU将于6月上市,或者它才真正是AMD用以制衡与竞争低功耗整合市场的真正杀手锏,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