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学作为其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这一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了每位数学教师十分关心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在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2-01
  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比较艰苦的,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呢?
  一、激趣引入,唤醒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图画、游戏活动、幻灯、录像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景象在课堂教学伊始导入教学,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它的兄弟姐妹,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驱使学生竞相回答。在让学生猜想之后,笔者又拿出一个用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做成的“小机器人”,此时学生内心充满探究的欲望,很自然地进人了学习情境,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做了良好铺垫,真正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总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地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美丽的三角形状的实物图,接着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利用多媒体具有动画与声音的特点,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出示的同时还伴有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钱段围成的图形,练习时还让学生利用鼠标操作,在众多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对了电脑会鼓励学生“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利用美丽的图像形象的动画,悦耳的声音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三、强化训练,发展兴趣
  良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强化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教师要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并将书面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可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瓶,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
  四、注重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越来越齐全,多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是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把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学生兴趣盎然。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五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们教师切记忌课堂“无味”而高压学生,应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孩子们一但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转化为努力学习,从而达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思维的非常发展,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泽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03
  [2]陈贵金.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J].考试周刊,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越来越重要,社会需要更多综合素质人才。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初中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起到了政治启蒙的作用,因此其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但政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往往课堂有效性较低。所以本文通过对初中政治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的方法,目的是丰富初中政治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政治 有效性 评价标准 主要思路  【中图分
研究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问题,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BP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并与传统的BP网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BP神经网络优化
在文[1]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一致μ0-凹算子所满足的条件,使迭代列能以更快的速度收敛于算子方程Ax=x的正解x*.
本文重点介绍了现场混装技术装备之一,MEF移动式乳胶基质制备站的结构组成、技术特点及其产品,它可生产既适用于露天矿大直径炮孔又适用于中小直径炮孔用的乳胶基质,与BCJ系列乳
总结传统的木马自启动方式。分析其优缺点,提出利用操作系统服务加载木马程序的全新木马自启动方案。实验证明,新加载方案有效避免被检测及杀毒软件发现,提高木马在启动方面的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