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综述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古时期是西藏文明的孕育期,它是西藏人种形成与原始氏族部落的发展时期,以及西藏上古文明共性特征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整个藏学研究领域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西藏远古时期的全面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西藏的历史发展规律。文章就近三十年来有关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在对整体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探讨其研究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一、藏族族源研究
  石硕编写的《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①是一部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藏族族源与藏东横断山区古文明渊源关系的学术著作。运用了敦煌古藏文写卷、藏汉史籍以及民族学、文化习俗等材料,对远古时代曾与西藏腹心地区氏族发生渊源关系的藏东横断山区氏族人群的族属系统、演变源流、宗教特点及文化面貌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从民族系统上重新认识藏东横断山区的古代文明、重新认识藏族族源及藏东古文明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毛尔盖·桑木旦著,扎呷译的《藏族族源及有关称谓辩析》②中写道关于藏族族源早期的藏族史学家布敦仁钦珠、乃哇班智达、郭译师·循努拜、班钦锁纳托巴、达仓译师等众多的学者认为:藏族早在释迦牟尼还未诞生前几千年就已繁衍……最近,昌都地区卡若村新发现的古代文化遗迹可以证明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辽阔的藏族地区就有人类生存。而作者也根据一些考古发现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又通过四大氏族对藏族族源进行论证,更好的对藏族族源做出了探究。
  二、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西藏远古社会研究状况
  青藏高原远古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这已经被一系列考古资料所证明。1958年在青海南部沱沱河沿岸发现了许多旧石器,同年在西藏林芝发现了古代人类头骨。从1966年起相继在西藏地区的定日、聂拉木、那曲、阿里北部、墨脱、青海湟水流域以及黄河沿岸、西藏昌都卡诺村和拉萨北郊都发现了各种石器、骨器、陶器等。西藏的远古时期是西藏文明的开始,也属于灿烂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西藏远古时期考古研究
  文物考古资料是我们研究远古西藏历史非常重要的资料。西藏的考古事业起步较晚,而且早期调查和研究工作几乎是由西方学者来完成的,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段时期的研究也颇为重视。
  法国学者石泰安的《西藏的文明》③一书,作者以西藏文明史的宏观视角,以大手笔的文化通史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整个西藏的魅力。全书对西藏的地域、居民、社会、宗教、文学和艺术以及西藏的历史形成与沿革做了充分、翔实、行动的论述,是我们今天了解西藏、领悟西藏魅力和揭开西藏神秘面纱的最佳文本。同时也是我们对西藏远古时期的考古研究的重要文本。
  前苏联学者罗列赫著,李有义译的《西藏的游牧部落》④,本文对西藏北部古代游牧部落所使用的饰物和包含着宗教意义的巨石崇拜进行了探索。巨石文化是远古时期西藏文明中十分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它明显地包含着丰富的远古时期历史文化特征。汤普生著的《青藏高原古代文明》⑤,本书主要介绍了远古时期青藏高原旧石器和细石器时代的主要考古遗址,侧重点主要放在旧石器的断代和细石器工艺传统、类型、和渊源方面。
  (二)西藏远古时期经济研究
  西藏的远古经济研究,从社会阶段划分,从五个社会阶段来说,在远古时代的部落联盟开始,形成的是物与物的交流,慢慢开始演变成为商品的交流。李根蟠、卢勋合著《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⑥一文中写到:普遍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采猎与农牧业的并存等等,便是原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一些基本特征,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原始共产制及其向私有制的过渡。从考古遗物(遗址)来判断,西藏原始农业出现的时间上限,是距今五千年前。也有人依据古籍史书的有关记载提出“西藏农业大约起源于七天王时代”、“大约有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在拉巴的《西藏农业起源初探》一文中有着很好、很详细的描述。
  远古的经济研究在很大程度是沿着考古的踪迹来发展的,国内学者在很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综合语言优势和实地考察来探讨西藏的远古经济研究。目前学者的脚步停留在发现和发掘程度,对保护文物的力度要逐步加强。
  三、结论
  通过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大体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特点:
  1. 从研究范围和内容来看,主要体现在西藏和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关系,以及西藏社会各个方面所呈现的状况。西藏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受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影响,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有自身特点的一些状况。对西藏和其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研究,有利我们更好的研究西藏。
  2 . 从考古情况来看,现在的考古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使得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成果,对原先的许多问题也能做出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以便更好地去解决。紧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许多考古成果的出现,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但考古所取得的成果,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西藏远古时期研究的需求,加上一些古迹的人为破坏、自然损坏和保护不当,使学者从考古方面对西藏远古时期的研究难上加难。
  3. 从研究资料来看,有较少的汉藏文献史料,但国外也有一些文献资料,这些史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弥补,但由于有些史料的记载不准确和主客观原因上也有一些误差遗漏,在加上一些有价值史料的遗失,使得一些历史问题成为疑案,进而使得西藏远古研究在资料方面有些单薄,从而制约了对西藏的进一步研究。
  也通过这些研究更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西藏远古时期的了解。(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注解:
  ① 石硕著.《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J].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② 毛尔盖·桑木旦著,扎呷译.《藏族族源及有关称谓辩析》[J]. 西藏研究1990第4期P83-103.
  ③ 石泰安著,耿升译. 《西藏的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
  ④ 罗列赫著,李有义译.《西藏的游牧部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资料编译组,1978年
  ⑤ 汤普生著.《青藏高原古代文明》[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⑥ 李根蟠、卢勋合著.《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年出版.
  参考文献:
  [1] 石硕著.《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J].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2] 班马文著,谢热译.《藏族族源初探》[J]. 西藏研究1985第4期P94-99.
  [3] 毛尔盖·桑木旦著,扎呷译.《藏族族源及有关称谓辩析》[J]. 西藏研究1990第4期P83-103.
  [4] 石泰安著,耿升译. 《西藏的文明》[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
  [5] 罗列赫著,李有义译.《西藏的游牧部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资料编译组,1978年
其他文献
这是一座因为一首歌而诞生的城市,这是一座写满了几代兵团人梦想的城市,这是一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城市。  这座城市,叫做可克达拉。可克达拉是维吾尔语和蒙古语结合的产物——“绿色原野”的意思。作为一名军垦二代和即将首批入住的居民,我见证了这座城从无到有、从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  如果说梦想也有色彩,那么,我感受到了几代四师人不同时期的不同梦想和不同色彩。  这座城市发轫于那支彪炳史册,从秋收起义一路南征
期刊
近二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行政区域走进了历史档案中,尤其是县级建制,不是改为市就是划入区,比如镇江的最后一个县——丹徒县,2002年撤县建区了,同时也带走
期刊
期刊
有关庄稼的一张张名片,不是揣在农民们的衣兜里,而是装在他们心里.庄稼的出身、履历、品性,他们不用翻动名片,也能一一道出.他们熟悉庄稼甚于了解儿女,他们对庄稼的感情也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