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总统萨科齐正试图通过“特殊退休制度”,从国有部门入手撬动法国福利改革这块顽石

10月23日早晨9点,法国政府投资部负责带领记者在巴黎进行采访报道的塞弗琳,提前20分钟便来到了我们所住的酒店。“我没法预订到出租车,看来我们现在就得出发,乘地铁赶去采访了。”她神色焦急地提示我们,前几日在巴黎爆发的公共运输系统大罢工的影响似乎还在延续。
由于反对总统萨科齐最近推出的一项针对“特殊退休制度”的改革方案,法国工会于10月18日起组织了地铁和公交系统的大罢工。这一改革方案意在延长缴纳社会分摊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年限。以前,像铁路工人、警察、矿工等从事高劳动强度职业的雇员的缴纳年限为37.5年,其他普通职员则须缴纳40年。萨科齐希望改革这项福利倾斜政策,让所有的人在缴纳40年的社会分摊金后,才能领取全额退休金。
如是,以25岁为工作开始年限来算,缴纳40年的社会分摊金,就意味着得工作到65岁才能退休;如果不能缴纳足年的社会分摊金,根据此项改革方案中的“减金制”,将不能全额领取退休金。
10月18日起,这次“法国12年来最严重的工潮”,几乎导致了法国地铁、公交等运输系统的全面瘫痪。罢工期间,许多原先乘搭公交或地铁上下班的人不得不改为搭乘出租车,数量本就有限的出租车变得极为抢手。
不得不改
福利制度向來被视作法国社会最难撬动的内核。萨科齐此次福利改革方案首先触及的,是退休金制度这一环。
以“和过去决裂”为竞选口号上台的萨科齐选择将此作为自己改革思路的起点,可谓勇气可嘉——短视的政治家完全可以为了自己所在政党能在下届选举中继续获胜,在一开始就采取讨好选民的政策,避免触碰到福利制度这个敏感领域。
对于萨科齐而言,选择福利制度率先开刀的道理却也简单。在法国,福利制度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任何一种改革措施的成功推行,几乎都得以改革僵化的福利制度为前提。
不过,历届政府对此领域进行改革的努力几乎都以失败告终。1995年,前总理朱佩也曾倡导过类似后延退休年龄的福利制度改革,但终因为期三周的全国性罢工而作罢,朱佩本人不得不引咎辞职。去年3月28日,将使企业解雇年轻人更为容易的新劳工法《首次雇佣合同法》也曾引起强震,从而导致总理若斯潘的此项改革计划夭折。
然而,高度社会公平的福利制度,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法国政府承受能力的极限。对于目前的法国政府而言,公共财政赤字已经到了相当危急的程度。
法国现总理菲永9月在视察科西嘉岛时曾语出惊人:“我是一个濒于破产边缘的国家的政府首脑;我是一个15年来赤字不断的国家的政府首脑;我是一个25年来预算没有一次平衡过的国家的政府首脑。”
根据欧盟的稳定暨增长协定,成员国应稳定其预算赤字水平,使其规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之内。法国已因多年未能达标,遭到了来自欧洲央行的连番警告。
率先向国有企业开刀
萨科齐经济改革的思路,主要是以减税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这本来就将在短期内给法国政府财政带来很大负担;再加上目前福利制度的拖累,法国已很难完成欧盟指定的在2010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
在今年7月的欧元区13国财长会议上,法国已向欧盟请求将法国削除财政赤字的期限从2010年推后两年。
为了应付无法继续维持的财政重负,根据萨科齐9月向参议院递交的预算案,法国政府誓言要在2008年以前削减福利系统24%的赤字。这意味着将使公共开支维持在89亿欧元的水平上,而今年这部分津贴的预算就已经达到了117亿欧元。
为落实此项预算案,萨科齐选择了向国有企业部门的退休金制度率先开刀。对于萨科齐推出的这项涉及50万人的首份福利改革计划,法国国内的国企和私营部门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反应。
在法国,福利制度所产生的社会负担,因职业、产业,特别是由于公私部门性质的不同而具有二元特征。因为与政府讨价还价能力存在差别,法国国有企业部门是福利制度的较大受益者,他们享受着比私营经济部门更为稳定的就业保障以及更受优待的工作时间。这在私营经济部门看来不公平。在法国期间,记者走访了数家私营企业,他们对法国政府拉平公私经济部门福利制度差异的改革方案,几乎无一例外持有正面评价。
“国有企业和我们的劳动合同不一样,国有企业应该和我们私营部门工作同样长的时间,这样才是公平的。”欧莱雅集团卡尼尔化妆品生产中心负责公关事务的玛丽纳(Marina Paris)说。中国国旅法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晋予谈到近日罢工时说:“参加罢工的那些国营的公共交通部门,除了工作稳定,他们本身已经享受了全方位的、比私营企业好得多的福利待遇。”已在法国生活多年的陈晋表示,予对这次公交铁路系统的罢工无法理解。
静观其变
11月3日,在萨科齐就任总统接近六个月之际,法国《星期日报》公布了一份民意调查结果:如果再给一次投票选举总统的机会,55%的回答者表示会将选票继续投给萨科齐,这一比例高出萨科齐在此前总统选举中53%的得票率。
在罢工阴影下,萨科齐的支持率不降反升,应该可以看作是大部分法国人支持改革的表现。
“从外面看,法国似乎抵制改革,但实际上,法国却是欧洲国家中最先就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的国家之一。”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短期经济分析部主任贝菲(Pierre-Olivier Beffy)告诉《财经》记者,“改革需要时间,现在看来已在实施了。但是法国需要对此改革公开辩论,可能和其他国家情况不一样,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对政府实施的改革发表意见。”
法国民众对福利制度改革的情绪是复杂的,由于“福利刚性”的作用——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上升不能下降的心理预期,对于那些享受优厚退休条件的受益团体而言,割舍并非易事。国家理应担负福利和救济的神圣职责,更是众多法国人民根深蒂固的想法。
因此,即使是那些认同商业竞争价值、以私营经济部门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他们对于萨科齐改革方向的态度仍是较为隐晦的,他们不大愿意公开表示对萨科齐改革的支持,往往选择冷静观之。
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CEO安东尼(Antoine Frerot)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便说:“在我们的宗教中,托马斯阿奎那有句名言,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萨科齐推行的福利制度改革在法国政治生活中已不是第一次了,我认为最好还是静观其变。”
延长那些高劳动强度国有企业雇员的退休年龄,雇员非但不可以提前领取退休金,还得继续缴纳养老金,在双重力量的拉动下,政府财政压力将大大降低。此项退休金改革方案将在年底的国民议会上讨论。不过,此项方案是否能形成最终法案,还得看目前法国工会、政府和雇员三方博弈的情况而定。如能形成法案,这项新的退休金制度预计将从2012年开始施行。
从目前情况来看,萨科齐决定强力推行此退休金改革方案,认为其没有让步的余地。因此,对于萨科齐而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把社会反弹控制在最小程度的情况下,将法国福利制度改革进行下去。其间,法国民众对于改革的复杂心理,将继续考验着萨科齐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的决心。

10月23日早晨9点,法国政府投资部负责带领记者在巴黎进行采访报道的塞弗琳,提前20分钟便来到了我们所住的酒店。“我没法预订到出租车,看来我们现在就得出发,乘地铁赶去采访了。”她神色焦急地提示我们,前几日在巴黎爆发的公共运输系统大罢工的影响似乎还在延续。
由于反对总统萨科齐最近推出的一项针对“特殊退休制度”的改革方案,法国工会于10月18日起组织了地铁和公交系统的大罢工。这一改革方案意在延长缴纳社会分摊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年限。以前,像铁路工人、警察、矿工等从事高劳动强度职业的雇员的缴纳年限为37.5年,其他普通职员则须缴纳40年。萨科齐希望改革这项福利倾斜政策,让所有的人在缴纳40年的社会分摊金后,才能领取全额退休金。
如是,以25岁为工作开始年限来算,缴纳40年的社会分摊金,就意味着得工作到65岁才能退休;如果不能缴纳足年的社会分摊金,根据此项改革方案中的“减金制”,将不能全额领取退休金。
10月18日起,这次“法国12年来最严重的工潮”,几乎导致了法国地铁、公交等运输系统的全面瘫痪。罢工期间,许多原先乘搭公交或地铁上下班的人不得不改为搭乘出租车,数量本就有限的出租车变得极为抢手。
不得不改
福利制度向來被视作法国社会最难撬动的内核。萨科齐此次福利改革方案首先触及的,是退休金制度这一环。
以“和过去决裂”为竞选口号上台的萨科齐选择将此作为自己改革思路的起点,可谓勇气可嘉——短视的政治家完全可以为了自己所在政党能在下届选举中继续获胜,在一开始就采取讨好选民的政策,避免触碰到福利制度这个敏感领域。
对于萨科齐而言,选择福利制度率先开刀的道理却也简单。在法国,福利制度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任何一种改革措施的成功推行,几乎都得以改革僵化的福利制度为前提。
不过,历届政府对此领域进行改革的努力几乎都以失败告终。1995年,前总理朱佩也曾倡导过类似后延退休年龄的福利制度改革,但终因为期三周的全国性罢工而作罢,朱佩本人不得不引咎辞职。去年3月28日,将使企业解雇年轻人更为容易的新劳工法《首次雇佣合同法》也曾引起强震,从而导致总理若斯潘的此项改革计划夭折。
然而,高度社会公平的福利制度,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法国政府承受能力的极限。对于目前的法国政府而言,公共财政赤字已经到了相当危急的程度。
法国现总理菲永9月在视察科西嘉岛时曾语出惊人:“我是一个濒于破产边缘的国家的政府首脑;我是一个15年来赤字不断的国家的政府首脑;我是一个25年来预算没有一次平衡过的国家的政府首脑。”
根据欧盟的稳定暨增长协定,成员国应稳定其预算赤字水平,使其规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之内。法国已因多年未能达标,遭到了来自欧洲央行的连番警告。
率先向国有企业开刀
萨科齐经济改革的思路,主要是以减税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这本来就将在短期内给法国政府财政带来很大负担;再加上目前福利制度的拖累,法国已很难完成欧盟指定的在2010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
在今年7月的欧元区13国财长会议上,法国已向欧盟请求将法国削除财政赤字的期限从2010年推后两年。
为了应付无法继续维持的财政重负,根据萨科齐9月向参议院递交的预算案,法国政府誓言要在2008年以前削减福利系统24%的赤字。这意味着将使公共开支维持在89亿欧元的水平上,而今年这部分津贴的预算就已经达到了117亿欧元。
为落实此项预算案,萨科齐选择了向国有企业部门的退休金制度率先开刀。对于萨科齐推出的这项涉及50万人的首份福利改革计划,法国国内的国企和私营部门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反应。
在法国,福利制度所产生的社会负担,因职业、产业,特别是由于公私部门性质的不同而具有二元特征。因为与政府讨价还价能力存在差别,法国国有企业部门是福利制度的较大受益者,他们享受着比私营经济部门更为稳定的就业保障以及更受优待的工作时间。这在私营经济部门看来不公平。在法国期间,记者走访了数家私营企业,他们对法国政府拉平公私经济部门福利制度差异的改革方案,几乎无一例外持有正面评价。
“国有企业和我们的劳动合同不一样,国有企业应该和我们私营部门工作同样长的时间,这样才是公平的。”欧莱雅集团卡尼尔化妆品生产中心负责公关事务的玛丽纳(Marina Paris)说。中国国旅法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晋予谈到近日罢工时说:“参加罢工的那些国营的公共交通部门,除了工作稳定,他们本身已经享受了全方位的、比私营企业好得多的福利待遇。”已在法国生活多年的陈晋表示,予对这次公交铁路系统的罢工无法理解。
静观其变
11月3日,在萨科齐就任总统接近六个月之际,法国《星期日报》公布了一份民意调查结果:如果再给一次投票选举总统的机会,55%的回答者表示会将选票继续投给萨科齐,这一比例高出萨科齐在此前总统选举中53%的得票率。
在罢工阴影下,萨科齐的支持率不降反升,应该可以看作是大部分法国人支持改革的表现。
“从外面看,法国似乎抵制改革,但实际上,法国却是欧洲国家中最先就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的国家之一。”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短期经济分析部主任贝菲(Pierre-Olivier Beffy)告诉《财经》记者,“改革需要时间,现在看来已在实施了。但是法国需要对此改革公开辩论,可能和其他国家情况不一样,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对政府实施的改革发表意见。”
法国民众对福利制度改革的情绪是复杂的,由于“福利刚性”的作用——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上升不能下降的心理预期,对于那些享受优厚退休条件的受益团体而言,割舍并非易事。国家理应担负福利和救济的神圣职责,更是众多法国人民根深蒂固的想法。
因此,即使是那些认同商业竞争价值、以私营经济部门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他们对于萨科齐改革方向的态度仍是较为隐晦的,他们不大愿意公开表示对萨科齐改革的支持,往往选择冷静观之。
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CEO安东尼(Antoine Frerot)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便说:“在我们的宗教中,托马斯阿奎那有句名言,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萨科齐推行的福利制度改革在法国政治生活中已不是第一次了,我认为最好还是静观其变。”
延长那些高劳动强度国有企业雇员的退休年龄,雇员非但不可以提前领取退休金,还得继续缴纳养老金,在双重力量的拉动下,政府财政压力将大大降低。此项退休金改革方案将在年底的国民议会上讨论。不过,此项方案是否能形成最终法案,还得看目前法国工会、政府和雇员三方博弈的情况而定。如能形成法案,这项新的退休金制度预计将从2012年开始施行。
从目前情况来看,萨科齐决定强力推行此退休金改革方案,认为其没有让步的余地。因此,对于萨科齐而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把社会反弹控制在最小程度的情况下,将法国福利制度改革进行下去。其间,法国民众对于改革的复杂心理,将继续考验着萨科齐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