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构成是在三维的世界中创造具有深度、广度和体量的形态和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无限的精神享受。也是研究自然形态里科学与艺术的母题,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在自然形态上再度提炼和升华。追求更高阶段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悟,最终为设计服务。本文主要探讨中专立体构成课主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中专 立体构成 主题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33-01
与平面构成相比,立体构成的美感特色除了许多形式美的原理、法则能够与其保持一致以外,更多的美感特色建立在它自身立体的形式特点上。为此,立体构成在形式上显示的特点更多地在于其三维空间的设计。例如各种点、线、面在重复、空间对比、屏障连接和包容穿插上就能按空间变换的结构功能体现出它独特的形式效果来。为此,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可以在设计基础阶段加学生对作品在立体造型中的形式感受,同时,通过基础模型等抽象的形式实验加深对立体形式美感原理的认识。以下将结合中专立体构成课主题式教学进行阐述。
一、立体构成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结合
立体形态的外表具有视点、光影、肌理等几个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地从外表进行判断,学会空间形态的观察比例和平衡,注意整体的形状,而不是细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形状的方向力都应该是平衡的,方向力是所有运动力量的总和。但是,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就是,很多学生喜欢用电脑做方案,抛弃草模,但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物体是没有重量的,所以,作为立体构成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真实空间中由于物质的自重和形态组合所形成的重量,以及重量的重心的配置等问题,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无法实现;同时,因为没有重量,所以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体与体是可以任意地连接的,不受连接位置和连接面积大小和连接强度的限制,所以它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真实的立体空间中,由于受到立体形态的自身重量、重心,以及材质表面肌理等要素的限制,在体与体地连接时会有很多的限制,许多连接方式在现时空间中是无法实现的。建议学生采用最常见而且廉价的纸张作为模型材料。
二、中专立体构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不应过于偏重材料的多样性使用,三维立体的材料应当包含现实生活的各种物质材料,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认识生活中的材料,并亲自试验切割、拼装、连接。但是,关于材料的研究和实验将会更多地放在材料课程上,而不是形态和构成研究课题上,这样可以有效而集中地解决造型构成问题。在教学中,构成主义雕塑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范例。构成主义雕塑在很大成分上接近注重产品功能的工业设计思想,事实也表明,构成原理与实用艺术、工业设计的结合有良好的效应。
在三维设计中引入空间的视觉抽象概念:主导元素、次要元素和从属元素以及对张力、凹凸空间的理解。通过选择主导形体、次要形体和附属形体,建立各体块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主导形体应当是最大、最有趣、最生动的,且在各部分中占主导地位。次要形体在特征方面对主导形体进行积极补充。
在三维作品中,重复是以比平面更加丰富的方式呈现的,因为一组形态的重复,有可能因为光影在其上的变化而产生不同。也就是说,三维的每一种形式都和光影发生着联系,并产生了不同效果。在实际的三维作品中,重复总是被艺术家小心地加以处理,表面、比例和间隔在重复中都需要精心设计。
三、利用主题式实例进行立体构成课教学
人们说,数字艺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数字时代是不同于包豪斯时代的最大的差异。包豪斯的一些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依据的是那个时代,目前科学技术和社会时代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对于教育影响巨大的应该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作为当今这个时代,从事艺术设计的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这个时代的持点,同时研究在数字时代条件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当你看平面设计或绘画时,只能从正面一个角度欣赏;当你看某个三维物体时,不仅可以从前后左右围绕着观察,还可以从上、下角度进行欣赏,并且能发现物体与眼睛之间有了角度上的改变,物体就会展现出不同的形状。所以想要了解和認识一个立体的物质形态,就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进行观察,并将所得到的不同形状的印象,在大脑中统合成一个整体的立体物质概念。因此,要设计一件立体造型作品,就必须考虑从不同角度、距离观察造型。无论怎样转动其角度、变换其距离,都能给人以美感。这样这件立体造型作品才是一件符合形态整体美感的立体物。
就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比较而言,最大的差别莫过于空间,立体构成研究的空间问题是三度空间,而平面构成讨论的空间问题是二度空间,这样的差别不是单纯的数字上的变化。正是因为立体是三度空间而造就了立体形态与平面形状的区别。在立体构成中“形态”有别于“形状”,“形状”(figure)是指物质形态在特定位置,特定距离.特定角度与特殊环境等条件下,呈现出的物质外貌;而“形态”(shape)则是指物质形态的整个外貌。也就是说,形态的概念要远远大于形状的概念,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轮廓;而形态是无数形状的集合,是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概念体。
本教程的目的是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多种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对于艺术创作或设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应用范围。并学会把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中,以材料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的规律,运用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构建。促使自己的艺术构思源源不断,并使自己的感觉获得提升,为自己以后在艺术创作及设计实践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结论
总之,通过采用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分析,就要从生活中学会观察,科学地认知各种物象形态,并用审美的角度来思考、体验,形成构成观念,以构成观念来指导空间立体设计。当然,对于构成观念而言,也要随着人的认识深入而不断地提高、发展,并不断结合社会发展给人的观念所带来的新的思考,不断更新,使立体形态构成焕发出更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高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管窥[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2]裴秀颖. 浅谈“非主流”文化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影响[J]. 职业技术. 2009(10)
[3]李东东.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J]. 成功(教育). 2011(10)
【关键词】中专 立体构成 主题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33-01
与平面构成相比,立体构成的美感特色除了许多形式美的原理、法则能够与其保持一致以外,更多的美感特色建立在它自身立体的形式特点上。为此,立体构成在形式上显示的特点更多地在于其三维空间的设计。例如各种点、线、面在重复、空间对比、屏障连接和包容穿插上就能按空间变换的结构功能体现出它独特的形式效果来。为此,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可以在设计基础阶段加学生对作品在立体造型中的形式感受,同时,通过基础模型等抽象的形式实验加深对立体形式美感原理的认识。以下将结合中专立体构成课主题式教学进行阐述。
一、立体构成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结合
立体形态的外表具有视点、光影、肌理等几个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地从外表进行判断,学会空间形态的观察比例和平衡,注意整体的形状,而不是细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形状的方向力都应该是平衡的,方向力是所有运动力量的总和。但是,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就是,很多学生喜欢用电脑做方案,抛弃草模,但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物体是没有重量的,所以,作为立体构成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真实空间中由于物质的自重和形态组合所形成的重量,以及重量的重心的配置等问题,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无法实现;同时,因为没有重量,所以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体与体是可以任意地连接的,不受连接位置和连接面积大小和连接强度的限制,所以它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真实的立体空间中,由于受到立体形态的自身重量、重心,以及材质表面肌理等要素的限制,在体与体地连接时会有很多的限制,许多连接方式在现时空间中是无法实现的。建议学生采用最常见而且廉价的纸张作为模型材料。
二、中专立体构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不应过于偏重材料的多样性使用,三维立体的材料应当包含现实生活的各种物质材料,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认识生活中的材料,并亲自试验切割、拼装、连接。但是,关于材料的研究和实验将会更多地放在材料课程上,而不是形态和构成研究课题上,这样可以有效而集中地解决造型构成问题。在教学中,构成主义雕塑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范例。构成主义雕塑在很大成分上接近注重产品功能的工业设计思想,事实也表明,构成原理与实用艺术、工业设计的结合有良好的效应。
在三维设计中引入空间的视觉抽象概念:主导元素、次要元素和从属元素以及对张力、凹凸空间的理解。通过选择主导形体、次要形体和附属形体,建立各体块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主导形体应当是最大、最有趣、最生动的,且在各部分中占主导地位。次要形体在特征方面对主导形体进行积极补充。
在三维作品中,重复是以比平面更加丰富的方式呈现的,因为一组形态的重复,有可能因为光影在其上的变化而产生不同。也就是说,三维的每一种形式都和光影发生着联系,并产生了不同效果。在实际的三维作品中,重复总是被艺术家小心地加以处理,表面、比例和间隔在重复中都需要精心设计。
三、利用主题式实例进行立体构成课教学
人们说,数字艺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数字时代是不同于包豪斯时代的最大的差异。包豪斯的一些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依据的是那个时代,目前科学技术和社会时代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对于教育影响巨大的应该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作为当今这个时代,从事艺术设计的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这个时代的持点,同时研究在数字时代条件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当你看平面设计或绘画时,只能从正面一个角度欣赏;当你看某个三维物体时,不仅可以从前后左右围绕着观察,还可以从上、下角度进行欣赏,并且能发现物体与眼睛之间有了角度上的改变,物体就会展现出不同的形状。所以想要了解和認识一个立体的物质形态,就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进行观察,并将所得到的不同形状的印象,在大脑中统合成一个整体的立体物质概念。因此,要设计一件立体造型作品,就必须考虑从不同角度、距离观察造型。无论怎样转动其角度、变换其距离,都能给人以美感。这样这件立体造型作品才是一件符合形态整体美感的立体物。
就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比较而言,最大的差别莫过于空间,立体构成研究的空间问题是三度空间,而平面构成讨论的空间问题是二度空间,这样的差别不是单纯的数字上的变化。正是因为立体是三度空间而造就了立体形态与平面形状的区别。在立体构成中“形态”有别于“形状”,“形状”(figure)是指物质形态在特定位置,特定距离.特定角度与特殊环境等条件下,呈现出的物质外貌;而“形态”(shape)则是指物质形态的整个外貌。也就是说,形态的概念要远远大于形状的概念,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轮廓;而形态是无数形状的集合,是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概念体。
本教程的目的是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多种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对于艺术创作或设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应用范围。并学会把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中,以材料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的规律,运用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构建。促使自己的艺术构思源源不断,并使自己的感觉获得提升,为自己以后在艺术创作及设计实践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结论
总之,通过采用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分析,就要从生活中学会观察,科学地认知各种物象形态,并用审美的角度来思考、体验,形成构成观念,以构成观念来指导空间立体设计。当然,对于构成观念而言,也要随着人的认识深入而不断地提高、发展,并不断结合社会发展给人的观念所带来的新的思考,不断更新,使立体形态构成焕发出更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高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管窥[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2]裴秀颖. 浅谈“非主流”文化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影响[J]. 职业技术. 2009(10)
[3]李东东.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J]. 成功(教育). 2011(10)