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功在千秋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一经结合,中国共产党就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雄伟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凝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和付出奉献,负载着无数先哲英烈的寄托与热望。当每一个新党员在党旗下宣誓时,“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就是他们最庄严的承诺。这个无产阶级政党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既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也决定了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谋复兴的核心力量,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谁制定的,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前进的必然结论。

开天辟地谋复兴


  1842年,中国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代又一代能人志士不断叩问:中华民族还能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能够查到姓名的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政党,能为自己的祖国人民付出如此大的牺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通过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土地问题是农民的根本问题。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到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党的土地政策不断获得广大农民支持,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得民心者得天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具有韧性的政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展现了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终于让人民汇聚在自己的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为全体中国人带来的最大成果就是集体自尊。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孜孜以求的自尊,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不懈追求。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时担任《大公報》记者的萧乾事后回忆说:“如果重生是奇迹,今天我看见了5000年老中国的重生。老了时,我将拍着胸脯对我的儿孙们讲,开天辟地的那一天,我在场!”

改天换地夯基础


  早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充满前瞻性地提出:“在革命胜利之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及由此造成的劳动与财富的分离是一切贫困问题的根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状况,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过,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他们接手的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有人甚至认为“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有个王国藩合作社,23户贫农只有3条驴腿,社里唯一的一头驴,还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村民,所以被人称为“穷棒子合作社”。毛泽东同志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所谓穷就是生活水平低。为什么生活水平低呢?因为生产力水平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当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远在美国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对友人感叹:“我们搞了20多年连一辆像样的单车都造不出来,不能不服气呀!”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指出:“这才能够使我们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才能为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基础。这是我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事实证明,从1953年到1957年这5年,是新中国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尤其工业化突飞猛进,其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8%。   从“一五计划”到现在的“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基础上,科学制定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和战略规划,形成了被誉为“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党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制定规划、全国人民审议通过规划,规划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与一些外国执政党的短期主义、长期停滞形成鲜明对比。
  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把发展工业的愿望变为实际行动,才有可能有计划地发展和改造国民经济,逐步把我国建成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不仅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庄严回响。

翻天覆地话改革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政治勇气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人民。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产到户。仅仅一年,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就达到了6.6万公斤,比过去增加了4倍,村民人均收入从上一年的22元跃升至350元。村里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小岗村的变化,犹如一声惊雷,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学习“大包干精神”的热潮。
  上世纪80年代初,安徽个体户年广九炒卖的“傻子瓜子”受到市场欢迎,生意快速扩张。年氏父子从雇用4个帮手开始,短短两年内便发展成一个年营业额720万元、用工140人的企业。今天,“个体户”“万元户”“下海”等词语已进入历史,“物联网”“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新名词不断涌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这是一个大党的雄心壮志与历史担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一路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稳居世界第二;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神州大地面貌日新月异,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坝矗立,大桥巍峨,天堑变通途。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构想。为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政策调整幅度超过近代任何国家,不断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国富民强,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传奇性贡献”。
  一位多次参与党的改革决议起草工作的学者,在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时这样说:“我一辈子搞改革,说来说去三句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政策基点;走出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亿万中国人的现实追求。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1987年,邓小平同志完整阐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步入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如期实现。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强国梦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感召力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国家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是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传承。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它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是对“三步走”战略的重大发展,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中国共产党对改革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我们党的事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热烈拥护。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兴安盟阿尔山市看望困难群众。他要求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步。
  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歌词中多次咏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风雨历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迎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复兴史上自强不息的传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一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山峰是用来攀登的,河流是用来跨越的。今日之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路坎坷,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继续奋斗!
  “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新中国之所以“新”,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人民的中国。中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国,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更大的奇迹!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  小学低年级数学试题中出现的“解决问题”实质是以前的应用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取材于生活、生产以及其它学科,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通常是运用加减乘除运算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这种解决问题题型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的文字认读能力和图片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但从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测试情况看,有部分学生对“解决问题”图片中的数学问题
期刊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高考体作文”仍然存在,有些教师教学生“套框架、备素材、背范文”来提高作文分数,这种应试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自由抒怀造成了误导,导致学生被动写作文,写作积极性不高。微写作的出现,对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笔者对微写作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立足教材,读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老师习惯将平时的文本教学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组织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文本、知识为纲,到现在的语文积累、运用能力为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好特定场
期刊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推进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网络资源的运用,更是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摸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网络资源的运用。  一、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拓宽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各个学科间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大力发展网络教学,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高
期刊
语文学习中阅读必不可少,它能影响到写作、语言表达甚至思想的广度与深度,而课内阅读的有限性决定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且不论课外阅读对知识面的拓宽、智力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单单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一点就举足轻重。对阅读来说,阅读实践很重要,没有自己主动的探讨实践,就不可能内化为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以校园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或设疑,
期刊
教材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了不同问题的不同阅读策略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策略单元,是编排的首个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教材编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寓意深刻、富有童趣的故事。三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在策略教学中呈现由学到用的过程。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也仅仅围绕“预测策略展开”。在教学中,学生积极预测,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期刊
绘本——picture books,也就是“图画书”,它是一种融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为一体的阅读书籍。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常让充满好奇、喜欢猎奇的中学生爱不释手。特别是绘本阅读具有丰富的故事内容和强烈的情感陶冶功能,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与英语课外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符合了山区初中学生求知需求和现实需要,推动了山区中学的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全面进步。  一、要
期刊
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联系法教学既是智育的方式也是德育和美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重的功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以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探讨小学美术课堂联系法教学模式。  一、建立兴趣联系点  使用联系法教学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
期刊
线上教学是跨越空间的网络教学,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线上教学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教师要改进演示实验的方式、活用平台素材,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实验器材,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综合素养。笔者结合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压强》的线上教学案例与反思,谈谈如何在线上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一、创新演示实验,引导观察思考  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而通过思考探究来总结得
期刊
我深信一个好孩子不是老师管出来的,而是老师用心激发出来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拖拖拉拉,原因可能并不是孩子没有听懂课,孩子没有专注课堂,而极有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缺乏对于时间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其对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自主规划潜能被老师和家长忽视。因此,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如何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正确地激发孩子的自主规划潜能,引导其学会自主规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