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生”的课堂表情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生”,也有人称他们作“学困生”“后进生”“待优生”“问题生”,无论如何称谓,都清楚地表示他们在某些方面是比班内其他学生差一些,他们是需要我们多关注、多帮助的弱势群体。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差生”是课堂的配角,甚至是旁观者,如果问及老师,他们是忽视这些学生吗?不是的,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他们补课。但课堂上为什么不去关注他们呢?毋庸置疑,是为了“保证”教学时间、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于是,“差生”成了课堂的空白、边缘。
  在另一些课堂上,我们也发现,老师每有提问,必问及一些较差的学生,问其原因,曰:只要他们会了,全班学生也就都会了。有的老师还会在课堂上流露出这样的意思:“看,连××都会了。”“我们找不举手的来回答,看他会不会。”在这样的班级,全班学生,包括差生自己,都知道谁是最差的,“差生”像一个标签,在这些学生的脸上大张旗鼓地张贴着。生活在这样的课堂里,是一种羞辱,本来智力、能力等就很差,心灵又受到傷害,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试想,哪一个差生愿意差,哪一个差生不想进步?但种种原因造成他们的落后,揭开伤疤再撒把盐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
  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呢?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经典案例:
  一个男孩子,很调皮,成绩也不好。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学生都想得到这位新老师的喜爱和欣赏,所以,他的课,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这个小男孩也不例外,只要老师一提问,他就把手举得很高。好几次,老师叫起他,可是,每次他都只能木木地站着。老师很奇怪,把他叫到偏僻处,问:“你为什么总是举手,却不回答问题呢?”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说:“举手只是想要面子,想得到你的好感,原以为你不会一次次地喊我。”老师想了想说,我们定个协议吧。以后,你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举左手,遇到能回答的问题,举右手。看到你举右手,我就叫你。男孩开心地笑了。这以后,每逢老师提问,男孩照旧举手。老师有时有意把问题提得很简单。他举右手,老师叫起他,他兴奋地回答出来。慢慢地,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也更加喜欢学习,再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问题学生了。
  举左手,举右手,是老师的一个教学策略,透过这一左一右,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对差生真诚的尊重与关怀。
  我也曾在一堂山区农村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上,看到过这样一幅画面:
  师:请同桌做一个对话练习: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你在假期做什么了?)(学生练习)
  师:哪组展示?(学生纷纷举手,并依次到前面做对话展示,这时,全班15名学生中只有一人没到前面去了)
  师:谁跟刘×做对话?
  (有学生小声说:“他不会。”“他什么都不会。”“他从来不说话。”刘×的头低着,低得不能再低,脸刷地一下红了)
  师:刘×。(老师叫了他一声,他的头更低了,脸更红了,埋到书里,微弱的声音说着:“我不会,我不会。”)
  师:刘×,大胆点,来,老师跟你一起说。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刘×可能是受了老师的鼓舞,终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头仍然埋在书里,发出了第一个音“I……”他的前桌一位学生看他读得实在困难,就按照教材上的一句话“I ate good food(我吃了好吃的东西)”,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他则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鹦鹉学舌,说完了这句话。]
  师:不错,刘×,你很棒!
  (老师没再多说什么,而刘×也如释重负般地坐下了,我注意到,他的头稍稍地抬起了一些)
  课后,我与教师交流,她是一位上岗仅几个月的新教师,在她的眼里,一个都不能放弃。当她看到刘×低着的头、红着的脸时,她说,她感觉到这位学生上进的心,所以,她不断地鼓励他,最终,与他一起完成了对话。
  这是一位细心的老师,在她的心里,并没有给学生贴上标签,她没有忽略差生的细微的表情变化,并从那表情里读出了信息,读懂了学生的心,当学生没有人愿意与他对话时,老师与他一起说。尽管磕磕绊绊,但毕竟敢开口说英语了。我们能想象得到,在以后的课堂上,刘×一定能逐渐地抬起头来,声音大起来,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起来,因为他从老师的尊重中找回了自信。
  学生的课堂表情是千变万化的,差生的课堂表情更需要老师细心地观察、呵护。
  目光游离,无所事事,或许是课堂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了;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或许是孩子需要帮助了;
  头低着,眼睛却向上瞟,可能是害怕或不想让老师提问;
  胳膊立在桌子上,手放在腮边,却不敢举起来,可能是心中有答案,却没有信心说出来。
  如果被老师提问,回答错误,有的差生表情是羞愧的,这表明他是一名有上进心的“差生”,有的“差生”的表情是“得意”的,这表明他是一名思想上需要被改变的“差生”,老师要对症下药。
  每个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他们的遗传素质,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在学习旅途中遇到的坎坎坷坷,让这些天使有了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异,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呵护与帮助,更需要我们的尊重与信任。我们相信:折翼的天使也能飞。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只是起步阶段,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而言,英语起初阶段的学习肯定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一、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于自身的语言也是处于慢慢学习的阶段,这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其实这个时候的学习状况一般是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教育,我们并不需要对他们讲太多的大道理,而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宽容、善待、信赖、关怀每一位学生。下面谈谈我的工作收获。一、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