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临床研究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IL-2和IL-6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NC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AMI组IL-2和IL-6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组中IL-2和IL-6之间呈正相关(r=0.733,P<0.05),在NC组中IL-2和IL-6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IL-2和IL-6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IL-2;血清IL-6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4.02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and role of IL-2(interleukin-2) and IL-6(interleukin-6)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by detecting serum IL-2 and IL-6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MI.MethodsThe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C group)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AMI group),and the serum IL-2 and IL-6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ResultsSerum levels of IL-2 and IL-6 in the AM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AMI group showed a very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L-2 and IL-6(r=0.733).Bu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IL-2 and IL-6 in the NC group(P>0.05).ConclusionIL-2 and IL-6 may involv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AMI,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may be on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MI.
  【Key words】AMI;IL-2;IL-6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經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中最凶险的致死原因。AMI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主要包括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目前心血管事件中的相关炎症反应因子越来越多地被研究,用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AMI患者及对照人群血清中的含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住院,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4例,男49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81±10.92)岁。其中伴高血压21例(25.0%),糖尿病10例(11.9%),吸烟17例(20.2%),饮酒16例(19.0%)。T-CHO(4.26±1.04)mmol/L,TG(1.61±0.53)mmol/L,LDL(2.63±0.72)mmol/L。同时选取住院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NC组),男45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50±9.57)岁。其中伴高血压20例(25.3%),糖尿病9例(11.4%),吸烟17例(21.5%),饮酒16例(20.3%)。T-CHO(4.12±0.99)mmol/L,TG(1.56±0.48)mmol/L,LDL(2.58±0.83)mmol/L。排除标准: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者;恶性肿瘤或有慢性免疫性疾病患者;近一个月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近半年来有重大手术病史及脑卒中病史者;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消化道出血、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急性心梗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4 ml置于抗凝管中送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和IL-6水平,同时进行了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等,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各个因子计量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IL-2和IL-6水平的比较AMI组的IL-2和IL-6的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它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2]。急性心肌梗死的斑块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侵袭,激活的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明显增多[3]。活化的T淋巴细胞可产生大量的IL-2和IL-6等促炎因子,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和内皮细胞的功能[4]。   IL-2是血清中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由活化的Th1细胞产生,最早被称为T淋巴细胞生长因子,还参与了免疫反应。据报道,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IL-2水平升高,且发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血清IL-2显著增高[5]。多项研究表明,IL-2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免疫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6]。IL-6作为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细胞免疫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L-6可以诱导ICAM-1表达,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渗透性,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抑素,进一步加重心肌的损害[7]。IL-6也是主要的促凝血因子,促进凝血,引起炎性介质增多、心肌细胞溶解破坏,从而导致心肌梗死[8]。本研究选取的两组对象中,年龄、性别比、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及吸烟、饮酒比例相匹配,排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后,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具有客观性。结果显示,IL-2和IL-6在AMI组患者中明显高于NC组。在AMI组中IL-2和IL-6之间呈正相关,而在对照组中则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2、IL-6表达增高且呈高度线性正相关,这为今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而且影响炎症因子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尚需在严格控制入选标准的条件下进行大样本、多因素的临床实验,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抗炎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Jawien J.New insights into immunological aspects of atherosclerosis [J].Pol Arch Med Wewn,2008,118(3):127-131.
  [2] George J,Greenberg S,Barshack I,et al .Immunity to heat shock protein 6: an additional determinant in intimal thickening [J].Atherosclerosis,2003,168(1):33-38.
  [3] Benagiano M,Azzurri A,Ciervo A,et al.T helper type 1 lymphocytes drive inflammation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s[J].Proc Nat 1 A cad Sci U S A,2003,100(11):6658-6663.
  [4] 马国华.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1):22-24.
  [5] 邱雪梅,张海英,郭志娟,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6,51(3):100-102.
  [6] 庄晓华,陆铭,凌佳,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患者血清促炎因子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6):496-498.
  [7] 傅友生,金昌发,刘启明,等. 阿托伐他汀对IL-6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内皮抑素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 (6):1067-1069.
  [8] Maier W,Altwegg LA,Corti R,et al.Inflammatory markers at the site of ruptured plaqu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ocally increased interleukin-6 and serum amyloid A but de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J].Circulation,2005,111(11):1355-136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应用"三位一体"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摘要】目的促進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干预模式。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按传统的母婴分离常规护理,B组给予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C组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干预后比较三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 h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三组间泌乳始动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49.02,P<0.001),两两
<正>肉桂(cinnamomi cortex),原名菌桂、牡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ttrlalllollt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其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与传统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85例鼾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扁桃体摘除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与B组(扁桃体摘除联合腺样体刮除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
【摘要】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VPA)联合西酞普兰(CIT)治疗对复发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病人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108例复发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VPA治疗组和VPA-CIT治疗组,每组患者54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