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后群肌内静脉畸形致马蹄足畸形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小腿后群肌内静脉畸形致马蹄足畸形原因,探索相应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小腿后群肌内静脉畸形合并马蹄足畸形病例,共69例,男33例,女36例;年龄2~47岁,平均7.7岁。结合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及MRI检查明确诊断并将致畸原因分为2类。(1)疼痛性障碍:病史、主诉及体格检查提示,患肢镇痛或被动情况下,踝关节背伸可大于75度;(2)挛缩性障碍: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患肢镇痛或被动情况下,踝关节背伸小于15度,呈挛缩马蹄足畸形。对于疼痛性障碍患者首选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手术治疗。挛缩性障碍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和静脉畸形切除术+跟腱Z形吻合延长术。所有行手术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锻炼。随访期间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计算满意率。

结果

本组69例,疼痛性障碍13例,均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其中4例因效果不佳转行手术治疗,满意率为69.2%(9/13)。挛缩性障碍5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11例,行静脉畸形切除+跟腱Z形吻合延长术4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除3例有轻度跛行外,其余53例恢复正常功能,满意率为94.6%(53/56),患者自我满意率100%。

结论

挛缩性障碍是小腿后群肌静脉畸形合并马蹄足畸形的主要病因,首选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疼痛性障碍导致的功能性马蹄足畸形,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如效果不理想,选择手术治疗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Noonan综合征是一类多器官系统受累的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身材矮小、发育迟缓、凝血功能障碍等。该文报道1例罕见的以小睑裂畸形为主诉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的Noonan综合征患儿,后经DAN全外基因测序,明确患儿存在PTPN11基因c.1517C>T错义突变。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哺乳功能的微创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Ⅱ、Ⅲ型乳头内陷患者96例,通过自制改良乳头内陷矫形器进行治疗。随访7个月至5年,观察乳头矫正效果及哺乳功能。结果87例乳头内陷矫正评价为好,效果稳定,且不影响哺乳功能;2例Ⅱ型、3例Ⅲ型乳头内陷,评价为中等,乳头轻度回缩;4例佩戴时间均不到1个月,治疗效果欠佳。
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尽管新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为了能明确及验证其遗传学病因及耳部发育病理生理机制,必须依靠动物模型。该文就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种类、经典建模方法、各自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进行综述,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研究者们选择、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复合体腱膜下折叠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对33例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复合体腱膜下折叠的方法进行矫治,观察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弧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31例正矫,手术效果良好,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2例轻度欠矫,3个月后再次行手术矫治,效果满意。术
目的探讨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9例(42只耳),年龄4 d至9岁,男13例(19只耳),女16例(23只耳);根据患儿的出生日龄分为3个组,日龄≤7 d为1组共7例(8只耳),8~42 d为2组共10例(14只耳),>42 d为3组共12例(20只耳),均采用
出生缺陷是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其中体表出生缺陷是整形外科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此类疾患或轻或重的毁损患者的体貌形象,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社交自信。该文从发病、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对相对高发的体貌相关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前十顺位的体表畸形)进行概述,为该部分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耳后超薄斜行筋膜瓣在Nagata耳再造二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12例,年龄8~31岁。一期行肋软骨耳支架植入,二期采用耳后超薄斜行筋膜瓣包裹支架加游离植皮,行耳再造手术,重建颅耳角,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4例中48例植皮完全成活,其中8例术后有积血,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患
目的探讨应用颗粒软骨纠正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鼻翼基底过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5例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病历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16~24岁,平均19岁,皆为单侧唇裂矫正术后并发鼻畸形患者。均取自体肋软骨重建鼻部轮廓,将剩余的自体肋软骨切割成0.5~1.0 mm的颗粒,最后通过切掉前端针乳头的1 ml注射器填充到预先剥离出来的梭形鼻翼基底
为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减少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残疾,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共同组织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针对6大类72种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病种详情见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官网:www.csqx.org.cn),为项目地区18周岁以下(含)的贫困患病儿童提供医疗费用补助,保障患儿得到及时治疗,减少儿童残疾发生。该文解读了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
目的观察比较保守治疗、早期手术及晚期手术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106例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男62例,女44例,年龄最小1 d,最大43岁,中位年龄94.5 d。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29例、早期手术组55例和晚期手术组22例,保守治疗组采用激素或激素联合尿素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组行手术切除瘤体,发病至手术时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