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的过程本是能力提高、阅历增加、品质升华、素质提升的过程,需要学生付出不懈的努力,需要具备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需要有心理准备去经历一段艰辛的学习历程。学习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一个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学习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和素养,铸就他们的幸福人生,这些也都表明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传授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秘诀,告诉他们快乐学习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特别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帮助学生完成他一生中在学校学习的快乐幸福之旅。几年来,我校努力践行“科学人文管理,以人为本育人”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追求快乐学习,真正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一、点燃快乐学习梦想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充满着希冀和憧憬,那么就会有快乐产生。学习是通向未来成功的钥匙,是健全人格和内涵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老师要引导学生心中有梦想,更需要有理想,明白自己在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的每一份付出,每一点收获,必将是快乐和幸福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是最甜的快乐源泉。许多科学家、优秀学生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一再强调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快乐成功学习的重要源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感到快乐,才能真正会学、学会。可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挖掘自身的学习动力,在循序渐进中获得快乐学习的方法,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至关重要。只有帮助学生将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变成生命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学生才会主动求知,才能喜欢课堂。
我校曾录取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虽进入初中阶段了,基础知识也就小学三四年级水平,知识脱节严重,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还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平时能逃学就逃学,作业根本不做。当时学校组建了“希望驿站”志愿者队伍,那些志愿者不厌其烦,用诚挚的师爱关心他,找他谈心、交流,耐心细致地教育他,点燃他快乐学习的火花。不懈地帮助、转化,有了点滴进步,就鼓励;犯了错误,就诚挚地批评指正。通过一年的努力,他的品行慢慢端正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考时,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职校,开始了他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历程。
考虑到农村孩子兴趣特长相对较弱的情况,学校在每周六上午定期开设“乡村少年宫”,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兴趣和发展,开展围绕各个社团的主题活动,比如生物社、体操社、篮球社、美术社、纸艺社、文学社等,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从各自的兴趣爱好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益。每学年定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主题鲜明而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各类比赛和展示活动。这项传统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吸引全校每位学生参与体验的最佳途径。学校科技节精彩纷呈的开幕式、艺术节琳琅满目的作品展示、文学节笔墨飘香的篇篇佳作,不仅使校园荡漾着艺术人文气息,也使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我校政教处组织开展“与梦想同行”“为了美好的未来”等大型主题集会活动,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为了理想不懈努力。每年暑期,学校组织开展“希望·梦想”夏令营活动,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上社会,通过人物访谈、实践感知、写小调查报告等形式,感受人们直面困难,走出困境,获取成功的顽强意志品质。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学生的各类学习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并与学校开展的“星级学生评定”活动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通过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应现代学习的需要,在事半功倍中获得成功,从而更愿意学习,更喜欢学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校坚持不懈地进行教法改革,推行导学型教案,将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即以学案为引导,通过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设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注意力,保持学生的责任感等,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自2010年起,学校开展“促进性评价—基于师生成长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明白一堂课的学习成效是怎样的,及时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方法。
(三)让学生享受成功乐趣
成功的获得是快乐学习的持续动力,学生要学会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师更要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机会和服务,在激励和表扬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享受和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师生共同的强有力的动力。我校曾有一位小学毕业生想到城区初中就读,而那时他们家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按政策是可以的,而我们不希望他转学,但他执意要转,为了不影响他的前程,我们也不拉后腿。结果学生和家长被我们的诚心所感动,决定留在我们学校,四年后中考,他以优异成绩考到了理想的高中,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这位学生的成功,使一大批想外流的学生都稳定了情绪,也有效地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各类社团与主题学习节日,学生在体操、美术、纸艺、征文、朗诵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让更多的学习平平的孩子体会到了成功学习的乐趣。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校本教材的编撰工程中,将“快乐学习”“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其中,期待让学生收获更大的成功与快乐。学校编辑出版了《神奇的纸艺》《好习惯伴成长》等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纸艺制作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养成好习惯同时体验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活动,让孩子们在优美、和谐的环境里静下心来读书,体验到知识的乐趣,让学习真正成为快乐幸福之旅。
二、践行快乐学习过程
要学有所成,要快乐学习,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学习才能专心致志,才能提高效率。如何引导全校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呢?我们的基本尝试如下。 (一)强化积累意识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每天的积累和付出,坚实地过好每一天是收获快乐的基石,即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命是成长的过程,成长是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样也是积累的过程。只有不畏艰险,敢于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理想,可见积累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各科教师都舍得花大气力,指导学生计划好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把问题一个个甩在身后,不留缺憾。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轻松,前进的愉悦,从而在每天的付出中获取成功学习的快乐。
多年来,我校教导处与政教处联合推出“星级学生”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脚踏实地、全面发展。星级评定是总结学生一学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经过各科老师和班主任的综合评定,体现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矫正学生学过就丢、厚此薄彼的学习弊病,让学生明白快乐学习离不开厚积薄发的累积与坚持。
(二)促进主动学习
快乐的学习必然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被动学习是学习的初级阶段,长期的被动学习不可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校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随着基础知识的不断扩展,负担不断加重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转变被动单一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各学科老师从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做起,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尝试主动学习,通过预习进一步激发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严格要求学生做作业之前必须先复习,看一遍新授的课程,梳理知识结构,理解教师讲课的意图,抓住本堂课的重点。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和掌握知识的水平,让学生站在更高更宽的视野中审视教材,弄清教材知识体系的脉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三)拓展实践体验
一提起“学习”,学生们会习惯地想到“读书”“背公式”“做习题”“考试”等,上课也不过就是老师讲,自己听,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小制作,小实验,读课外书,实地观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性作业,很少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机会,从而感到枯燥、乏味,总感到负担重,学而生厌。我校在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知识的学习,并不能视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只有把学过的书本知识放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那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要让学生知道,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更多地来源于在生活中对知识的实践、体验和反思。快乐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主观的体验过程,只有亲自品尝过学习的滋味,快乐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话。
我校开展“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一系列的主题式体验广场活动,将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搬到广场上,开设诸如“文趣驿站”“与智慧共舞”“心灵之约”“牛津街”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如今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各大学习主题节日及社团活动,就是体验式教育的延续与拓展,形式更多样,主题更丰富,涉及的学生面也更广泛。
三、奠基幸福生活
我们认为,幸福的学习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播撒希望,有忘却过去的决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未来持续的希望,在学习困难面前,勇敢面对,永不退缩,为了自己的希望与梦想而不断努力;二是付诸行动,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执着追求,在获得忙碌的快意同时收获成功学习的喜悦,获得绵绵不绝的幸福;三是懂得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老师,感恩自己的同伴,在感恩的心境中才会快乐成长。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每年开学伊始,组织“爱心捐款”活动,每一位师生都慷慨解囊,用实际行动奉献一片爱心。每年的重阳节,由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团队员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与老人们拉家常,送祝福,看到老人们那开心的样子,学生也获得了绵绵不绝的幸福;每逢教师节,学生们自发地为老师送上亲手做的贺卡,感恩老师的教育栽培;每年六一节,组织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全体学生齐聚操场,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珍藏的书籍、制作的手工品用义卖的形式交换给同伴、老师,所得的款项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对感官刺激产生的快乐是短暂而肤浅的,对心灵撞击的快乐才能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决定他们一生的快乐。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了学生的未来幸福,全体教职员工甘愿付出,坚持让孩子们懂得苦中有甜的快乐哲学,共同铸就他们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人生。
一、点燃快乐学习梦想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充满着希冀和憧憬,那么就会有快乐产生。学习是通向未来成功的钥匙,是健全人格和内涵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老师要引导学生心中有梦想,更需要有理想,明白自己在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的每一份付出,每一点收获,必将是快乐和幸福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是最甜的快乐源泉。许多科学家、优秀学生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一再强调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快乐成功学习的重要源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感到快乐,才能真正会学、学会。可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挖掘自身的学习动力,在循序渐进中获得快乐学习的方法,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至关重要。只有帮助学生将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变成生命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学生才会主动求知,才能喜欢课堂。
我校曾录取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虽进入初中阶段了,基础知识也就小学三四年级水平,知识脱节严重,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还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平时能逃学就逃学,作业根本不做。当时学校组建了“希望驿站”志愿者队伍,那些志愿者不厌其烦,用诚挚的师爱关心他,找他谈心、交流,耐心细致地教育他,点燃他快乐学习的火花。不懈地帮助、转化,有了点滴进步,就鼓励;犯了错误,就诚挚地批评指正。通过一年的努力,他的品行慢慢端正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考时,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职校,开始了他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历程。
考虑到农村孩子兴趣特长相对较弱的情况,学校在每周六上午定期开设“乡村少年宫”,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兴趣和发展,开展围绕各个社团的主题活动,比如生物社、体操社、篮球社、美术社、纸艺社、文学社等,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从各自的兴趣爱好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益。每学年定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主题鲜明而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各类比赛和展示活动。这项传统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吸引全校每位学生参与体验的最佳途径。学校科技节精彩纷呈的开幕式、艺术节琳琅满目的作品展示、文学节笔墨飘香的篇篇佳作,不仅使校园荡漾着艺术人文气息,也使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我校政教处组织开展“与梦想同行”“为了美好的未来”等大型主题集会活动,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为了理想不懈努力。每年暑期,学校组织开展“希望·梦想”夏令营活动,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上社会,通过人物访谈、实践感知、写小调查报告等形式,感受人们直面困难,走出困境,获取成功的顽强意志品质。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学生的各类学习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并与学校开展的“星级学生评定”活动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通过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应现代学习的需要,在事半功倍中获得成功,从而更愿意学习,更喜欢学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校坚持不懈地进行教法改革,推行导学型教案,将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即以学案为引导,通过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设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注意力,保持学生的责任感等,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自2010年起,学校开展“促进性评价—基于师生成长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明白一堂课的学习成效是怎样的,及时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方法。
(三)让学生享受成功乐趣
成功的获得是快乐学习的持续动力,学生要学会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师更要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机会和服务,在激励和表扬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享受和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师生共同的强有力的动力。我校曾有一位小学毕业生想到城区初中就读,而那时他们家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按政策是可以的,而我们不希望他转学,但他执意要转,为了不影响他的前程,我们也不拉后腿。结果学生和家长被我们的诚心所感动,决定留在我们学校,四年后中考,他以优异成绩考到了理想的高中,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这位学生的成功,使一大批想外流的学生都稳定了情绪,也有效地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各类社团与主题学习节日,学生在体操、美术、纸艺、征文、朗诵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让更多的学习平平的孩子体会到了成功学习的乐趣。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校本教材的编撰工程中,将“快乐学习”“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其中,期待让学生收获更大的成功与快乐。学校编辑出版了《神奇的纸艺》《好习惯伴成长》等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纸艺制作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养成好习惯同时体验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活动,让孩子们在优美、和谐的环境里静下心来读书,体验到知识的乐趣,让学习真正成为快乐幸福之旅。
二、践行快乐学习过程
要学有所成,要快乐学习,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学习才能专心致志,才能提高效率。如何引导全校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呢?我们的基本尝试如下。 (一)强化积累意识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每天的积累和付出,坚实地过好每一天是收获快乐的基石,即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命是成长的过程,成长是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样也是积累的过程。只有不畏艰险,敢于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理想,可见积累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各科教师都舍得花大气力,指导学生计划好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把问题一个个甩在身后,不留缺憾。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轻松,前进的愉悦,从而在每天的付出中获取成功学习的快乐。
多年来,我校教导处与政教处联合推出“星级学生”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脚踏实地、全面发展。星级评定是总结学生一学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经过各科老师和班主任的综合评定,体现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矫正学生学过就丢、厚此薄彼的学习弊病,让学生明白快乐学习离不开厚积薄发的累积与坚持。
(二)促进主动学习
快乐的学习必然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被动学习是学习的初级阶段,长期的被动学习不可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校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随着基础知识的不断扩展,负担不断加重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转变被动单一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各学科老师从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做起,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尝试主动学习,通过预习进一步激发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严格要求学生做作业之前必须先复习,看一遍新授的课程,梳理知识结构,理解教师讲课的意图,抓住本堂课的重点。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和掌握知识的水平,让学生站在更高更宽的视野中审视教材,弄清教材知识体系的脉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三)拓展实践体验
一提起“学习”,学生们会习惯地想到“读书”“背公式”“做习题”“考试”等,上课也不过就是老师讲,自己听,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小制作,小实验,读课外书,实地观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性作业,很少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机会,从而感到枯燥、乏味,总感到负担重,学而生厌。我校在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知识的学习,并不能视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只有把学过的书本知识放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那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要让学生知道,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更多地来源于在生活中对知识的实践、体验和反思。快乐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主观的体验过程,只有亲自品尝过学习的滋味,快乐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话。
我校开展“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一系列的主题式体验广场活动,将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搬到广场上,开设诸如“文趣驿站”“与智慧共舞”“心灵之约”“牛津街”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如今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各大学习主题节日及社团活动,就是体验式教育的延续与拓展,形式更多样,主题更丰富,涉及的学生面也更广泛。
三、奠基幸福生活
我们认为,幸福的学习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播撒希望,有忘却过去的决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未来持续的希望,在学习困难面前,勇敢面对,永不退缩,为了自己的希望与梦想而不断努力;二是付诸行动,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执着追求,在获得忙碌的快意同时收获成功学习的喜悦,获得绵绵不绝的幸福;三是懂得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老师,感恩自己的同伴,在感恩的心境中才会快乐成长。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每年开学伊始,组织“爱心捐款”活动,每一位师生都慷慨解囊,用实际行动奉献一片爱心。每年的重阳节,由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团队员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与老人们拉家常,送祝福,看到老人们那开心的样子,学生也获得了绵绵不绝的幸福;每逢教师节,学生们自发地为老师送上亲手做的贺卡,感恩老师的教育栽培;每年六一节,组织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全体学生齐聚操场,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珍藏的书籍、制作的手工品用义卖的形式交换给同伴、老师,所得的款项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对感官刺激产生的快乐是短暂而肤浅的,对心灵撞击的快乐才能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决定他们一生的快乐。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了学生的未来幸福,全体教职员工甘愿付出,坚持让孩子们懂得苦中有甜的快乐哲学,共同铸就他们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